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净距三联拱渐进车站隧道端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159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27
本申请涉及隧道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净距三联拱渐进车站隧道端头结构,其包括设置于隧道内壁的初衬层、设置于初衬层远离隧道内壁一侧的防水层;所述隧道包括隧道主洞和若干个并排设置的隧道次洞;所述隧道次洞的内壁直径大于所述隧道主洞的内壁直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包括设置于隧道主洞内的第一防水子层和设置于隧道次洞内的第二防水子层;所述端头结构还包括衔接件;所述衔接件能够抵接于所述隧道主洞靠近所述隧道次洞一端的初衬层上;所述衔接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水子层远离初衬层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防水子层靠近初衬层的一侧。本申请具有减少隧道内端头部分由于防水层形变后出现漏水现象的可能性的效果。能性的效果。能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净距三联拱渐进车站隧道端头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隧道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净距三联拱渐进车站隧道端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三联拱,是指隧道施工中,三个并列设置的隧道,且相邻隧道拱顶的弧形轮廓线相交的隧道结构,其常见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0003]在三联拱隧道开挖时,首先在外部开挖单个拱形,当单个拱形开挖至预设深度后,施工人员需向当前隧道的宽度方向进行横向拓宽,并根据施工图纸开挖相邻的拱形,以此形成三拱并联隧道。
[0004]专利技术人认为,由单拱隧道转变为三拱并联隧道的连接处由于宽度大幅拓宽,且三联拱的各个拱洞内的厚度不同,则容易导致连接处的防水层无法成平铺设,仅能交错层叠设置;当隧道的防水层经历热胀冷缩后容易出现形变,从而导致后期隧道端头部分使用时出现漏水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隧道内端头部分由于防水层形变后出现漏水现象的可能性,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小净距三联拱渐进车站隧道端头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小净距三联拱渐进车站隧道端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小净距三联拱渐进车站隧道端头结构,包括设置于隧道内壁的初衬层、设置于初衬层远离隧道内壁一侧的防水层;所述隧道包括隧道主洞和若干个并排设置的隧道次洞;所述隧道次洞的内壁直径大于所述隧道主洞的内壁直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包括设置于隧道主洞内的第一防水子层和设置于隧道次洞内的第二防水子层;
[0008]所述端头结构还包括衔接件;所述衔接件能够抵接于所述隧道主洞靠近所述隧道次洞一端的初衬层上;所述衔接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水子层远离初衬层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防水子层靠近初衬层的一侧。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隧道主洞过渡至并排的隧道次洞内时,首先依次将第一防水子层铺设完成,再将衔接件的一端和第一防水子层远离初衬层的一侧连接,然后将衔接件远离第一防水子层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防水子层上,最后完成第二防水子层的铺设;安装衔接件时,衔接件的中段抵接于隧道主洞的端面上,从而实现不同直径隧道内壁之间的防水层连接,从而防止第一防水子层和第二防水子层相互层叠铺设,从而减少防水层受热胀冷缩影响形变后对初衬件之间的贴合度,从而减少隧道内端头部分由于防水层形变后出现漏水现象的可能性。
[0010]可选的,所述衔接件包括弹性段、设置于弹性段一侧的上扣段和设置于弹性段另一侧的下扣段;所述上扣段远离弹性段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防水子层靠近初衬层的一侧连接;所述下扣段远离弹性段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防水子层远离初衬层的一侧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隧道使用时,上扣段和下扣段分别反扣于第一防水子层和第二防水子层;减少防水层和初衬层之间由于形变产生的裂缝;同时,由于弹性段具有弹性,当防水层受外部温度影响产生形变时,弹性段能够适应防水层产生的形变,从而减少防水层和初衬层之间产生裂缝的可能性;从而提高防水层的防水效果。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防水子层远离初衬层的一侧内凹设置有可供下扣段扣入的焊接槽;所述第二防水子层远离初衬层的一侧内凹设置有可供上扣段扣入的卡接槽。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下扣段远离弹性段的一端扣入焊接槽内,随后将下扣段未扣入焊接槽的部分与第一防水子层的外壁焊接,从而增加下扣段与第一防水子层的连接稳定性;将上扣段扣入卡接槽内,便于安装,提高安装第二防水子层时的便捷性。
[0014]可选的,所述卡接槽为燕尾槽;所述上扣段远离弹性段的一端侧壁凸出设置有弹性凸部;所述弹性凸部远离上扣段的一侧可供所述卡接槽内壁抵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将上扣段扣入对接槽内部时,弹性凸部由于具有弹性,上扣段扣入对接槽的槽口时,弹性凸部能够受挤压形变,扣入燕尾槽(对接槽)内,从而提高上扣段和对接槽卡接的稳定性。
[0016]可选的,所述弹性段靠近初衬层的一侧内凹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内填充有吸水层。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有部分水分渗透初衬层时,导流槽内的吸水层能够对水分进行初步吸收,当吸水层的水分吸收至一定程度后,多余的水分能够沿导流槽内引流至适宜区域进行排放,从而提高弹性段的防水效果。
[0018]可选的,所述导流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隧道次洞的弧度延伸方向呈同向设置。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导流槽内水分向隧道的两侧排放,从而避免水分在导流槽内大量聚集,从而提高导流槽的排水性能。
[0020]可选的,所述弹性段上凸出设置有定位卡凸;所述隧道主洞靠近隧道次洞一端的初衬层上内凹设置有可供定位卡凸嵌入的限位槽。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衔接件时,可以将定位卡凸先扣入限位槽内,从而便于提高施工人员后续安装上扣段和下扣段的便捷性。
[0022]可选的,所述定位卡凸的外壁设置有多个耐磨纹路。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定位管卡凸与限位槽卡接的稳定性。
[00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5]1.衔接件的中段抵接于隧道主洞的端面上,从而实现不同直径隧道内壁之间的防水层连接,从而防止第一防水子层和第二防水子层相互层叠铺设,从而减少防水层受热胀冷缩影响形变后对初衬件之间的贴合度;
[0026]2.隧道使用时,上扣段和下扣段分别反扣于第一防水子层和第二防水子层;减少防水层和初衬层之间由于形变产生的裂缝;
[0027]3.安装衔接件时,可以将定位卡凸先扣入限位槽内,从而便于提高施工人员后续安装上扣段和下扣段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申请中三联拱渐进车站隧道端头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沿图1中F

