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连接器的小型同轴接触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5574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的小型同轴接触组件。这种用于电连接器的小型同轴接触组件包括绝缘体、外导体和端子等,端子及外导体的一侧通过压接连接至电缆内导体,端子连接并固定在绝缘体内,这种用于电连接器的小型同轴接触组件能实现更高的传输频率,产品体积更小,便于模块化组装实现多路集成,生产工艺更简单能实现大批量生产。产。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连接器的小型同轴接触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的小型同轴接触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自动驾驶等级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车载RF(射频)互连系统需要更多的传输通道和更高频率,传统的汽车
ꢀ“
FAKRA
”ꢀ
互连系统基于尺寸和频率范围的限制已不能再满足未来要求。例如汽车360环视、疲劳驾驶、5G通讯、GPS,车机通讯会使整车的RF(射频)互连系统达到10路以上,使用传统的汽车
ꢀ“
FAKRA
”ꢀ
互连系统会占用更多空间已经需要更高的成本;故而需要开发一种频率更高,体积更小,更便于模块化组装和批量生产的小型同轴接触组件以适应汽车行业的发展。
[0003]现有技术中,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的接触构件,其接触构件具有外导体、内导体和保护性绝缘体,保护性绝缘体延伸到外导体的前端部的外侧以用于封闭式进入配合。其结构存在的缺陷为:1、在外导体接触区和保护绝缘体部分,绝缘体向外延升,高出外导体弹臂,从而实现对外导体弹臂的保护,但由于对配端结构限制及性能匹配,绝缘体伸出外导体部分只能做得很薄弱,使用中很容易使绝缘体保护部分被损坏;2、端子两翼与绝缘体配合处无避让,端子插入绝缘体后两翼一直处于被压缩状态,会存在两翼压溃失去弹性失效的风险;3、安装需要通过电缆插入深度及压接控制端子向前定位的尺寸,完全依赖机器,在电缆受应力弯折时端子会有凸出绝缘体风险;4、依靠外套筒上的两个金属凸起折边刺入外导体的两个窗口并伸入到绝缘体的环形圆周凹槽中来固定绝缘体和外导体的前后相对位置关系,因产品较小,同时又需要使产品装入后不能晃动,这就使得绝缘体的环形凹槽和外导体的窗口宽度都很小,需要使绝缘体的两个凹槽和外导体窗口对正并使得外套筒的两个凸起折边准确插入非常困难,同时原有结构需要在刺入时同时将外套筒压接包圆到外导体上,工艺复杂需使用专用模具类工装才能生产,不利于产品批量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的小型同轴接触组件。
[0005]为了克服现有产品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用于电连接器的小型同轴接触组件包括绝缘体、外导体和端子,端子的一侧通过压接区压接后连接电缆,端子连接并固定至绝缘体内,所述绝缘体插入式连接并固定至外导体内,所述绝缘体的前端设有使绝缘体固定在外导体内的连接端以及与连接端连接的固定端,连接端包括其前端的柱体,在柱体上设有至少1根从其前端部向后延伸的凸起筋条,固定端上设有对应凸起筋条的筋条,所述凸起筋条后端延伸部位包括与筋条齐平的凹部,所述筋条之间形成性能补偿及固定的凹槽;所述外导体包括使绝缘体连接在其内部的前端部、连接U形卡环的中间部和用于连接固定支撑环及电缆的后端部,所述前端部处设有至少3个指状部,指状部之间形成至少1个用于卡入凸起筋条的卡槽,所述中间部上设有凹口和窗口,U形卡环上设有V型凸块和弹
臂,V型凸块卡入中间部上向内凹的窗口,弹臂卡入凹口使U形卡环预扣连接至中间部上;所述绝缘体内设有用于配合避让端子上两翼的环形凹槽;所述端子上设有向上凸起的凸台,插入绝缘体后与绝缘体干涉定位。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前端部的端部边缘向内收缩使其直径小于前端部的直径。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V型凸块位于凹槽内使绝缘体能向前固定。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弹臂抵触连接在外导体的凹口上,使U形卡环在压接前与外导体能预固定并使U形卡环压接后与外导体之间不能相对转动。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绝缘体的凸起筋条尾端抵触连接至卡槽根部使绝缘体能向后固定。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绝缘体的凸起筋条、筋条、凹槽与外导体的卡槽、内凹的窗口具有使绝缘体装入外导体后有1个凹槽始终对应在窗口的特定相对位置关系。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外导体的每个指状部上具有一个向上凸起的接触凸点,相邻两个指状部上的接触凸点前后错位,使所有指状部上的接触凸点在同对配端配合时被分为前后两组先后接触以减小对配时插入力。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这种用于电连接器的小型同轴接触组件能实现更高的传输频率,产品体积更小,便于模块化组装实现多路集成,生产工艺更简单能实现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绝缘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外导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外导体另一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6中A

