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嘉良专利>正文

基于FSAE赛车的纵置解耦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5584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FSAE赛车的纵置解耦悬架,涉及赛车悬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基于FSAE赛车的横置解耦悬架布置形式容易对车手视野和车身空气动力学设计造成较大影响的技术问题。该基于FSAE赛车的纵置解耦悬架包括第一推杆、第一斜置摇臂、第二推杆、第二斜置摇臂、推块、换向机构、纵置减震器以及斜置减震器,纵置减震器的前端连接在车架前舱,纵置减震器的后端转动连接在推块的中部,斜置减震器设置在换向机构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优化解耦悬架结构,降低解耦悬架对车手视野和车身空气动力学设计的影响。野和车身空气动力学设计的影响。野和车身空气动力学设计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FSAE赛车的纵置解耦悬架


[0001]本技术涉及赛车悬架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FSAE赛车的纵置解耦悬架。

技术介绍

[0002]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比赛举办10余年来,赛车的各项技术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横置解耦悬架也应运而生。横置解耦悬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赛车俯仰刚度和侧倾刚度的独立调节。
[0003]横置解耦悬架是通过使用横置减震器和斜置减震器搭配换向机构的设计,实现横置减震器单独参与纵倾工况(不参与侧倾工况),斜置减震器单独参与侧倾工况(不参与纵倾工况),其中所包含的换向机构能够实现两侧摇臂在左右侧倾时无论怎么前后旋转,对负责侧倾的斜置减震器始终产生压缩作用,因此能够实现在保证线刚度和角刚度分别调节的同时,尽量简化悬架所需零件和结构,解开线刚度和角刚度的耦合调节。
[0004]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方程式赛车上的解耦悬架布置形式通常为横置,导致悬架在赛车Z轴方向有突起,几乎不可能被车身空套套件完全包裹,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赛车高速跑动时的空气流动,对空气动力学的设计有很大影响;同时,由于方程式赛车本身的车体结构特殊性,其整体布置偏低,车手往往是腿蜷曲躺在赛车中的,此时突出的横置解耦悬架结构容易对赛车手的视野造成一定遮挡。
[0005]综上所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6]现有技术提供的基于FSAE赛车的横置解耦悬架布置形式容易对车手视野和车身空气动力学设计造成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FSAE赛车的纵置解耦悬架,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基于FSAE赛车的横置解耦悬架布置形式容易对车手视野和车身空气动力学设计造成较大影响的技术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9]本技术提供实施例的基于FSAE赛车的纵置解耦悬架,包括第一推杆、第一斜置摇臂、第二推杆、第二斜置摇臂、推块、换向机构、纵置减震器以及斜置减震器,其中:
[0010]第一斜置摇臂的前部与推块的左端转动连接,第一斜置摇臂的中部设置有固定在车架上的第一转轴,第一斜置摇臂的后部与换向机构的左端通过向心轴承转动连接,第一推杆通过向心轴承转动连接到第一斜置摇臂上的第一转轴和第一斜置摇臂后部之间;
[0011]第二斜置摇臂的前部、推块的右端与换向机构的右端同轴通过向心轴承转动连接,第二斜置摇臂的中部设置有固定在车架上的第二转轴,第二推杆与第二斜置摇臂的后部通过向心轴承转动连接;
[0012]纵置减震器的前端连接在车架前舱,纵置减震器的后端转动连接在推块的中部,
斜置减震器设置在换向机构内。
[0013]在可选地实施例中,纵置减震器的前端设置有吊耳,吊耳的前端固定连接在车架前舱内部的车架钢管上,吊耳的后端与纵置减震器的前端转动连接。
[0014]在可选地实施例中,推块呈类“秃宝盖”结构。
[0015]在可选地实施例中,换向机构包括第一拉压块、第一连接块、第一左杆、第二左杆、第二拉压块、第二连接块、第一右杆以及第二右杆,其中:
[0016]第一拉压块和第一连接块通过第一左杆和第二左杆相连接,第二拉压块和第二连接块通过第一右杆和第二右杆相连接;第一拉压块和第一连接块、第二拉压块和第二连接块能沿第一左杆和第二左杆、第一右杆和第二右杆在空间上轴向运动。
[0017]在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拉压块和第二拉压块上均设置有两个通孔,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上均设置有四个通孔,第一拉压块和第二拉压块交叉贴附在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外表面;
[0018]第一左杆和第二左杆的左端抵接于第一拉压块的外表面,第一左杆和第二左杆的右端抵接于第二连接块的外表面;第一右杆和第二右杆的右端抵接于第二拉压块的外表面,第一右杆和第二右杆的左端抵接于第一连接块的外表面。
[0019]在可选地实施例中,斜置减震器设置在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之间。