F线的剖视图;
[0030]图3是沿图1中M

M线的剖视图;
[0031]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1、初衬层;11、钢筋层;12、浇筑层;2、防水层;21、第一防水子层;22、第二防水子层;23、焊接槽;24、卡接槽;25、弹性凸部;3、衔接件;31、弹性段;32、上扣段;33、下扣段;34、导流槽;35、定位卡凸;36、限位槽;4、吸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

4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3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小净距三联拱渐进车站隧道端头结构。
[0035]参照图1和图3,小净距三联拱渐进车站隧道端头结构包括设置于隧道内壁上的初衬层1、防水层2和衔接件3,防水层2设置于初衬层1远离隧道内壁的一侧;其中初衬层1由隧道开挖初期施工人员同步完善。
[0036]参照图1和图2,初衬层1包括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净距三联拱渐进车站隧道端头结构,包括设置于隧道内壁的初衬层(1)、设置于初衬层(1)远离隧道内壁一侧的防水层(2);所述隧道包括隧道主洞和若干个并排设置的隧道次洞;所述隧道次洞的内壁直径大于所述隧道主洞的内壁直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2)包括设置于隧道主洞内的第一防水子层(21)和设置于隧道次洞内的第二防水子层(22);所述端头结构还包括衔接件(3);所述衔接件(3)能够抵接于所述隧道主洞靠近所述隧道次洞一端的初衬层(1)上;所述衔接件(3)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水子层(21)远离初衬层(1)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防水子层(22)靠近初衬层(1)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净距三联拱渐进车站隧道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件(3)包括弹性段(31)、设置于弹性段(31)一侧的上扣段(32)和设置于弹性段(31)另一侧的下扣段(33);所述上扣段(32)远离弹性段(3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防水子层(22)靠近初衬层(1)的一侧连接;所述下扣段(33)远离弹性段(31)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防水子层(21)远离初衬层(1)的一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净距三联拱渐进车站隧道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子层(21)远离初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昌俊陶军民母少先李宗文王天金郑玉明周雄黄居鹏苟兴东张宏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