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造林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方法及山地造林边坡技术

技术编号:3575045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山地造林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方法,在山地边坡上设置多组横向紧密排列并竖向插入坡体的木桩,在每组木桩的下坡紧邻木桩处挖设种植穴,在所述种植穴内栽植苗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适用于所述方法的山地造林边坡。本发明专利技术既可以防止山地边坡流失的泥土落入种植穴内逐步加深苗木根系距地表的高度,致使苗木根系的呼吸越来越困难,最终导致苗木死亡,又可以对山体边坡起到加固作用,防止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滑坡。滑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山地造林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方法及山地造林边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山地造林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方法及山地造林边坡,属于山地造林


技术介绍

[0002]山体绿化相比于平原地区绿化,山体区域气候恶劣,坡度较陡,水分易流失,立地条件较差,并且在物候条件上与平原苗木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苗木栽植后,经常由于种植穴上方的边坡土方滑落至种植穴内增加苗木根系距地表(土表)的高度,抑制苗木根系的呼吸作用以及土壤中水分流失严重等原因导致苗木死亡,致使山地造林苗木成活率低,影响绿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山地造林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方法及山地造林边坡,可有效防止边坡土方滑落至种植穴内,并防止种植穴内的水分和养分流失,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0004]本专利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山地造林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方法,在山地边坡上设置多组横向紧密排列并竖向插入坡体的木桩,在每组木桩的下坡(或称下游)紧邻木桩处挖设种植穴,在所述种植穴内栽植苗木。
[0005]优选的,在苗木栽植后对苗木进行浇灌,苗木浇灌后进行地膜覆盖保墒。
[0006]进一步的,采用生根剂对苗木进行浇灌。
[0007]更进一步的,苗木的浇灌次数依据浇灌时段不少于三次。
[0008]优选的,在苗木栽植前向所述种植穴内施加保水剂,或者在苗木的栽植过程中,将保水剂与回填土均匀混合回填。
[0009]优选的,在苗木栽植前采用生根剂对苗木的根部或根部土球进行喷根处理。
[0010]优选的,在苗木栽植后向苗木喷洒抗蒸腾剂。
[0011]优选的,在苗木栽植前对苗木进行断根囤苗。
[0012]优选的,所述苗木采用山地当地苗木(山地所在地苗木),或者采用物候现象(或条件)与山地当地的苗木的物候现象(或条件)相同或接近的苗木。
[0013]优选的,所述种植穴为鱼鳞坑。
[0014]优选的,多组木桩在山地边坡上沿横向多排分布,同一排中的相邻木桩组之间留有间距,相邻排的木桩组错位分布。
[0015]山地造林边坡,山地边坡上设有多组横向紧密排列并竖向插入坡体的木桩,每组木桩的下坡紧邻木桩处设有种植穴,所述种植穴内栽植有苗木。
[0016]优选的,所述种植穴的横向宽度不大于木桩组的横向长度。
[0017]优选的,所述种植穴上铺设有地膜。
[0018]优选的,所述种植穴为鱼鳞坑。
[0019]优选的,多组木桩在山地边坡上沿横向多排分布,同一排中的相邻木桩组之间留有间距,相邻排的木桩组错位分布。
[0020]优选的,所述木桩组的露出坡体的部分呈中间高且自中间向两侧高度逐渐对称降低的结构。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木桩组的设置有助于提高苗木周围区域的水土保持能力,改善苗木生长的微观(局部)环境条件,避免水流对苗木及周围地表的冲击/冲蚀,又可以对山体边坡整体上起到加固作用,防止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2)木桩组采用中间高、两侧低的结构,可有效避免由于山地边坡流失的泥土在木桩组的上方逐渐堆积增高(由于山体呈坡状,且流失的泥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被木桩组阻挡的泥土会逐渐向中部集中),致使从木桩组的中部越过木桩组落入种植穴的情况发生;(3)由于在栽植苗木后进行地膜覆盖保墒,可以有效锁住种植穴内的水分和养分,防止或最大限度地延缓种植穴内的水分蒸发,提高种植穴内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和保水率,从而实现蓄水保墒,保证苗木根系成活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4)种植穴采用鱼鳞坑,可以在雨季或浇灌时蓄水,增加种植穴内的储水量,保土保水保肥,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5)在苗木栽植前向种植穴内施加保水剂,既可以增大土壤水肥的利用率,