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参量传感光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5409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参量传感光缆,属于光通信传输技术领域,包括由内到外依次逐层包裹设置的加强芯、铠装层和护套层,铠装层埋设有至少一根第一传感单元,该第一传感单元用于感应外部环境温度;该护套层内填充有沥青,并在护套层内埋设有至少一根第二传感单元,该第二传感单元用于感应该多参量传感光缆受到的外部压力和应变。本申请中的多参量传感光缆,其通过合理布置各传感单元的设置位置,在确保各传感单元能够避免各传感单元受到损伤的同时,能够完成对外部环境的压力、温度以及光缆本身的应变等测试,其整体结构简单,可实现单根光缆对多个传感参数的测定。现单根光缆对多个传感参数的测定。现单根光缆对多个传感参数的测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参量传感光缆


[0001]本技术属于光通信传输
,具体涉及一种多参量传感光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通信类光缆技术的日趋成熟,光缆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宽,其在地面、航空航天、车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光缆也逐渐应用到水下部分,其主要应用场景有水下浅海水听领域、深海3000米以内的水下监测,主要用于ROV等水下监测设备的通信和供电。
[0003]现有水下用光缆主要有两个方面:基于光的大容量传输特性,进行光通信传输,基于光的传感性能进行声呐传感监测。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现有水下光缆对传感测试的参量也越来越多,例如通过水压监测设备的深度,测试不同深度下的温度、在线监测光缆的应变情况、水下声呐监测光传输性能等。但是现有测试形式主要通过不同光缆以对不同参数进行测定,无法实现单根光缆同时对多个参数进行测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参量传感光缆,用以解决现有光缆无法实现多传感参数测定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参量传感光缆,其包括加强芯、铠装层和护套层,所述加强芯、所述铠装层和所述护套层由内到外逐层包裹设置;
[0006]所述铠装层内埋设有至少一根第一传感单元,所述第一传感单元用于感应外部环境的温度;
[0007]所述护套层内填充有沥青,所述护套层内埋设有至少一根第二传感单元,所述第二传感单元用于感应所述多参量传感光缆外部压力和/或应变。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护套层包括第一护套层和第二护套层,所述第一护套层设于所述第二护套层内侧;
[0009]所述第二传感单元包括压力传感光纤和应变传感光纤,所述压力传感光纤设于所述第二护套层内,所述应变传感光纤设于所述第一护套层内。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护套层采用柔性绳绞合形成。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铠装层采用钢丝绞合形成。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铠装层为双层结构,其包括第一铠装层和第二铠装层,所述第一铠装层设于所述第二铠装层内侧,且所述第一铠装层与所述第二铠装层的绞合方向相反。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传感单元埋设于所述第二铠装层内,所述第一传感单元外径等于所述钢丝外径。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传感单元包括套管和套设于所述套管内的温度感应光纤,所述套管内填充有导热油膏。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铠装层内还埋置有至少一根电传输单元。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芯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中心支撑件、钢丝、铜管和聚乙烯护套,所述钢丝绞合设置在所述中心支撑件外周,所述铜管套设在所述钢丝外周,所述聚乙烯护套包覆在所述铜管外周,所述铜管内填充有阻水胶。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参量传感光缆的外径不大于36mm。
[0018]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19]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0](1)本技术的多参量传感光缆,其分别通过在光缆的铠装层和护套层内设置第一传感单元和第二传感单元,利用设置在靠近外部环境的第二传感单元实时感知外部环境的压力和应变,利用填充在护套层内的沥青,使得外部环境的温度能够良好传导至铠装层,以便于第一传感单元感知温度,在确保该多参量传感光缆能够感知外部环境的压力、应变和温度等多传感参数的同时,通过合理布置各传感单元的位置,避免光纤受到损伤,确保该多参量传感光缆的良好运行。
[0021](2)本技术的多参量传感光缆,其通过将护套层设置为柔性绳绞合形式,在能够避免该多参量传感光缆本身的柔韧性和抗磨损性能的同时,能够将外部环境的压力和光缆本身的应变等实时传递到设置在该护套层内的第二传感单元,确保对外部压力和应变测试的准确性。
[0022](3)本技术的多参量传感光缆,其通过将铠装层设置为钢丝绞合形式,并将铠装层设置为双层绞合形式,且两铠装层的绞合方向相反,使得该多参量传感光缆在受到径向上的旋钮力时,双层铠装层中始终有一层铠装层处于绞合压紧状态,避免了该铠装层受到一个方向旋钮力时铠装层全部散开的问题,确保该多参量传感光缆的使用稳定性。
[0023](4)本技术的多参量传感光缆,其通过将第一传感单元与钢丝设置为同样尺寸,使得铠装层绞合设置时,整体较为规整紧密,确保铠装层结构强度,并通过将温度感应光纤封闭在套管内,并在套管内填充导热油膏,避免了外部应力等对温度感应光纤的挤压,还确保外部环境的温度等良好传导至该温度感应光纤,确保其测温准确性。
[0024](5)本技术的多参量传感光缆,其通过将加强芯设置为中心支撑件、钢丝、铜管和聚乙烯护套等形式,使得该加强芯具备较好的易弯曲性能和较高的抗拉强度。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其中一种多参量传感光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其中一种多参量传感光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强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
[0030]1、加强芯;2、铠装层;3、护套层;4、第一传感单元;5、第二传感单元;
[0031]101、中心支撑件;102、钢丝;103、铜管;104、聚乙烯护套;
[0032]201、第一铠装层;202、第二铠装层;
[0033]301、第一护套层;302、第二护套层;
[0034]401、套管;402、温度感应光纤;
[0035]501、压力传感光纤;502、应变传感光纤。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参量传感光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芯、铠装层和护套层,所述加强芯、所述铠装层和所述护套层由内到外逐层包裹设置;所述铠装层内埋设有至少一根第一传感单元,所述第一传感单元用于感应外部环境的温度;所述护套层内填充有沥青,所述护套层内埋设有至少一根第二传感单元,所述第二传感单元用于感应所述多参量传感光缆外部压力和/或应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参量传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包括第一护套层和第二护套层,所述第一护套层设于所述第二护套层内侧;所述第二传感单元包括压力传感光纤和应变传感光纤,所述压力传感光纤设于所述第二护套层内,所述应变传感光纤设于所述第一护套层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参量传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采用柔性聚丙烯绳绞合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参量传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铠装层采用钢丝绞合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参量传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铠装层为双层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新水彪蔡召洲蔡晶柳鹰杨晨
申请(专利权)人: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