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5868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基板,各基板具有胶框安装区;胶框,胶框设置在两个基板之间且位于胶框安装区,以用于粘结两个基板;至少部分胶框围绕形成容纳空间;活性物质,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导电结构,设置在至少一个基板上,导电结构位于容纳空间的外侧且与胶框安装区间隔设置;其中,导电结构的延伸方向与电致变色器件上的电压降方向一致,导电结构的导电率大于基板的导电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均匀性较差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致变色器件


[0001]本技术涉及电致变色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致变色是指电致变色材料在外加驱动电源下所发生的颜色的可逆变化。在电致变色器件中,外加驱动电源通过导线连接电致变色器件上与导电膜层边缘接触的电极条,从而实现电致变色器件的反射率或透过率的变化。
[0003]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在对电致变色器件加电压过程中,大面积或者大尺寸的电致变色器件由于存在明显的电压降,即电极条附近的电压会高于电致变色器件其他部分的电压,导致电致变色器件在离电极条近的地方先着色,其他部分后着色,或者离电级条近的地方的着色较深,而其他部分着色较浅,影响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均匀性较差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基板,各基板具有胶框安装区;胶框,胶框设置在两个基板之间且位于胶框安装区,以用于粘结两个基板;至少部分胶框围绕形成容纳空间;活性物质,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导电结构,设置在至少一个基板上,导电结构位于容纳空间的外侧且与胶框安装区间隔设置;其中,导电结构的延伸方向与电致变色器件上的电压降方向一致,导电结构的导电率大于基板的导电率。
[0006]进一步地,导电结构位于两个基板之间。
[0007]进一步地,导电结构蒸镀、或电镀、或打印、或化学镀、或喷涂、或粘接在基板上。
[0008]进一步地,导电结构呈条状、或丝状。
[0009]进一步地,导电结构为多组,多组导电结构沿预设方向L间隔设置,至少一组导电结构位于容纳空间的一侧,至少另一组导电结构位于容纳空间的另一侧。
[0010]进一步地,各组导电结构包括多个相对设置或者交错设置的导电结构。
[0011]进一步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第一绝缘部,设置在相对设置的两个导电结构之间。
[0012]进一步地,两个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各组导电结构包括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设置在第二基板上,第二导电结构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多个第一绝缘部,至少一个第一绝缘部设置在第一基板与第一导电结构之间,至少另一个第一绝缘部设置在第二基板与第二导电结构之间。
[0013]进一步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第二绝缘部,设置在导电结构远离胶框的一侧。
[0014]进一步地,导电结构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基板的边缘上。
[0015]进一步地,导电结构设置在基板的侧边上。
[0016]进一步地,导电结构的宽度或者直径D大于等于0.8mm且小于等于1.2mm。
[0017]进一步地,活性物质呈液态、呈凝胶态、或呈固态。
[0018]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导电结构,导电结构设置在至少一个基板上,导电结构位于容纳空间的外侧且与胶框安装区间隔设置。其中,导电结构的导电率大于基板的导电率。这样,施加在电致变色器件上的电压方向与电致变色器件上的电压降方向一致,在给电致变色器件加电压后,导电结构的上述设置降低了导电结构延伸方向上的电压差,进而使得电致变色器件能够更加均匀的变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均匀性较差的问题。同时,由于导电结构位于容纳空间的外侧,进而能够避免导电结构与活性物质直接接触而造成腐蚀,不仅提升了导电结构的降压差可靠性,也延长了导电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实施例一的结构透视图;
[0021]图2示出了图1中的电致变色器件在着色态时基板上活性区域的不同位置处的电压值;
[0022]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电致变色器件在着色态时基板上活性区域的不同位置处的电压值;
[0023]图4示出了图1中的电致变色器件不同位置处着色态透过率与距离电极条的垂直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图;
[0024]图5示出了图1中的电致变色器件的A

A向剖视图;
[0025]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0026]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实施例三的剖视图;
[0027]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实施例四的剖视图。
[002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9]10、基板;11、胶框安装区;12、注液口;13、活性物质;14、出液口;15、基板本体;16、导电层;17、第一基板;18、第二基板;20、胶框;30、导电结构;31、第一导电结构;32、第二导电结构;40、第一绝缘部;50、第二绝缘部;60、第一封胶部;70、第二封胶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1]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2]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
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3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均匀性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0034]如图1和图5所示,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基板10、胶框20、活性物质13及导电结构30。各基板10具有胶框安装区11。胶框20设置在两个基板10之间且位于胶框安装区11,以用于粘结两个基板10,至少部分胶框20围绕形成容纳空间。活性物质13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导电结构30设置在至少一个基板10上,导电结构30位于容纳空间的外侧且与胶框安装区11间隔设置。其中,导电结构30的延伸方向与电致变色器件的电压降方向一致,导电结构30的导电率大于基板10的导电率。
[0035]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导电结构30,导电结构30设置在至少一个基板10上,导电结构30位于容纳空间的外侧且与胶框安装区11间隔设置。其中,导电结构30的导电率大于基板10的导电率。这样,施加在电致变色器件上的电压方向与电致变色器件的电压降方向一致,在给电致变色器件加电压后,导电结构30的上述设置降低了导电结构30延伸方向上的电压差,进而使得电致变色器件能够更加均匀的变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致变色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基板(10),各所述基板(10)具有胶框安装区(11);胶框(20),所述胶框(20)设置在两个所述基板(10)之间且位于所述胶框安装区(11),以用于粘结两个所述基板(10);至少部分所述胶框(20)围绕形成容纳空间;活性物质(13),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导电结构(30),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基板(10)上,所述导电结构(30)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外侧且与所述胶框安装区(11)间隔设置;其中,所述导电结构(3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上的电压降方向一致;所述导电结构(30)的导电率大于所述基板(10)的导电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30)位于两个所述基板(1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30)蒸镀、或电镀、或打印、或化学镀、或喷涂、或粘接在所述基板(10)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30)呈条状、或丝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30)为多组,多组导电结构(30)沿预设方向L间隔设置,至少一组所述导电结构(30)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至少另一组所述导电结构(30)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另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各组所述导电结构(30)包括多个相对设置或者交错设置的导电结构(30)。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枭雄余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鲜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