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膜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分离纯化
,尤其涉及一种过滤膜包。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过滤膜包包括交替堆叠设置的进液导流筛网和过滤单元,其中过滤单元包括滤液导流筛网和设于滤液导流筛网一侧或两侧的过滤层,过滤层朝向进液导流筛网的一侧形成进液面,进液导流筛网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一进液孔和第一滤液孔,而过滤单元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二进液孔和第二滤液孔,第二进液孔与第一进液孔至少部分正对连通述第二滤液孔与第一滤液孔至少部分正对连通,进液导流筛网与相邻过滤单元的过滤层之间形成与第一进液孔连通的第一流道,过滤层与滤液导流筛网之间形成与第二滤液孔连通的第二流道。过滤膜包使用时,原液经第一进液孔和第二进液孔流入第一流道内,随后经进液面渗透过滤层后流向第二流道,并最终由第二滤液孔和第一滤液孔排出。由于现有进液导流筛网为由纤维编织形成,因此其表面为凹凸的编织结构,在过滤膜包使用时,外部夹具会夹紧过滤膜包,进液导流筛网在夹紧力的作用下容易嵌入相邻的过滤层中,致使过滤层的孔径被破坏,特别是由于过滤层的进液面主要起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导流筛网,所述进液导流筛网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一进液孔和第一滤液孔;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和进液导流筛网交替堆叠设置,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滤液导流筛网和设于所述滤液导流筛网一侧或两侧的过滤层,所述滤液导流筛网和过滤层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二进液孔和第二滤液孔,所述第二进液孔与所述第一进液孔至少部分正对连通,所述第二滤液孔与所述第一滤液孔至少部分正对连通,所述进液导流筛网与相邻过滤单元的过滤层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进液孔连通的第一流道,所述过滤层与所述滤液导流筛网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滤液孔连通的第二流道;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设于所述进液导流筛网的边缘区域与相邻过滤单元的过滤层之间,以减缓或防止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嵌入所述过滤层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包括设于所述进液导流筛网相对两侧的第一主支撑部,所述第一主支撑部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进液孔、第一滤液孔、第二进液孔和第二滤液孔的外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还包括由所述第一主支撑部内环侧局部向内延伸形成的辅助支撑部,所述第一进液孔位于所述辅助支撑部在所述进液导流筛网上的投影外,所述第一滤液孔位于所述辅助支撑部在所述进液导流筛网上的投影内,所述辅助支撑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滤液孔和第二滤液孔的第一过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具有围绕在所述第一滤液孔外周的第一粘胶区,所述第一过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滤液孔的孔径,以使所述第一粘胶区密封压装在所述过滤层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部在所述进液导流筛网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粘胶区面积的0.7~1.3。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部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支撑部连接,另一端包括弧形的导流边。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包括设于所述进液导流筛网相对两侧的第一主支撑部,所述第一主支撑部的内边缘位于所述第一进液孔和第一滤液孔以内,所述第一主支撑部的外边缘位于所述第一进液孔和第一滤液孔以外,所述第一主支撑部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进液孔和第二进液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一滤液孔和第二滤液孔。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包括连通段和引导段,所述连通段的孔径与所述第一进液孔的孔径相等,所述引导段与所述连通段连通并向着所述第一主支撑部的内边缘方向延伸。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段的孔壁为弧形。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上第二进液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进液孔的孔径,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过滤层的投影位于所述过滤层上的第二进液孔内。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具有围绕在所述第一滤液孔外周的第一粘胶区,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滤液孔的孔径,以使所述第一粘胶区密封压装在所述过滤层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建东,杨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