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排炉烟雾脱硫脱硝化合物收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5276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炉排炉烟雾脱硫脱硝化合物收集结构,涉及到烟气处理设备领域,包括炉排炉,炉排炉内部设有炉床,炉排炉顶部设有进料斗,炉排炉内部且位于炉床底部为进气室,进气室中设有进气通道,炉排炉靠近炉床上端的一侧设有排气室,排气室一侧的排气口外侧开口处设有排气风箱。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排气风箱的抽气工作下,将经过脱硫脱硝的烟气进气抽出,且烟气经过排气室时,对挡风扇叶进行推动,进而使得曲轴进行旋转,同时在曲轴上所设偏心轴盘通过联动支杆对活动曲臂上端的牵引,进而使得多条活动炉条进行往复移动,煤料因重力而向下导落,使煤料层达到良好的搅拌效果,对废料排出及时,有效避免废渣与烟气发生二次污染。有效避免废渣与烟气发生二次污染。有效避免废渣与烟气发生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炉排炉烟雾脱硫脱硝化合物收集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烟气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炉排炉烟雾脱硫脱硝化合物收集结构。

技术介绍

工业烟气排放问题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高效脱硫、脱硝成为行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燃烧中脱硫技术主要是指燃烧前或燃烧过程中在煤中加入脱硫剂(常用的有石灰石,白云石,钠碱、氧化镁等),经炉排炉燃烧时,脱硫剂一般利用炉内较高温度进行自身煅烧,产物CaO、MgO等与燃烧中产生的SO2、SO3反应,生成硫酸盐和亚硫酸盐,并以煤渣的形式排出炉外,在高温下,采用钒基催化剂,使还原剂和氮氧化物在流经SCR反应器时实现催化脱硝反应。传统设备中,对反应过程中的脱硫剂或脱硝剂不能与烟气进行充分均匀,容易导致对烟气中的硫化物、氮氧化物的吸收、反应不充分,影响烟气的脱硫脱硝效果;而且经过脱硫脱硝反应后的产物没有及时排出,容易与烟气发生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炉排炉烟雾脱硫脱硝化合物收集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炉排炉烟雾脱硫脱硝化合物收集结构,包括炉排炉,炉排炉内部设有炉床,炉床为倾斜度26
°
的倾斜床面,所述炉排炉顶部且位于炉床的上端位置设有进料斗,炉排炉的底部一侧且位于炉床底端位置设有排料斗,所述炉排炉内部且位于炉床底部为进气室,进气室中设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设有位于进气通道顶部的进气窗口,所述进气通道的第一端凸出于所述炉排炉,且所述第一段设有进气接口,所述炉排炉靠近炉床上端的一侧设有排气室,排气室的一侧开设有排气口,且排气口外侧开口处设有排气风箱,紧贴所述排料斗下端口位置设有排渣槽。优选的,所述炉床由若干条固定炉条以及活动炉条构成,且固定炉条、活动炉条采用横向交错配置,固定炉条的两端与炉排炉内部固定,若干条活动炉条的底部通过活动曲臂联动连接,活动曲臂与炉排炉内部之间连接有支撑曲臂,所述排气室内部设有气联动组件,气联动组件与活动曲臂的上端部联接。优选的,所述固定炉条、活动炉条的上表面端部均一体成型有炉条凸头,炉条凸头的侧斜壁开设有若干个烟气进孔。优选的,所述固定炉条的上表面焊接有铰接座,且铰接座通过销杆件连接煤层切刀的一端,煤层切刀的上端边为切刀边,所述活动炉条且对应煤层切刀的位置开设有切刀滑槽,且煤层切刀底部滑接于切刀滑槽中。优选的,所述气联动组件包括转接于排气室中的曲轴,曲轴中部设有2

3个偏心轴盘,且偏心轴盘的偏心位置与活动曲臂的上端之间连接有联动支杆,曲轴的轴部上设有多
片挡风扇叶。优选的,所述排料斗的位置设有导料辊,导料辊外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耙料齿钉。优选的,所述排渣槽为呈水平横置的半圆筒形料槽体,排渣槽中设有呈同轴度设置的排渣转轴,排渣转轴上设有呈螺旋盘绕片状的排渣叶片,排渣转轴的一端与排渣驱动箱的扭矩输出端传动连接,排渣驱动箱固定于炉排炉的外侧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专利技术在排气风箱的抽气工作下,将经过脱硫脱硝的烟气进气抽出,且烟气经过排气室时,对挡风扇叶进行推动,进而使得曲轴进行旋转,同时在曲轴上所设偏心轴盘通过联动支杆对活动曲臂上端的牵引,进而使得多条活动炉条进行往复移动,煤料因重力而向下导落,使煤料层达到良好的搅拌效果,从而实现对炉床上煤料的运送和均匀。2、本专利技术由炉床能够定期将经过反应的废渣被导入到排渣槽中收集,对废料排出及时,有效避免废渣与烟气发生二次污染。3、本专利技术在炉床对煤料导送的过程中,当活动炉条进行逆向移动时,煤层切刀被活动炉条所设的炉条凸头顶起,从而使煤层切刀对炉床上的煤层进行切割,避免煤渣燃烧结层而不利于导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图5为图3中C处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俯视图。图1

