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瑞稳专利>正文

手掌骨骨折闭合治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386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治疗人体手掌骨骨折并可随身携带的治疗器械。目的是使更多的掌骨骨折病人免除手术的痛苦,提高治疗有效率,并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构成是托板2上装配压板12和压板1,以及上下固定杯16和15,托板2另一边装配侧板4和6,固定杠9装配侧板6和指环14上,固定杠9上装配牵引装置18。优点是避免因手术对组织的损伤和分离而致的骨不连等不良合并症,缩短了住院时间和治疗时间,减轻了医生因手术带来的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治疗人体手掌骨骨折并可随身携带的治疗器械。在现有技术中,我国手外科医生对于闭合性掌骨骨折的治疗,仍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对于闭合性简单的单根掌骨骨折病人,有些医生采用石膏外固定的方法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不足之处是,病人要受手术的痛苦,治疗费用增高,加重了患者的负担;即便采用石膏外固定方法治疗,也有相当数量的病人由于固定不牢靠,骨折移位,还需要手术治疗,而手术对组织的损伤和分离易导致骨不连及其它组织的粘连等不良合并症。本技术的目的是对于单根、多根,稳定性的或不稳定性的掌骨骨折病人,均采用可携带的闭合复位、克氏针牵引的固定治疗器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更多的掌骨骨折病人免除手术的痛苦,提高治疗有效率以及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的目的。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是装配在腕掌侧板4上的托板2一端,固定一条固定带3。托板2的纵向槽中用掌骨头掌侧固定杯15和指环14,装配可横向移动的弧形掌侧掌骨头压板12,与压板12对应装配的弧形背侧掌骨头压板1通槽中,装配可横向移动的掌骨头背侧固定杯16,腕掌侧板4两端用螺杆5装配有通槽的腕背侧板6,横向可移动的牵引固定杠9两端分别装配在腕背侧板6和指环14上,在有通槽的牵引固定杠9上装配纵向可移动的牵引滑动块10和牵引螺杆11,在上下可调的牵引螺杆11下端装配横向可移动的掌骨牵引装置18。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还包括掌骨牵引装置18中,水平螺杆24一端固定在上下可调的牵引螺杆11下端,横向可移动的活动架19装配在水平螺杆24上,固定在活动架19下侧的“∪”形板23内装配可转动一定角度的弧形牵引弓20,在牵引弓20中弧形通槽内装配可移动和可自转动的克氏针固定架22,克氏针21用螺母固定在固定架22开口槽中。在牵引固定杠9上装配的一对牵引滑动块10中,通过一根控制移位的丝杆8。横向可移动的用橡胶制成的掌骨头掌侧、背侧固定杯15和16互相对应,用螺钉25、垫片26分别装配在掌侧、背侧掌骨头压板12和1的通槽中。牵引固定杠9上刻有长度尺寸标记。本技术的附图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牵引固定杠9及掌骨牵引装置18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F向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A-A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2中B-B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2中C-C剖面示意图。图7是图1中D-D剖面示意图。图8是图3中E-E剖面示意图。以上图中标号说明如下1-背侧掌骨头压板,2-托板,3-固定带,4-腕掌侧板,5-螺杆,6-腕背侧板,7-滑动螺杆,8-牵引丝杆,9-牵引固定杠,10-牵引滑动块,11-牵引螺杆,12-掌侧掌骨头压板,13-螺母,14-指环,15-掌骨头掌侧固定杯,16-掌骨头背侧固定杯,17-滑动片,18-掌骨牵引装置,19-横向活动架,20-牵引弓,21-克氏针,22-克氏针固定架,23-∪型板,24-水平螺杆,25-螺钉,26-垫片。本技术的实施例说明如下托板2用螺钉装配在腕掌侧板4上,托板2后端用螺钉固定一条固定带3,前端纵向通槽中穿过套有掌骨头掌侧固定杯15的螺钉25,以便装配纵向可移动的指环14和横向可移动的掌侧掌骨头压板12,在弧形掌侧掌骨头压板12弧形通槽中,可装配1-4个横向可移动的指环14和掌骨头掌侧固定杯15,掌侧掌骨头压板12两侧用螺杆5和螺母13装配与压板12对应的弧形背侧掌骨头压板1,在压板1弧形槽中用螺钉25装配1-4个横向可移动的掌骨头背侧固定杯16,与下面的固定杯15对应,见图1和图2所示。