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层河湖底泥采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548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1
本申请涉及到河道、湖泊底泥生态系统监测及环境治理领域,具体为一种河道、湖泊水下底泥的采样装置。本申请的深层河湖底泥采样装置包括电机驱动装置、套筒、传力杆、切削刀头、贮泥管、底部刀头。可一次性满足底泥分层采样需求,取出的底泥包含不同的深度,并能在采样过程中保持原状,极大地提高了采样的效率。同时本装置解决了采样过程中采样装置钻进困难、提升过程中底泥易脱落的问题,且装置易于拆卸及组合、操作便捷。操作便捷。操作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层河湖底泥采样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河道、湖泊底泥生态系统监测及环境治理领域,具体为一种深层河湖底泥采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底泥为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水生植物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和根系固定条件,也是多种水生动物的栖息场所。同时,底泥中还富含多种多样的微生物,是微生物活动最频繁的中心,开展底泥生态监测对于掌握水体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3]此外,当外部污染物进入水体的数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时,易沉积在水体底部并导致底泥污染,在一定条件下污染物释放到水体中,对水质带来不利影响。因而,在实施生态清淤前,对底泥开泥检测、掌握不同深度底泥的污染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0004]传统的抓斗式底泥采样器只能采取表层底泥样品,一些柱状采样器虽然能采集到位置较深的底泥,但在提升过程中底泥容易在重力作用下脱落。专利公开号为CN215262605U及CN212110661U的专利虽然可解决底泥脱落的问题,但每次只能取特定深度的底泥,不满足一次性采取不同深度底泥的要求。专利公开号为CN215865883的专利,可满足一次性分层采样的需求,但系统复杂且缺乏驱动装置,取样装置可达到深度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可一次性满足底泥分层采样需求的装置,同时解决了采样过程中采样装置钻进困难、提升过程中底泥易脱落的问题,且装置易于拆卸及组合、操作便捷。
[0006]本申请的深层河湖底泥采样装置,包括电机驱动装置、套筒、传力杆、切削刀头、贮泥管、底部刀头;套筒分为套筒上部和套筒下部,在套筒上部的内管和外管之间设有若干轴向通孔,套筒下部的内管侧壁上设有沿周向分布的多个内管开口,套筒下部的内管和外管之间为空心结构;多个传力杆分别通过所述轴向通孔穿入套筒下部的内管和外管之间,且穿入的深度可调节;传力杆的首端凸出于套筒顶面,并与套筒顶面可拆卸式连接;传力杆的尾端与切削刀头铰接,切削刀头的刀体位于套筒下部的外管和内管之间,刀尖卡接在内管开口内,使传力杆向下时得以带动切削刀头挤入内管中;所述贮泥管位于套筒内,与套筒可拆卸式连接,贮泥管的管壁紧贴套筒的内管内壁,管尾位于内管开口的上方;电机驱动装置可拆卸连接于套筒的顶端,用于带动套筒转动;底部刀头固定连接于套筒的底端。
[0007]可选地,内管开口处卡接有弹性定位套,弹性定位套的开口与切削刀头的形状相适应,使切削刀头卡在弹性定位套开口处或受阻力地穿过内管开口。
[0008]可选地,弹性定位套开口的宽度大于等于切削刀头的最大宽度,弹性定位套开口的高度小于等于切削刀头的最大厚度。
[0009]可选地,套筒下部与套筒上部为分体式且可拆卸连接;套筒下部分为外壳和内胆,外壳和内胆的管径大小分别与套筒上部的外管和内管相同;外壳为顶面敞口且底面固定连接有圆环的筒体,底面的圆环的内径与内胆的管径相同;在外壳内侧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
置有一组径向对称的卡槽;内胆在侧面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和外壳侧面的卡槽相配合,使内胆和外壳相对固定;套筒下部的顶面上设有圆环状的定位板,定位板的内径与内胆的管径相同,定位板上开设有若干定位通孔,定位通孔的位置和大小与套筒上部的轴向通孔一致,使传力杆从套筒上部的轴向通孔穿过定位板上的定位通孔,并伸入套筒下部的内胆和外壳之间。
[0010]可选地,所述套筒上部由多段单元套筒连接而成,各单元套筒之间可拆卸连接。
[0011]可选地,传力杆由多段单元传力杆可拆卸连接而成,位于最尾端的单元传力杆底部设有径向通孔,切削刀头上开设有刀头通孔,铁销穿过径向通孔和刀头通孔,形成传力杆和切削刀头之间的铰接结构。
[0012]可选地,所述贮泥管由至少2个管瓣合并形成;每个管瓣的形状由贮泥管沿管长方向切割形成。
[0013]可选地,贮泥管与套筒在上下两端的管壁上分别设置通孔,通过设置螺栓横向穿透所述通孔并配合螺母而紧固连接。
[0014]可选地,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传力杆顶端的按压把手,按压把手为T字形。
[0015]可选地,套筒的轴向通孔数量为四个,并以套筒轴心为中心均匀分布;传力杆、切削刀头以及内管开口数量与轴向通孔的数量一致,均为四个;切削刀头为板状,上部为长方形,下部刀尖为三角形,厚度从上到下递减;底部刀头为三角形,以套筒轴心为中心均匀分布。
