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基底、可调光器件及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5678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电基底、可调光器件及后视镜,涉及电致变色技术领域。导电基底包括基底层、透明导电层、汇流条和引出电极。透明导电层层叠于基底层上;汇流条设置于透明导电层上,汇流条具有凸出部,凸出部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凸出部通过引出电极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导电基底,通过在基底层上层叠透明导电层,并将汇流条设置在透明导电层上,这样不仅减小了透明导电层的面阻、加快了电传导的速率,同时,将汇流条直接设置在透明导电层上,简化了制备工艺,便于操作,有利于量产工艺化。汇流条具有凸出部,以便通过凸出部经引出电极与外部电源形成电连接,简化了制备工艺。工艺。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电基底、可调光器件及后视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变色
,尤其涉及一种导电基底、可调光器件及后视镜。

技术介绍

[0002]电致变色是指在电场作用下,材料发生可逆的变色现象,电致变色实质是一种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后材料在外观上表现出颜色的可逆变化。电致变色器件是指含有电致变色材料的器件,通常具有多层叠层,例如第一基底层、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堆叠层(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离子存储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二基底层,其中,导电层通常采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材料,但ITO的面阻较大,电传导需要的时间较长,尤其对一些面积较大的电致变色器件而言,实现其全部变色所需的时间较长,变色速率较慢。
[0003]一些现有技术通过在导电层上沉积金属网格来降低ITO的面阻,然而在导电层上即ITO的表面沉积金属网格,容易使导电层损坏,造成导电层缺陷的产生,致使对工艺要求较高,操作难度较大,不利于量产工业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导电基底、可调光器件及后视镜。
[0005]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导电基底,包括:基底层;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层叠于所述基底层上;汇流条,设置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上,所述汇流条具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凸出部通过所述引出电极与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
[0006]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中,通过在基底层上层叠透明导电层,并将汇流条设置在透明导电层上,这样不仅减小了透明导电层的面阻、加快了电传导的速率,同时,将汇流条直接设置在透明导电层上,简化了制备工艺,便于操作,有利于量产工艺化。汇流条具有凸出部,以便通过凸出部经引出电极与外部电源形成电连接,简化了制备工艺。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金属网格层制备期间对透明导电层的损坏等情况发生,防止了透明导电层缺陷的产生,提升了导电基底的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
[0007]另外,根据本申请的导电基底,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出部的宽度为X,所述引出电极与所述凸出部的连接处的宽度为Y,满足关系式:Y≤X。由此,通过设置引出电极与凸出部的连接处的宽度Y小于等于凸出部的宽度X,以便于引出电极与汇流条之间的连接。
[000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出部的宽度为X,所述引出电极与所述凸出部的连接处的宽度为Y,满足关系式:(X

Y)/X=K1,0.1≤K1≤0.2。由此,通过设置比值K1在0.1至0.2之间,这样既能够保证引出电极与凸出部连接的便捷性和稳定性,同时,还能够简化凸出部的设置,防止凸出部的宽度过大。
[00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基底还包括导电条,所述导电条分别与所述凸出部的两端电连接。由此,通过在导电基底上设置分别与凸出部的两端电连接的导电
条,这样可以使凸出部的两端形成导通电连接,以适当地为凸出部分担一部分电流,从而防止凸出部的电流过大。
[00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出电极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凸出部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别位于所述引出电极的不同表面上。由此,通过在引出电极的不同表面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且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分别与凸出部和外部电源电连接,引出电极耐弯折,引出电极的第一导电部的一面与凸出部连接,弯折后能够暴露引出电极的第二导电部的一面,以便第二导电部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如此可以更加有效便捷地形成电连接。即只需要折弯引出电极,而无需使其发生扭转就能形成电连接。
[00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出电极还具有第三导电部、第一绝缘胶层和第二绝缘胶层,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通过所述第三导电部形成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一绝缘胶层和所述第二绝缘胶层分别覆盖所述第三导电部的不同表面。由此,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通过第三导电部形成电连接,通过设置第一绝缘胶层和第二绝缘胶层分别覆盖第三导电部的不同表面,以防止第三导电部除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以外的部分暴露,避免与其它结构形成导电连接而影响引出电极的导通性能,防止短路失效等情况的发生。
[0013]在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可调光器件,包括可调光层及两层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导电基底,两层所述导电基底分别为第一导电基底和第二导电基底,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分别设置于所述可调光层的两侧;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包括第一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包括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不被所述可调光层覆盖;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包括第二汇流条,所述第二汇流条包括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不被所述可调光层覆盖;其中,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分别位于所述可调光层的两端,且相互对称设置。
[0014]在本申请的第二方面中,可选地,所述可调光层为液态可调光层、固态可调光层或溶胶态可调光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优选地,所述可调光层为电致变色堆叠层,所述电致变色堆叠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离子存储层、电解质层和电致变色层。通过在导电基底之间设置可调光层,以形成可调光器件,两导电基底之间通过外部电源引入电流或电压,以在可调光层两侧形成电场,从而驱动可调光层发生着色或褪色现象,即使得可调光器件在外观上表现出透光率的变化,从而实现对应用该可调光器件的场景的透光率的调节作用;并且通过汇流条的设置,提升了可调光器件上电传导的效率,从而加快了器件响应变色的效率,缩短了透光率调节所需的时间,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由此,通过在第一导电基底、第二导电基底上分别设置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且第一汇流条、第二汇流条分别设有不被可调光层覆盖的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这样使得第一汇流条、第二汇流条分别通过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以在可调光层两侧形成电场,从而驱动可调光层发生着色或褪色现象,即使得可调光器件在外观上表现出透光率的变化,从而实现对应用该可调光器件的场景的透光率的调节作用。通过将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分别设置于可调光层的两端,且相互对称设置,以提升电传导的均匀性。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一汇流条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二汇流条的中间位置,以
更进一步提升电传导的均匀性。
[00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基底还包括第一导电条,所述第二导电基底还包括第二导电条,所述第一导电条分别与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条分别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的两端连接。由此,通过在第一导电基底上设置分别与第一凸出部两端连接的第一导电条,并在第二导电基底上设置分别与第二凸出部两端连接的第二导电条,这样可以分别使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的两端形成导通电连接,以适当地为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分担一部分电流,从而防止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的电流过大对可调光层造成损坏等情况的发生,提升了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基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层叠于所述基底层上;汇流条,设置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上,所述汇流条具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引出电极,所述凸出部通过所述引出电极与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基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宽度为X,所述引出电极与所述凸出部的连接处的宽度为Y,满足关系式:Y≤X。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基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宽度为X,所述引出电极与所述凸出部的连接处的宽度为Y,满足关系式:(X

Y)/X=K1,0.1≤K1≤0.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基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基底还包括导电条,所述导电条分别与所述凸出部的两端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基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电极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凸出部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别位于所述引出电极的不同表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基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电极还具有第三导电部、第一绝缘胶层和第二绝缘胶层,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通过所述第三导电部形成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一绝缘胶层和所述第二绝缘胶层分别覆盖所述第三导电部的不同表面。7.一种可调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调光层及两层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基底,两层所述导电基底分别为第一导电基底和第二导电基底,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分别设置于所述可调光层的两侧;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包括第一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包括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不被所述可调光层覆盖;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包括第二汇流条,所述第二汇流条包括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超月庄丽媜江姗姗
申请(专利权)人:光羿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