6中:1、炉排炉;101、进料斗;102、排料斗;103、排气室;104、排气口;2、炉床;201、固定炉条;202、活动炉条;203、活动曲臂;204、支撑曲臂;205、炉条凸头;2051、烟气进孔;206、煤层切刀;2061、切刀滑槽;3、进气通道;301、进气窗口;302、进气接口;4、排气风箱;5、气联动组件;501、曲轴;502、偏心轴盘;503、联动支杆;504、挡风扇叶;6、排渣槽;7、导料辊;8、排渣转轴;9、排渣驱动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

6所示的一种炉排炉烟雾脱硫脱硝化合物收集结构,包括炉排炉1,炉排炉1内部设有炉床2,结合图1和图3所示,炉床2为倾斜度26
°
的倾斜床面,炉排炉1顶部且位于炉床2的上端位置设有进料斗101,沿进料斗101导入混有脱硫、脱硝剂的煤料,煤料导落到炉床2上进行高温燃烧,炉排炉1的底部一侧且位于炉床2底端位置设有排料斗102,沿排料斗102处排出燃烧反应后的废渣,炉排炉1内部且位于炉床2底部为进气室,进气
室中设有进气通道3,进气通道3设有位于进气通道3顶部的进气窗口301,所述进气通道3的第一端凸出于所述炉排炉1,且所述第一段设有进气接口302,沿进气接口302外接烟气导入管道,使待处理烟气进入到进气室中,且烟气沿炉床2穿过,与炉床2上混有脱硫、脱硝剂的煤料进行燃烧,从而达到燃烧脱硫脱硝的目的,炉排炉1靠近炉床2上端的一侧设有排气室103,排气室103的一侧开设有排气口104,且排气口104外侧开口处设有排气风箱4,在排气风箱4的抽气工作下,将经过脱硫脱硝的烟气进气抽出。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炉床2为马丁式炉排,炉床2由若干条固定炉条201以及活动炉条202构成,且固定炉条201、活动炉条202采用横向交错配置,固定炉条201的两端与炉排炉1内部固定,若干条活动炉条202的底部通过活动曲臂203联动连接,活动曲臂203与炉排炉1内部之间连接有支撑曲臂204,活动炉条202可进行逆向移动,使得煤料因重力而向下导落,使煤料层达到良好的搅拌效果,最后燃烧后的煤渣沿炉床2导入至排渣槽6中,排料斗102的位置设有导料辊7,导料辊7外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耙料齿钉,导料辊7由外设动力进行驱动,将炉床2底部的煤渣导落至排渣槽6,防止煤渣在排料斗102处发生堵塞。结合图3和图5所示,排气室103内部设有气联动组件5,气联动组件5与活动曲臂203的上端部联接,气联动组件5包括转接于排气室103中的曲轴501,曲轴501中部设有2

3个偏心轴盘502,且偏心轴盘502的偏心位置与活动曲臂203的上端之间连接有联动支杆503,曲轴501的轴部上设有多片挡风扇叶504,在排气风箱4对炉排炉1内部烟气的抽取下,烟气经过排气室103时,对挡风扇叶504进行推动,进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炉排炉烟雾脱硫脱硝化合物收集结构,包括炉排炉(1),其特征在于:炉排炉(1)内部设有炉床(2),炉床(2)为倾斜度26
°
的倾斜床面,所述炉排炉(1)顶部且位于炉床(2)的上端位置设有进料斗(101),炉排炉(1)的底部一侧且位于炉床(2)底端位置设有排料斗(102),所述炉排炉(1)内部且位于炉床(2)底部为进气室,进气室中设有进气通道(3),进气通道(3)设有位于进气通道(3)顶部的进气窗口(301),所述进气通道(3)的第一端凸出于所述炉排炉(1),且所述第一段设有进气接口(302),所述炉排炉(1)靠近炉床(2)上端的一侧设有排气室(103),排气室(103)的一侧开设有排气口(104),且排气口(104)外侧开口处设有排气风箱(4),紧贴所述排料斗(102)下端口位置设有排渣槽(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排炉烟雾脱硫脱硝化合物收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床(2)由若干条固定炉条(201)以及活动炉条(202)构成,且固定炉条(201)、活动炉条(202)采用横向交错配置,固定炉条(201)的两端与炉排炉(1)内部固定,若干条活动炉条(202)的底部通过活动曲臂(203)联动连接,活动曲臂(203)与炉排炉(1)内部之间连接有支撑曲臂(204),所述排气室(103)内部设有气联动组件(5),气联动组件(5)与活动曲臂(203)的上端部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炉排炉烟雾脱硫脱硝化合物收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炉条(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超谢玉龙谢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清风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