在腕掌侧板4两侧用螺杆5和螺母13装配对应的腕背侧板6,根据患者手腕粗细情况,螺杆5可在腕掌,腕背侧板4和6上横向移动,在腕背侧板6长通槽中用滑动螺杆7和指环14上装配有长通槽的牵引固定杠9,一对纵向可移动的牵引滑动块10用牵引螺杆11装配在横向可移动的牵引固定杠9中,上下可调的牵引螺杆11下端装配横向可移动的掌骨牵引装置18。牵引固定杠9的上面刻有长度尺寸标记,一对牵引滑动块10的纵向移动可用通过的牵引杆8实现。在掌骨牵引装置18中,水平螺杆24用螺钉或焊接方式固定在牵引螺杆11下端,横向活动架19下侧用螺钉或焊接方式固定∪型板23,横向可移动的活动架19用螺母13装配在水平螺杆24上。弧形牵引弓20的弧形通槽两侧装配可弧形移位和自转的克氏针固定架22,固定架22的开口槽中用螺母固定克氏针21,整个牵引弓20用螺栓固定在∪型板23内。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对于各种类型的手掌骨骨折患者,无论是一个掌骨骨折,还是多根掌骨骨折的病人,都适用于本技术治疗,而对于第一掌骨骨折患者不能采用本技术。在医生指导下,患者经X光拍片后,根据骨折移位情况与远近折断适当位置,在掌骨背侧伸肌腱双侧斜形打入克氏针21,进行方向与掌骨断面轴线的水平面约45度,当感到克氏针有了第二个落空感后,停止继续进针,然后用本技术进行治疗,使固定带3固定手腕部,将固定杯15和16对应于患者所骨折的那根掌骨头掌侧和背侧,放置在目测正常位置,根据不同病情的患者,调整掌骨牵引装置18,将掌骨纠正到正常的无内外旋、无重叠、无成角的位置,其中通过旋转牵引丝杆8调整牵引滑动块10和牵引装置18的纵向位置,实现纠正骨折的重叠和分离移位;通过调整牵引螺杆11的上下位置和活动架19的横向位置,实现纠正骨折的掌背侧和横向成角移位;通过调整牵引弓20在∪型板23内弧形位置和克氏针固定架22的旋转位置实现纠正骨折远端的旋转移位。待复位满意后,对于一些不稳定型的骨折患者,可以从皮外打入克氏针21固定骨折端取除本技术加用石膏固定治疗。对于稳定性掌骨骨折患者,直接用本技术作固定治疗。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的临床使用,能够避免更多的掌骨骨折病人免除手术的痛苦,同时也避免了因手术对组织的损伤和分离而致的骨不连及其它组织粘连等不良合并症。2、病人可以在复位满意后,携带本治疗器固定治疗,住院不住院均可。也可以利用本技术复位后,在床头透视下作克氏针固定,从而大大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经济负担。3、由于利用了本技术,临床治疗时间大大缩短,减轻了医生因手术带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治疗有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手掌骨骨折闭合治疗器,包括装配在腕掌侧板4上的托板2一端,固定一条固定带3,其特征是托板2的纵向槽中用掌骨头掌侧固定杯15和指环14装配可横向移动的弧形掌侧掌骨头压板12,压板12两侧用螺栓装配对应的弧形背侧掌骨头压板1,在压板1弧形通槽中,装配可横向移动的掌骨头背侧固定杯16,腕掌侧板4两端用螺杆5装配有通槽的腕背侧板6,横向可移动的牵引固定杠9两端分别装配在腕背侧板6和指环14上,在有通槽的牵引固定杠9上装配纵向可移动的牵引滑动块10和牵引螺杆11,在上下可调的牵引螺杆11下端装配横向可移动的掌骨牵引装置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掌骨骨折闭合治疗器,其特征是掌骨牵引装置18中,水平螺杆24一端固定在上下可调的牵引螺杆11下端,横向可移动的活动架19装配在水平螺杆24上,固定在活动架19下侧的“∪”形板23内装配可转动的弧形牵引弓20,在牵引弓20中弧形通槽内装配可移动和可自转的克氏针固定架22,克氏针21用螺母固定在固定架22开口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掌骨骨折闭合治疗器,包括装配在腕掌侧板4上的托板2一端,固定一条固定带3,其特征是:托板2的纵向槽中用掌骨头掌侧固定杯15和指环14装配可横向移动的弧形掌侧掌骨头压板12,压板12两侧用螺栓装配对应的弧形背侧掌骨头压板1,在压板1弧形通槽中,装配可横向移动的掌骨头背侧固定杯16,腕掌侧板4两端用螺杆5装配有通槽的腕背侧板6,横向可移动的牵引固定杠9两端分别装配在腕背侧板6和指环14上,在有通槽的牵引固定杠9上装配纵向可移动的牵引滑动块10和牵引螺杆11,在上下可调的牵引螺杆11下端装配横向可移动的掌骨牵引装置18。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稳
申请(专利权)人:王瑞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