又可以在由于山地区域常伴的大风致使山体水分加速蒸腾或土壤干旱时,使种植穴内的土壤保持湿润或潮湿,为苗木根系供给水分,保障苗木成活;(6)采用生根剂对苗木进行喷根处理以及采用生根剂对栽植后的苗木进行浇灌,可以加快苗木产生新根的速度,促进苗木生长;(7)苗木栽植后喷洒抗蒸腾剂,既能够保证苗木的树干及枝叶的正常呼吸与通气,又可以有效抑制苗木体内水分的过度蒸腾,减少水分损失,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降低人工养护成本;(8)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在山地苗木栽植过程中的苗木选择、苗木栽植和栽植后养护等各个环节均采用了相应的措施来保证苗木栽植后的存活,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山地苗木栽植的成活率,达到山体复绿、水土保持和节约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山地边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木桩组和种植穴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山地造林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方法,在山地边坡上设置多组横向紧密排列并竖向插入坡体的木桩,在每组木桩的下坡紧邻木桩处挖设种植穴,在所述种植穴内栽植苗木。木桩组的设置,既可以用于防止山地边坡流失的泥土(例如随遇水的冲刷向下流失)落入所述种植穴内逐步加深苗木根系距地表(土表)的高度,致使苗木根系的呼吸越来越困难,最终导致苗木死亡,又可以对山地边坡起到加固作用,防止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
[0024]苗木在所述种植穴内栽植后,优选先对苗木进行浇灌,然后在所述种植穴上进行
地膜覆盖保墒,用所述地膜锁住所述种植穴内的水分和养分,防止或最大限度地延缓所述种植穴内的水分蒸发,提高所述种植穴内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和保水率,从而实现蓄水保墒,保证苗木根系成活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在向所述种植穴内栽植苗木时,优选向所述种植穴内填充种植土或采用原土回填(将从种植穴内挖出的土回填)。
[0025]所述地膜优选采用透明的PE薄膜、PVC薄膜或EVA薄膜,既可以提高所述种植穴的地温,又不影响对所述种植穴内的土壤的光照,可有效改善所述种植穴内的光热条件,促进苗木生长。
[0026]在苗木栽植后,地膜覆盖保墒之前,优选采用生根剂(或生根剂稀释液)对苗木进行浇灌,加快苗木产生新根,促进苗木生长。苗木的浇灌次数依据现有技术下山地苗木的浇灌时段优选不少于三次,以提高苗木的生根效果。生根剂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下苗木栽植浇灌常用的生根剂,例如,吲哚乙酸生根剂、吲哚丁酸生根剂或萘乙酸生根剂等。
[0027]由于山地区域常伴有大风,会加速山体的水分蒸腾,因此,优选在苗木栽植前向所述种植穴内施加保水剂(或保水剂稀释液),以使所述种植穴内的土壤保持湿润或潮湿,为苗木根系供给水分,增大土壤水肥的利用率,保障苗木成活,保水剂可以在所述种植穴内全坑施加,也可以重点在所述种植穴内苗木根系分布的区域施加。保水剂的施加方式也可以是在苗木的栽植过程中,将保水剂与回填土均匀混合回填。保水剂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下苗木栽植保水常用的保水剂,例如,聚丙烯酰胺保水剂、聚丙烯酸钠保水剂或淀粉接枝丙烯酸盐保水剂。
[0028]在苗木栽植前优选采用生根剂(或生根剂稀释液)对苗木的根部或根部土球进行喷根处理,以使苗木根部或根部土球表层湿润,促进苗木生长。通常,可以采用喷雾器对苗木进行喷根处理。
[0029]生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山地造林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山地边坡上设置多组横向紧密排列并竖向插入坡体的木桩,在每组木桩的下坡紧邻木桩处挖设种植穴,在所述种植穴内栽植苗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造林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苗木栽植后对苗木进行浇灌,苗木浇灌后进行地膜覆盖保墒。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造林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苗木栽植前向所述种植穴内施加保水剂,或者在苗木的栽植过程中,将保水剂与回填土均匀混合回填。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造林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苗木栽植前采用生根剂对苗木的根部或根部土球进行喷根处理。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造林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苗木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浩刘彦泽王志新苗华鑫石凯星蒋月李健伟牛世国乔飞魏宇坤王丹谭燕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