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鲟鱼养殖用净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537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鲟鱼养殖用净水处理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顶端固定安装有静置沉淀机构,所述安装支架中固定安装有多个所述支撑板。多个所述支撑板从上到下依次固定安装有臭氧发生器、第一净水过滤池和第二净水过滤池,所述安装支架底部固定安装有溶氧补给机构;所述静置沉淀机构顶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进水口上固定安装有吸水管,所述水泵供水口上固定安装有注水管;所述静置沉淀机构、臭氧发生器、第一净水过滤池、第二净水过滤池和溶氧补给机构之间连接有多根输水管,其中一根所述输水管靠近静置沉淀机构的一端安装有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溶氧补给机构,实现了对水中的溶氧进行补充。实现了对水中的溶氧进行补充。实现了对水中的溶氧进行补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鲟鱼养殖用净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特别是涉及一种鲟鱼养殖用净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鲟鱼在我国快速发展,大量污水排放引起的淡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产成本激增等问题日渐严重。因此,如何实现养殖污水有效精华和资源化利用,是制约我国鲟鱼工业化养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0003]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净水处理装置大多结构简单,仅能进行初步的过滤,无法为循环的水源中的溶氧进行补给,同时整体结构完整,不方便对排泄物进行清理,此外现有的净水装置不同过滤组件形式之间的水流传送大多是通过泵送的形式,对能源的消耗相对较高。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鲟鱼养殖用净水处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净水处理装置大多结构简单,仅能进行初步的过滤,无法为循环的水源中的溶氧进行补给,同时整体结构完整,不方便对排泄物进行清理,此外现有的净水装置不同过滤组件形式之间的水流传送大多是通过泵送的形式,对能源的消耗相对较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鲟鱼养殖用净水处理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顶端固定安装有静置沉淀机构,所述安装支架中固定安装有多个所述支撑板;
[0007]多个所述支撑板从上到下依次固定安装有臭氧发生器、第一净水过滤池和第二净水过滤池,所述安装支架底部固定安装有溶氧补给机构;
[0008]所述静置沉淀机构顶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进水口上固定安装有吸水管,所述水泵供水口上固定安装有注水管;
[0009]所述静置沉淀机构、臭氧发生器、第一净水过滤池、第二净水过滤池和溶氧补给机构之间连接有多根输水管,其中一根所述输水管靠近静置沉淀机构的一端安装有电磁阀,用户可通过远程控制电磁阀控制静置沉淀机构中水流的流出。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与输水管相对应的圆孔。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静置沉淀机构包括沉淀池本体,所述沉淀池本体前后端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一侧外表面与沉淀池本体一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外表面滑动安装有滑动基座,所述滑动基座底部固定安装有刮板,所述滑动基座顶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沉淀池本体前端内壁固定连接有与齿轮相对应的齿条,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沉淀池本体一侧内壁之间安装有与刮板相对应的收集箱,所述收集箱顶部外表面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沉淀池本体一侧外表面底部开设有排水口。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池水进入到沉淀池本体后会静置一段时间进行沉淀,静置完成后通过控制电磁阀将上层清液通过排水口排出,此时,用户可通过启动电机带动齿轮在相对应的齿条上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滑动基座在第二限位板上滑动,此时固定安装于滑动基座底部的刮板将沉淀物带入收集箱中。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条前端固定连接于沉淀池本体前端内壁,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一限位板,另一侧固定连接于沉淀池本体一侧内表面。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箱为可拆卸的结构。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维护人员可通过开设于收集箱顶部的出水口将其取出对其中的沉淀物进行清理。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溶氧补给机构包括溶氧池本体,所述溶氧池本体顶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增氧风机,所述增氧风机出风口上固定安装有供氧管,所述溶氧池本体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水管。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通过输水管进入溶氧池本体后,启动增氧风机,即可对水中的溶氧进行补给。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安装有过滤网。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有效防止水泵7在抽水的过程中将鱼吸入。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1]1.本技术通过设计可自动清洁的静置沉淀机构实现了对沉淀物的清理,且可拆卸的收集箱也方便维护人员对收集到的沉淀物进行处理;
[0022]2.本技术通过设计溶氧补给机构,实现了对水中的溶氧进行补充;
[0023]3.本技术通过使用安装支架和不同高度的支撑板,使水在不同过滤机构之间可通过重力自流的形式进行传输,有效降低了能源的损耗。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静置沉淀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的静置沉淀机构的内部结构图;
[0027]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中:1、安装支架;2、静置沉淀机构;201、沉淀池本体;202、第一限位板;203、第二限位板;204、滑动基座;205、刮板;206、电机;207、齿轮;208、齿条;209、收集箱;210、出水口;211、排水口;3、臭氧发生器;4、第一净水过滤池;5、第二净水过滤池;6、溶氧补给机构;601、溶氧池本体;602、增氧风机;603、供氧管;604、出水管;7、水泵;8、吸水管;9、注水管;10、输水管;11、电磁阀;12、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30]请参阅图1

3,一种鲟鱼养殖用净水处理装置,包括安装支架1,安装支架1顶端固
定安装有静置沉淀机构2,静置沉淀机构2包括沉淀池本体201,沉淀池本体201前后端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板202,第一限位板202一侧外表面与沉淀池本体201一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板203,第二限位板203外表面滑动安装有滑动基座204,滑动基座204底部固定安装有刮板205,滑动基座204顶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机206,电机206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207,沉淀池本体201前端内壁固定连接有与齿轮207相对应的齿条208,第一限位板202与沉淀池本体201一侧内壁之间安装有与刮板205相对应的收集箱209,收集箱209顶部外表面开设有出水口210,沉淀池本体201一侧外表面底部开设有排水口211,当池水进入到沉淀池本体201后会静置一段时间进行沉淀,静置完成后通过控制电磁阀11将上层清液通过排水口211排出,此时,用户可通过启动电机206带动齿轮207在相对应的齿条208上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滑动基座204在第二限位板203上滑动,此时固定安装于滑动基座204底部的刮板205将沉淀物带入收集箱209中,齿条208前端固定连接于沉淀池本体201前端内壁,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一限位板202,另一侧固定连接于沉淀池本体201一侧内表面,收集箱209为可拆卸的结构,维护人员可通过开设于收集箱209顶部的出水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鲟鱼养殖用净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支架(1),所述安装支架(1)顶端固定安装有静置沉淀机构(2),所述安装支架(1)中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撑板(12);多个所述支撑板(12)从上到下依次固定安装有臭氧发生器(3)、第一净水过滤池(4)和第二净水过滤池(5),所述安装支架(1)底部固定安装有溶氧补给机构(6);所述静置沉淀机构(2)顶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水泵(7),所述水泵(7)进水口上固定安装有吸水管(8),所述水泵(7)供水口上固定安装有注水管(9);所述静置沉淀机构(2)、臭氧发生器(3)、第一净水过滤池(4)、第二净水过滤池(5)和溶氧补给机构(6)之间连接有多根输水管(10),其中一根所述输水管(10)靠近静置沉淀机构(2)的一端安装有电磁阀(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鲟鱼养殖用净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板(12)上开设有与输水管(10)相对应的圆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鲟鱼养殖用净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置沉淀机构(2)包括沉淀池本体(201),所述沉淀池本体(201)前后端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板(202),所述第一限位板(202)一侧外表面与沉淀池本体(201)一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板(203),所述第二限位板(203)外表面滑动安装有滑动基座(204),所述滑动基座(204)底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振广石振宇刘建魁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阿穆尔鲟鱼集团会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