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550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包括混凝土叠合板、楔形槽孔以及混凝土后浇层,所述混凝土叠合板内部等间距设有多组受力钢筋,所述混凝土叠合板的板端支座处开设有多组楔形槽孔,所述混凝土叠合板的板端和竖向支承梁上端连接,所述竖向支承梁上方设有预留钢筋,所述混凝土叠合板上端设有混凝土后浇层,楔形槽孔连接效果完全等同于既有采用胡子筋的连接构造,从而有效提高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由于取消了板端的胡子筋,大大简化了构造,混凝土叠合板制作、运输及现场施工难度都大大降低,还避免了因钢筋冲突造成的施工困难等难题,整体效果好,且稳定性和实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定的推广价值。定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具体为一种新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支座处包括梁和墙,混凝土叠合板端外伸钢筋的胡子筋与墙体预留竖向钢筋或连梁箍筋、后浇带附加纵筋三向交叉,相互冲突,构造复杂,施工难度大。
[0003]一种常见方法是混凝土预制板板端不出筋,在混凝土预制板板端紧贴板顶放置附加钢筋,以代替胡子筋的作用,但这一方法存在附加钢筋难以固定,浇筑上部混凝土时,附加钢筋发生移位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新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包括混凝土叠合板、楔形槽孔以及混凝土后浇层,所述混凝土叠合板内部等间距设有多组受力钢筋,所述混凝土叠合板的板端支座处开设有多组楔形槽孔,所述混凝土叠合板的板端和竖向支承梁上端连接,所述竖向支承梁上方设有预留钢筋,所述混凝土叠合板上端设有混凝土后浇层。
[0007]优选的,所述楔形槽孔均匀分布于混凝土叠合板内的受力钢筋之间,且所述楔形槽孔和受力钢筋之间呈交错分布。
[0008]优选的,所述楔形槽孔深度小于混凝土叠合板的厚度。
[0009]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叠合板通过楔形槽孔内的后浇混凝土与混凝土后浇层及竖向支承梁和预留钢筋牢固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叠合板和受力钢筋之间一体浇注成型。
[0011]优选的,所述预留钢筋和竖向支承梁之间一体浇注成型。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中由于取消了板端的胡子筋,大大简化了构造,混凝土叠合板制作、运输及现场施工难度都大大降低,同时还避免了因钢筋冲突造成的施工困难等难题。
[0014]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楔形槽孔,楔形槽孔均匀分布于混凝土叠合板内的受力钢筋之间,且楔形槽孔和受力钢筋之间呈交错分布,混凝土叠合板和受力钢筋之间一体浇注成型,预留钢筋和竖向支承梁之间一体浇注成型,板端增加的楔形槽孔,楔形槽孔深度小于混凝土叠合板的厚度,混凝土叠合板通过楔形槽孔内的后浇混凝土与混凝土后浇层及竖向支承梁和预留钢筋牢固连接,其中除了和竖向支承梁连接,还可以直接和墙体连接,连接效果完全等同于既有采用胡子筋的连接构造,从而有效提高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透视结构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左视内部结构图;
[0017]图3为本技术A

A剖面结构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槽孔内楔形混凝土块的受力分析图。
[0019]图中:1

混凝土叠合板、2

受力钢筋、3

楔形槽孔、4

混凝土后浇层、5

竖向支承梁、6

预留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2]一种新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包括混凝土叠合板1、楔形槽孔3以及混凝土后浇层4,混凝土叠合板1内部等间距设有多组受力钢筋2,混凝土叠合板1和受力钢筋2之间一体浇注成型,混凝土叠合板1的板端支座处开设有多组楔形槽孔3,楔形槽孔3深度小于混凝土叠合板1的厚度,楔形槽孔3均匀分布于混凝土叠合板1内的受力钢筋2之间,且楔形槽孔3和受力钢筋2之间呈交错分布,混凝土叠合板1的板端和竖向支承梁5上端连接,竖向支承梁5上方设有预留钢筋6,预留钢筋6和竖向支承梁5之间一体浇注成型,混凝土叠合板1上端设有混凝土后浇层4,混凝土叠合板1通过楔形槽孔3内的后浇混凝土与混凝土后浇层4及竖向支承梁5和预留钢筋6牢固连接,由于取消了板端的胡子筋,大大简化了构造,新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制作、运输及现场施工难度都大大降低,同时还避免了因钢筋冲突造成的施工困难等难题。
[0023]本技术工作流程:首先此构造包括混凝土叠合板1和上部的混凝土后浇层4,混凝土叠合板1板端不出筋,楔形槽孔3均匀分布于混凝土叠合板1内的受力钢筋2之间,且楔形槽孔3和受力钢筋2之间呈交错分布,混凝土叠合板1和受力钢筋2之间一体浇注成型,预留钢筋6和竖向支承梁5之间一体浇注成型,混凝土叠合板1板端增加的楔形槽孔3,楔形槽孔3深度小于混凝土叠合板1的厚度,如图4,楔形槽孔的开孔尺寸计算公式:Min{2bh(0.7ft),ahft}≥T/n,其中h:开孔深度,b:孔长,a:孔口宽度,n:开孔数量,ft:后浇混凝土抗拉强度,T:根据与胡子筋拉拔力等强原则确定的板端所受拉拔力,混凝土叠合板1通过楔形槽孔3内的后浇混凝土与混凝土后浇层4及竖向支承梁5和预留钢筋6牢固连接,其中除了和竖向支承梁5连接,还可以直接和墙体连接,连接效果完全等同于既有采用胡子筋的连接构造,从而有效提高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由于取消了板端的胡子筋,大大简化了构造,新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制作、运输及现场施工难度都大大降低,同时还避免了因钢筋冲突造成的施工困难等难题,整体效果好,且稳定性和实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00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包括混凝土叠合板(1)、楔形槽孔(3)以及混凝土后浇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叠合板(1)内部等间距设有多组受力钢筋(2),所述混凝土叠合板(1)的板端支座处开设有多组楔形槽孔(3),所述混凝土叠合板(1)的板端和竖向支承梁(5)上端连接,所述竖向支承梁(5)上方设有预留钢筋(6),所述混凝土叠合板(1)上端设有混凝土后浇层(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槽孔(3)均匀分布于混凝土叠合板(1)内的受力钢筋(2)之间,且所述楔形槽孔(3)和受力钢筋(2)之间呈交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燕学博张宝静鲍振华刘林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