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环境智能化修复治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3477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环境智能化修复治理设备,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养殖箱,养殖箱顶部设有带有若干小孔的箱盖,养殖箱内部设有电动导轨以及滑块,过滤网可拆卸连接于滑块上,通过电动导轨的运动使过滤网对水面上的杂质进行打捞,通过水泵对养殖箱内的水进行水循环,以及藏污管和过滤器管的配合使用,对水进行净化以及水中杂质的清理,且水泵设有第二输入端通过第四水管与水源连接,通过水位检测仪对水位的检测,可控制第二输入端引入水源对养殖箱内的水消耗进行补充,通过加药泵、水质酸碱度检测仪的配合使用,能够针对水质进行修复,保证养殖箱内部的水的质量。水的质量。水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养殖环境智能化修复治理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环境智能化修复治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水产养殖业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包括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为农业生产部门之一,按水域性质不同分为海水养殖业和淡水养殖业,按养殖、种植对象,分为鱼类、虾蟹类、贝类,及藻类、芡、莲、藕等,在水产养殖时,因为养殖过于密集,会导致杂物在水面上进行漂浮,进而影响水质,因此需要用到水产修复装置对水产养殖的区域进行修复和治理,保证其水的质量,在现有的水产修复装置中,不能够很好的对水面的杂物进行清理,进而导致水质无法得到很好的修复,影响水产的生长,造成经济损失。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专利公开号:CN215957822U)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环境智能化修复治理设备,包括养殖箱,养殖箱的内部安装有可升降的过滤箱,养殖箱的内部还安装有用于过滤箱升降的升降机构,过滤箱的内部安装有可拆卸的V形过滤板,养殖箱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横向放置板,第一横向放置板的顶部安装有水泵,水泵的输入端与过滤箱通过第二水管进行连接,水泵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一水管。通过水位检测仪、升降机构、V形过滤板以及水泵,对养殖箱内部漂浮的杂物进行清洁,减少杂物对水质的影响,通过加药泵、水质酸碱度检测仪以及加药泵,能够针对水质进行修复,保证养殖箱内部的水的质量。
[0004]上述方案虽然通过过滤板对水面漂浮物进行收集,通过加药泵以及水质酸碱度检测仪对养殖箱内部水质进行检测管理起到了水质的修复与管理,但是在实际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箱内的杂质少部分为悬浮在水面上,更多的杂质则是在箱体底部,而该装置仅能对水面杂质进行清理,而不能对水底的杂质进行清理,无法达到很好的清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环境智能化修复治理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对养殖箱水底杂物进行清理的问题,使水质的修复效果提高。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产养殖环境智能化修复治理设备,包括养殖箱、水泵、水位检测仪、水质酸碱度检测仪和加药泵,所述养殖箱左侧设有横向放置板,所述水泵固定于所述横向放置板上方,所述横向放置板左端设有控制器,所述水泵、水位检测仪、水质酸碱度检测仪以及加药泵与所述控制器之间为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箱底部连接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顶部设有电磁开关,所述电磁开关与所述控制器为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水管底部可拆卸连接有藏污管,所述藏污管左侧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左端与第二水管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水泵的第一输入端固定,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三水管,所述第三水管外侧设有所述加药泵,所述第三水管右侧穿入所述养殖箱内部,所述第三水管的右侧连接有雾化喷头,所述水位
检测仪设置于所述雾化喷头上方,所述水质酸碱度检测仪设置于所述雾化喷头的下方。
[0007]该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因为水位检测仪和水质酸碱度检测仪与控制器连接,故而能将养殖箱内的实时情况传递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能够智能的对水泵、加药泵和电磁开关进行控制,水泵的输入端间接连接第一水管,当水泵工作时,产生的牵引力使得养殖箱底部的水以及水中的杂质通过第一水管进入藏污管中,因过滤器的设置,使水中微小杂质被过滤的同时将水中的大型杂质阻拦在了藏污管中,而不会继续进入到养殖箱内,并且因为藏污管和过滤器分别于第一水管以及第二水管可拆卸连接,故而能够定期对藏污管中的杂质进行清除以及对过滤器进行更换,保证水质的净化效果,实现对养殖箱内水底杂质的清洁,通过水质酸碱度检测仪和加药泵的设置,能够针对水质进行修复,保证养殖箱内部的水的质量。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养殖箱的前后内壁上设有对应的电动导轨,所述导轨配套设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之间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网,所述导轨与所述控制器为电性连接。
