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互叉式蜂窝平板溢流换热的三相蓄能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三相换热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互叉式蜂窝平板溢流换热的三相蓄能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吸收式蓄能作为一种新兴的热能存储技术,具有蓄能密度高、热损失小和长时间蓄能,以及具有采用环保工质对和利用低品位余热等优点。然而,现有的三相溶液蓄能技术还有以下不足:
①
蓄能密度的实际值与理论值差距较大;
②
储液罐底部存在晶体,系统防结晶堵塞能力有限;
③
系统充能速率与释能速率不平衡,释能速率无满足快速响应需求;
④
现有系统结构尺寸大,且无法满足按蓄能量调节。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蓄能密度高、释能速率平衡和防结晶堵塞的三相蓄能装置及方法。
[0003]在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强对本专利技术背景的理解,因此可能包含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互叉式蜂窝平板溢流换热的三相蓄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互叉式蜂窝平板溢流换热的三相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蒸发冷凝罐,其为容纳制冷剂液的封闭结构;制冷剂蒸汽管路,其气体连通吸收发生罐的顶部和蒸发冷凝罐顶部;制冷剂液循环管路,其一端连通所述蒸发冷凝罐下部,另一端连通所述蒸发冷凝罐的上部,所述制冷剂液循环管路设有制冷剂循环泵以将所述制冷剂液自所述蒸发冷凝罐下部泵入所述蒸发冷凝罐上部;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其设于所述蒸发冷凝罐内,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连通设于蒸发冷凝罐之外的换热管路;制冷剂喷淋器,其设于所述蒸发冷凝罐内且位于所述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上方,制冷剂喷淋器连通所述蒸发冷凝罐上部的制冷剂液循环管路以朝所述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喷淋制冷剂液,使得制冷剂液受热形成制冷剂蒸汽;吸收发生罐,其为容纳用于蓄能的三相溶液的封闭结构,所述三相溶液包括制冷剂;溶液循环管路,其一端连通所述吸收发生罐下部,另一端连通所述吸收发生罐的上部,所述溶液循环管路设有溶液循环泵以将所述三相溶液自所述吸收发生罐下部泵入所述吸收发生罐上部;多个互叉式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其左右相互交叉排列于吸收发生罐内且在吸收发生罐的竖直方向上逐层分布,互叉式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包括,换热平板,其带有溢流槽,蜂窝肋片,其固定于所述换热平板的顶部,蜂窝肋片包括多个排列成蜂窝状的容纳胞体,所述容纳胞体具有容纳所述三相溶液的中空部,盘管,其固定于所述换热平板的底部;输入管道,其连通所述换热管路和盘管,换热管路输入流体加热所述盘管,所述互叉式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中的三相溶液受热吸能浓缩析出晶体,所述中空部定位地留存晶体,受热浓缩形成的制冷剂气体自所述制冷剂蒸汽管路排到蒸发冷凝罐中凝结,当所述制冷剂蒸汽管路输入制冷剂蒸汽同时溶液循环泵将壳体底部的三相溶液循环泵入互叉式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时,所述晶体吸收制冷剂蒸汽的同时经过泵入的三相溶液溶晶,溶晶释放的热能经由换热管路中的流体导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叉式蜂窝平板溢流换热的三相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3个互叉式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左右相互交叉排列于吸收发生罐内且在吸收发生罐的竖直方向上逐层分布,三相溶液自最上层的互叉式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逐层流到最下层的至互叉式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最后流至吸收发生罐底部的储液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叉式蜂窝平板溢流换热的三相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互叉式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水平地固定连接于吸收发生罐的内壁。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陈泽华,李季桐,张群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