[0016]本申请的深层河湖底泥采样装置,通过电机驱动装置带动套筒转动,并带动在套筒底部设置的底部刀头转动,减小了装置下沉时的阻力,有利于装置达到特定底泥采样深度。在装置钻到特定深度后,停止转动,调节传力杆的穿入深度,使传力杆向下,带动切削刀头从套筒下部预留的内管开口上挤入内管,并插入到套筒内部的底泥中;然后重新驱动采样装置,套筒转动而带动切削刀头转动,在切削刀头的作用下,套筒内底部的底泥被切割,与下方的底泥断开。同时,在采样装置上提过程中,多个切削刀头在内管中能够起到托举的作用,因而有利于减少底泥样品在提升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而脱落,并取得完整的、未被干扰的断面底泥样品。当完成底泥的取样,而将采样装置取出水面后,可将传力杆和套筒拆除,取出贮泥管,即得到分层的、未经扰动的原状底泥。
[0017]进一步地,套筒和传力杆的总长度可通过连接不同数量的单元件而进行调节,以符合实际河湖深度条件。此外,通过将贮泥管设置为多个管瓣合并拼成,在取出采样装置后,可直接拆开管瓣,进而便捷地取出位于贮泥管内的未经扰动的不同深度的底泥,以获得良好的底泥样本。
[0018]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深层河湖底泥采样装置可一次性满足底泥分层采样需求,取出的底泥包含不同的深度,并能在采样过程中保持原状,极大地提高了采样的效率。同时本装置解决了采样过程中采样装置钻进困难、提升过程中底泥易脱落的问题,且装置易于拆卸及组合、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
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采样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取样完成状态的采样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传力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弹性定位套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弹性定位套的正视图;
[0025]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套筒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切削刀头取样完成状态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套筒间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切削刀头与传力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切削刀头与传力杆连接结构剖视图;
[0030]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底部刀头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层河湖底泥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驱动装置、套筒、传力杆、切削刀头、贮泥管、底部刀头;套筒分为套筒上部和套筒下部,在套筒上部的内管和外管之间设有若干轴向通孔,套筒下部的内管侧壁上设有沿周向分布的多个内管开口,套筒下部的内管和外管之间为空心结构;多个传力杆分别通过所述轴向通孔穿入套筒下部的内管和外管之间,且穿入的深度可调节;传力杆的首端凸出于套筒顶面,并与套筒顶面可拆卸式连接;传力杆的尾端与切削刀头铰接,切削刀头的刀体位于套筒下部的外管和内管之间,刀尖卡接在内管开口内,使传力杆向下时得以带动切削刀头挤入内管中;所述贮泥管位于套筒内,与套筒可拆卸式连接,贮泥管的管壁紧贴套筒的内管内壁,管尾位于内管开口的上方;电机驱动装置可拆卸连接于套筒的顶端,用于带动套筒转动;底部刀头固定连接于套筒的底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层河湖底泥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管开口处卡接有弹性定位套,弹性定位套的开口与切削刀头的形状相适应,使切削刀头卡在弹性定位套开口处或受阻力地穿过内管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层河湖底泥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定位套开口的宽度大于等于切削刀头的最大宽度,弹性定位套开口的高度小于等于切削刀头的最大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层河湖底泥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筒下部与套筒上部为分体式且可拆卸连接;套筒下部分为外壳和内胆,外壳和内胆的管径大小分别与套筒上部的外管和内管相同;外壳为顶面敞口且底面固定连接有圆环的筒体,底面的圆环的内径与内胆的管径相同;在外壳内侧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组径向对称的卡槽;内胆在侧面的上下两端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唐志强常闻捷蔡颖张晓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