[0020]在可选地实施例中,斜置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通过其内部鱼眼轴承转动连接。
[0021]在可选地实施例中,斜置减震器包括斜置弹簧,斜置弹簧设置在第一左杆、第二左杆、第一右杆和第二右杆围成的空间内部。
[002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0023]现有技术中,方程式赛车上的解耦悬架布置形式通常为横置,导致悬架在赛车Z轴方向有突起,几乎不可能被车身空套套件完全包裹,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赛车高速跑动时的空气流动,对空气动力学的设计有很大影响;同时,由于方程式赛车本身的车体结构特殊性,其整体布置偏低,车手往往是腿蜷曲躺在赛车中的,此时突出的横置解耦悬架结构容易对赛车手的视野造成一定遮挡。
[0024]相对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通过纵置减震器和斜置减震器搭配换向机构的设计,具体地,通过纵置减震器与车架和推块相连(将纵置减震器前端与焊在车架前舱钢管的吊耳转动连接)、推块两端再与第一斜置摇臂和第二斜置摇臂转动连接的结构,合理利用了赛车现有的前舱空间,优化了现有技术中横置减震器及其布局;再通过将现有技术中横置解耦悬架的转轴重新设计成斜置摇臂,将斜置减震器的一端设计在第一斜置摇臂上第一转轴的后部、另一端设计在第二斜置摇臂上第二转轴的前部,实现了纵置减震器与斜置减震器在高度上的降低。在满足俯仰刚度和侧倾刚度解耦、轻量化和易于调校的优势特点的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基于FSAE赛车的横置解耦悬架布置形式容易对车手视野和车身空气动力学设计造成较大影响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基于FSAE赛车的纵置解耦悬架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基于FSAE赛车的纵置解耦悬架连接到车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0028]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推块和纵置减震器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换向机构和斜置减震器的立体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1、第一推杆;2、第一斜置摇臂;21、第一转轴;3、第二推杆;4、第二斜置摇臂;41、第二转轴;5、推块;6、换向机构;61、第一拉压块;62、第一连接块;63、第一左杆;64、第二左杆;65、第二拉压块;66、第二连接块;67、第一右杆;68、第二右杆;7、纵置减震器;71、吊耳;8、斜置减震器;A点、斜置减震器与第一斜置摇臂的连接点;B点、第一斜置摇臂与推块的连接点;C点、推块与纵置减震器的连接点;D点、斜置减震器与第二斜置摇臂的连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FSAE赛车的纵置解耦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推杆、第一斜置摇臂、第二推杆、第二斜置摇臂、推块、换向机构、纵置减震器以及斜置减震器,其中:所述第一斜置摇臂的前部与所述推块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斜置摇臂的中部设置有固定在车架上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斜置摇臂的后部与所述换向机构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推杆转动连接到所述第一斜置摇臂上的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一斜置摇臂后部之间;所述第二斜置摇臂的前部、所述推块的右端与所述换向机构的右端同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斜置摇臂的中部设置有固定在车架上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推杆与所述第二斜置摇臂的后部转动连接;所述纵置减震器的前端连接在车架前舱,所述纵置减震器的后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推块的中部,所述斜置减震器设置在所述换向机构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FSAE赛车的纵置解耦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置减震器的前端设置有吊耳,所述吊耳的前端固定连接在车架前舱内的车架钢管上,所述吊耳的后端与所述纵置减震器的前端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FSAE赛车的纵置解耦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呈类“秃宝盖”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FSAE赛车的纵置解耦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机构包括第一拉压块、第一连接块、第一左杆、第二左杆、第二拉压块、第二连接块、第一右杆以及第二右杆,其中:所述第一拉压块和所述第一连接块通过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嘉良刘平张傲智
申请(专利权)人:罗嘉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