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连续岩性地层中暗挖隧道开挖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501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55
本申请提供一种非连续岩性地层中暗挖隧道开挖施工方法,方法包括:步骤1,当在施工中遇到同一断面上下部分地层的岩性等级不同时,完成超前支护后,开挖根据衬砌类型分界线确定的第一预设区域;步骤2,对两侧拱脚临近范围加固区进行加固,对A类围岩进行第一类型初期支护;步骤3,开挖衬砌类型分界线以下第二预设区域,对B类围岩进行第二类型初期支护;步骤4,对隧道进行防水板铺设后,一次性进行二次衬砌施工。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在施工过程中降低围岩扰动,减少超挖量,降低不良地质情况下的坍塌事故发生率。塌事故发生率。塌事故发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连续岩性地层中暗挖隧道开挖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暗挖隧道开挖支护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非连续岩性地层中暗挖隧道开挖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暗挖隧道结构在庞大的山体中只是一小部分,常规情况下隧道掌子面围岩在同一种地层中,结构构造均匀,因此在隧道规范中提到的设计以及施工技术中,围岩级别以及支护强度等级均是根据同一断面中掌子面裸露地层岩性、节理发育程度以及地下水发育情况综合判定为某一种规范中规定的级别。
[0003]随着暗挖隧道数量的不断增加,有不少隧道出现了同一断面开挖范围出现岩性差异较大的非连续性地层,出现最多的是隧道开挖范围上部破碎或者为软弱夹层或者为侵入强风化~全风化土层,下部围岩强度和完整性很好,在传统的设计中会将这类情况根据最差的岩性划分,其至少有以下两种缺陷:第一方面,上部围岩由于较差不需要爆破,而下部围岩需要爆破,在上部围岩没有支护的情况下下部围岩爆破会扰动上部围岩至发生坍塌事故;第二方面,根据最差的岩性划分后,支护强度也在全断面加强,对于这种同一断面开挖范围出现岩性差异较大的非连续性地层来说过于保守,工程造价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连续岩性地层中暗挖隧道开挖施工方法,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方法无法兼顾施工安全以及工程造价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连续岩性地层中暗挖隧道开挖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6]步骤1,当在施工中遇到同一断面上下部分地层的岩性等级不同时,完成超前支护后,开挖根据衬砌类型分界线确定的第一预设区域;衬砌类型分界线根据两类岩性的分界线确定;分界线以上部分为A类围岩;分界线以下部分为B类围岩;
[0007]步骤2,对两侧拱脚临近范围加固区进行加固,对A类围岩进行第一类型初期支护;
[0008]步骤3,开挖衬砌类型分界线以下第二预设区域,对B类围岩进行第二类型初期支护;
[0009]步骤4,对隧道进行防水板铺设后,一次性进行二次衬砌施工。
[0010]可选的,第一预设区域与隧道交接的两侧为分界线(1)以下不小于10cm的位置,第一预设区域为隧道上半部分区域。
[0011]可选的,第一类型初期支护的具体形式根据A类围岩的类型确定;
[0012]第二类型初期支护的具体形式根据B类围岩的类型确定。
[0013]可选的,第一类型初期支护对应的第一开挖轮廓与第二类型初期支护对应的第二开挖轮廓之间非连续。
[0014]可选的,进行第一类型初期支护前,还需要在两次初期支护接触部位的相邻地层进行加固。
[0015]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规范中不存在的支护形式及开挖方法,用使用该方法可以在施工过程中降低围岩扰动,减少超挖量,降低不良地质情况下的坍塌事故发生率。并且突破了开挖轮廓必须是连续曲线的传统,避免了全断面均采用同种类型强支护,当隧道遇到类似情况时可以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隧道开挖支护形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8]下面首先结合图1对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可能的系统架构进行介绍。
[0019]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包括:
[0020]步骤1,当在施工中遇到同一断面上下部分地层的岩性等级不同时,完成超前支护后,开挖根据衬砌类型分界线8确定的第一预设区域;衬砌类型分界线8根据两类岩性的分界线1确定;分界线1以上部分为A类围岩2;分界线1以下部分为B类围岩3。
[0021]具体的,第一预设区域与隧道交接的两侧为分界线1以下不小于10cm的位置,第一预设区域为隧道上半部分区域。。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并不存在衬砌类型分界线8,衬砌类型分界线8也不等同于常规意义上的上下台阶分界线。现有技术中,无视岩性等级的差异,将所需要开挖的区域作为整体进行施工,并不做区分。
[0023]岩性等级根据现有规范,一般分为6个等级。每个等级下又具有不同的亚级。本申请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岩性等级进行调整,根据工程经验,即使处于同一等级下的不同亚级的岩性,也可以适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0024]实际工程中,分界线1大概率并非一条水平线,衬砌类型分界线8尽可能与分界线1在水平位置上最大程度得重合。
[0025]步骤2,对两侧拱脚临近范围加固区9进行加固,对A类围岩2进行第一类型初期支护。
[0026]图中,第一类型初期支护的区域对应为序号5,即为A类围岩2部分对应隧道轮廓部分,被A类围岩开挖轮廓线10所包裹部分。
[0027]步骤3,开挖衬砌类型分界线8以下第二预设区域,对B类围岩3进行第二类型初期支护。
[0028]第二类型初期支护对应的区域对应于图中序号6的部分,即为B类围岩2部分对应隧道轮廓部分,被B类围岩开挖轮廓线11所包裹部分。
[0029]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类型初期支护的具体形式根据A类围岩的类型确定;
[0030]第二类型初期支护的具体形式根据B类围岩的类型确定。
[0031]第一类型初期支护对应的第一开挖轮廓10与第二类型初期支护对应的第二开挖轮廓11之间非连续。
[0032]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不同的岩性,在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初期
支护,而并非采用同一标准。避免了采用同一高标准的高费用,降低了施工成本,也保证了施工质量。
[0033]进行第一类型初期支护前,还需要在两次初期支护接触部位的相邻地层进行加固。加固区域对应为图中的9。
[0034]步骤4,对隧道进行防水板铺设后,一次性进行二次衬砌施工。
[0035]二次衬砌在衬砌类型分界线8两侧的厚度可以不同。具体根据,两侧的岩性进行调整,但是一次浇筑成型的。二次衬砌的区域对应图中序号7。
[0036]执行上述步骤之后,继续完成隧道结构设计线4以下部分施工。
[0037]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规范中不存在的支护形式及开挖方法,使用该方法可以在施工过程中降低围岩扰动,减少超挖量,降低不良地质情况下的坍塌事故发生率。并且突破了开挖轮廓必须是连续曲线的传统,避免了全断面均采用同种类型强支护,当隧道遇到类似情况时可以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
[0038]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连续岩性地层中暗挖隧道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当在施工中遇到同一断面上下部分地层的岩性等级不同时,完成超前支护后,开挖根据衬砌类型分界线(8)确定的第一预设区域;衬砌类型分界线(8)根据两类岩性的分界线(1)确定;分界线(1)以上部分为A类围岩(2);分界线(1)以下部分为B类围岩(3);步骤2,对两侧拱脚临近范围加固区(9)进行加固,对A类围岩(2)进行第一类型初期支护;步骤3,开挖衬砌类型分界线(8)以下第二预设区域,对B类围岩(3)进行第二类型初期支护;步骤4,对隧道进行防水板铺设后,一次性进行二次衬砌施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立新方忠强周恒林晨孙统立刘毅黄飞曹政刘克响孙安实朱东元张举华张宇杜伟温亚楠尹记营杨光
申请(专利权)人: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