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颜永毅专利>正文

吸引套管式息肉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491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摘除声带、鼻腔内息肉的手术器械,包括一直的空同心套管,内外套管的前端构成上翘的前后钳口,在钳口之间的内套管上开有吸引孔,内外套管固定到钳柄上,由钳柄控制内外套管的相对运动,从而控制钳口的闭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钳夹和方便吸引杂物的功能,摘除息肉彻底、损伤小,钳口与内外套管间具有多角度,可以满足摘除息肉多角度的要求。(*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医疗手术器械,为一种适用于摘除声带息肉、鼻息肉的吸引套管式手术钳。目前适用于摘除声带、鼻息肉的手术钳品种繁多、规格齐全,但大多不具有和不利于吸引功能,在行摘除术时,需同时使用吸引管,吸除血液及分泌物等,因而给临床使用带来不便,而且摘除时对正常组织损伤大,具有吸引功能的,效果不尽理想,如声带息肉吸割器,CN9220299.8,使用时兼具割除和吸引功能,方便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但还存在如下问题(1)吸引管有一弯曲,杂物易于存留,不易清除并影响吸引功能;(2)不具备常规息肉钳所具有的钳夹功能,对于大小不等的息肉则需采用大小不一的吸割头,对于声带边缘以外的不同位置的息肉、囊肿、肿物等处理时存在一定困难,具有吸引功能的鼻息肉钳是在常规鼻息肉钳一侧加一吸引管,吸引管与钳口不同轴,不利于手术操作。因此,为了满足临床的使用,避免现有器械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引套管式息肉钳,具备钳夹和方便吸引的功能,且吸引管与钳口同轴,能准确迅速摘除声带、鼻腔内的息肉,清理杂物,方便、容易,并能满足多角度的要求。吸引套管式息肉钳,包括一直的空同心套管,内外套管的前端构成上翘的前后钳口,在钳口之间的内套管上开有吸引孔,内套管和外套管分别固定到钳柄上,由钳柄控制内外套管的相对运动。从而控制钳口的闭合。下面通过附图说明本技术。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亦是一实施例。图2为45°、135°钳口示意图。图中1内套管2外套管3吸引孔4钳口5、6钳柄图1中,钳口与内外套管间的角度为90°,钳口还可设有多种式样,图2所示的为45°、135°的情况,以便适用于摘除不同位置的息肉、囊肿、肿物等,特别对于鼻内息肉,更可满足多角度的要求。内外套管的后端部位分别固定在两个钳柄5、6上,通过钳柄控制内外套管的相对运动,使钳口自由闭合。临床使用时,在内套管的后端接吸引器,通过吸引器的吸引,将息肉吸引到吸引孔3内,控制钳柄5、6,使钳口4闭合,可顺利摘除息肉,内套管兼作吸引管,血液、内分泌、被割除的息肉也通过吸引管被吸除。本技术的优点1、本技术即具有常规息肉钳的钳夹功能,又能方便吸引,而且吸引管、钳口同轴,使用方便,减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摘除息肉彻底,对正常组织损伤小。2、采用直的同心套管,坚固耐用,便于清理、吸力强。3、可以满足摘除声带、鼻腔息肉多角度的要求,对小的隐蔽性息肉尤为使用。因此本技术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摘除声带、鼻腔息肉的吸引套管式息肉钳,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直的空同心套管内套管(1)和外套管(2),内外套管的前端构成上翘的前后钳口(4),在钳口(4)之间的内套管(1)上开有吸引孔(3),内套管(1)和外套管(2)分别固定到钳柄(5)、(6)上,由钳柄(5)、(6)控制内外套管的相对运动。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摘除声带、鼻腔内息肉的手术器械,包括一直的空同心套管,内外套管的前端构成上翘的前后钳口,在钳口之间的内套管上开有吸引孔,内外套管固定到钳柄上,由钳柄控制内外套管的相对运动,从而控制钳口的闭合。本技术具备钳夹和方便吸引杂物的功能,摘除息肉彻底、损伤小,钳口与内外套管间具有多角度,可以满足摘除息肉多角度的要求。文档编号A61B17/24GK2177452SQ93232628公开日1994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26日专利技术者颜永毅, 王卫国, 刘青 申请人:颜永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摘除声带、鼻腔息肉的吸引套管式息肉钳,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直的空同心套管内套管(1)和外套管(2),内外套管的前端构成上翘的前后钳口(4),在钳口(4)之间的内套管(1)上开有吸引孔(3),内套管(1)和外套管(2)分别固定到钳柄(5)、(6)上,由钳柄(5)、(6)控制内外套管的相对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永毅王卫国刘青
申请(专利权)人:颜永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