A向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中B

B向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绝缘体,2、外导体,3、端子,4、支撑环,5、电缆,6、U形卡环,7、柱体,8、凸起筋条,9、连接端,10、凹部,11、端部边缘,12、卡槽,13、前端部,14、中间部,15、V型凸块,16、凸台,17、指状部,18、凹口,19、后端部,20、环形凹槽,21、两翼,21、弹臂,23、固定端,24、筋条,25、凹槽,26、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
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如图1

8所示,图中包括绝缘体1、外导体2和端子3,端子3的一侧通过压接连接至电缆5内导体,端子3连接并固定至绝缘体1内。
[0017]其中,如图2所示,绝缘体1插入式连接至外导体2内,绝缘体1不凸出在外导体2外部,是完全被覆盖在外导体2内的,该结构外导体能对绝缘体1起到有效的保护,绝缘体1的前端设有使绝缘体1固定在外导体2内的连接端9以及与连接端9连接的固定端23,连接端9包括其前端的柱体7,在柱体7上设有从其前端部向后延伸的凸起筋条8,固定端23上设有对应凸起筋条8的筋条24,凸起筋条8后端延伸部位包括与筋条24齐平的凹部10,筋条24之间形成凹槽25。
[0018]其中,如图3、4所示,外导体2包括使绝缘体1连接在其内部的前端部13、连接U形卡环6的中间部14和用于连接固定支撑环4的后端部19,前端部端面圆尺寸向内包,其端面直径变小,更有利于在插接时对插的导向,不容易损坏,前端部13处设有至少3个指状部17,指状部17之间形成至少1个,特别是3个,用于卡入凸起筋条8的卡槽12,中间部14上设有凹口18和窗口26,U形卡环6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的小型同轴接触组件,包括绝缘体(1)、外导体(2)和端子(3),端子(3)的一侧通过压接区压接后连接电缆(5),端子(3)连接并固定至绝缘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1)插入式连接并固定至外导体(2)内,所述绝缘体(1)的前端设有使绝缘体(1)固定在外导体(2)内的连接端(9)以及与连接端(9)连接的固定端(23),连接端(9)包括其前端的柱体(7),在柱体(7)上设有至少1根从其前端部向后延伸的凸起筋条(8),固定端(23)上设有对应凸起筋条(8)的筋条(24),所述凸起筋条(8)后端延伸部位包括与筋条(24)齐平的凹部(10),所述筋条(24)之间形成性能补偿及固定的凹槽(25);所述外导体(2)包括使绝缘体(1)连接在其内部的前端部(13)、连接U形卡环(6)的中间部(14)和用于连接固定支撑环(4)及电缆(5)的后端部(19),所述前端部(13)处设有至少3个指状部(17),指状部(17)之间形成至少1个用于卡入凸起筋条(8)的卡槽(12),所述中间部(14)上设有凹口(18)和窗口(26),U形卡环(6)上设有V型凸块(15)和弹臂(22),V型凸块(15)卡入中间部(14)上向内凹的窗口(26),弹臂(21)卡入凹口(18)使U形卡环(6)预扣连接至中间部(14)上;所述绝缘体(1)内设有用于配合避让端子(3)上两翼(21)的环形凹槽(20);所述端子(3)上设有向上凸起的凸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富盛陈壮施重庆
申请(专利权)人:安费诺汽车连接系统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