[0009]该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通过过滤网与导轨滑块结构的配合使用,使过滤网能对养殖箱水面上的杂质进行打捞,且因导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受控制器控制,能够实现间歇性的自动打捞,过滤网与滑块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故而可定期对滤网进行清理,有效的清洁水面上的杂质。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养殖箱上方设有箱盖,所述箱盖上开有若干个小孔。
[0011]该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通过箱盖的设置,防止外界的杂质进入到水中,同时通过箱盖上的小孔,满足养殖箱内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泵设有第二输入端且固定有第四水管,所述第四水管外接水源。
[0013]该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因水泵有第二输入端且外接有水源,故而对养殖箱进行补水,通过水位检测仪对养殖箱内部水位的信息检测,将此信息传递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实现对水泵第二输入端的控制,对养殖箱定期补水,以弥补养殖箱内水产养殖的水消耗。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器的内部材料为活性炭和锰砂。
[0015]该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已知活性炭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且锰砂能对铁离子和锰离子进行去除,混合使用既能对水中的杂质、小颗粒等进行吸附,又能净化水中的有害离子铁离子和锰离子,实现对养殖箱内水质的清洁净化。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箱盖的俯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A处的左视图。
[0019]图中:1、养殖箱;2、箱盖;21、小孔;3、滑轨;4、过滤网;5、水泵;6、水位检测仪;7、水质酸碱度检测仪;8、加药泵;9、第三水管;10、第四水管;11、横向放置板;12、控制器;13、第二水管;14、电磁开关;15、过滤器;16、藏污管;17、第一水管;18、雾化喷头:19、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如图1

3所示,一种水产养殖环境智能化修复治理设备,包括养殖箱1、水泵5、水位检测仪6、水质酸碱度检测仪7和加药泵8,养殖箱1左侧外壁焊接有横向放置板11,水泵5固定于横向放置板11上方,横向放置板11左端设有控制器12,水泵5、水位检测仪6、水质酸碱度检测仪7以及加药泵8与所述控制器12之间为电性连接,控制器12可对上述几个装置进行单独控制,养殖箱1底部设有第一水管17,第一水管17顶部设有电磁开关14,电磁开关14与控制器12为电性连接,第一水管17底部可拆卸连接有藏污管16,藏污管16用于储存与隔离养殖箱1中的大型杂质颗粒,藏污管16左侧设有过滤器15,过滤器的内部材料为活性炭和锰砂,用于净化水中的铁、锰离子以及吸附水中较小的杂质,过滤器15左端与第二水管13可拆卸连接,因藏污管16以及过滤器15均为可拆卸装置,故而可定期进行更换或清理,保证过滤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养殖环境智能化修复治理设备,包括养殖箱(1)、水泵(5)、水位检测仪(6)、水质酸碱度检测仪(7)和加药泵(8),所述养殖箱(1)左侧设有横向放置板(11),所述水泵(5)固定于所述横向放置板(11)上方,所述横向放置板(11)左端设有控制器(12),所述水泵(5)、所述水位检测仪(6)、所述水质酸碱度检测仪(7)以及所述加药泵(8)与所述控制器(12)之间为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箱(1)底部连接有第一水管(17),所述第一水管(17)顶部设有电磁开关(14),所述电磁开关(14)与所述控制器(12)为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水管(17)底部可拆卸连接有藏污管(16),所述藏污管(16)左侧设有过滤器(15),所述过滤器(15)左端与第二水管(13)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水管(13)与所述水泵(5)的第一输入端固定,所述水泵(5)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三水管(9),所述第三水管(9)外侧设有所述加药泵(8),所述第三水管(9)右侧穿入所述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玲黄九朗秦汉冯国金黄慧贤赖远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海关技术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