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能无线充电使用的智能手表及其充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4316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能无线充电使用的智能手表及其充电方法,其智能手表包括相互连接的表盘和表带;所述表盘的内部设有控制电路板、蓄电池和无线充电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至少包括两个无线充电圈;所述表盘中还设有降温组件,所述降温组件包括散热管、散热套、连接盘和热换管;所述散热管、连接盘和热换管之间填充有流体,通过的无线充电圈充电产生的磁场推动连接盘中转轮旋转,使流体在散热管、连接盘和热换管之间流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降温组件,使其可以在无线充电圈充电过程中受磁场影响推动流体在降温组件内循环流动,带走无线充电圈产生的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使无线充电模块可以保持温度稳定,确保了智能手表的高效能充电。能充电。能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能无线充电使用的智能手表及其充电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手表
,特别涉及一种高效能无线充电使用的智能手表及其充电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手表的不断普及,智能手表使用的便捷性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常见的智能手表充电方式,都是采用磁吸导电片结构的相互接触,来实现充电输出的。但此种结构的智能手表在充电时,往往需要用户手动调整手表的导电片位置,才能确保智能手表的稳定充电,因此,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无线充电技术开始逐步投入智能手表的使用功能中。
[0003]现有智能手表的无线充电方式,都是采用简单的无线充电线圈来进行充电使用的,这种单一的无线充电线圈往往因功率较小、发热量大等因素,导致无线充电线圈在进行无线充电时,存在充电速率慢、充电效能不佳的现象,同时传统的充电方式也无法满足智能手表在不同电量下的充电需求,因此存在一定的使用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能无线充电使用的智能手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一种高效能无线充电使用的智能手表,包括相互连接的表盘和表带;所述表盘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控制电路板、蓄电池和无线充电模块,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无线充电模块均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至少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无线充电圈;所述表盘中还设有降温组件,所述降温组件包括散热管、散热套、连接盘和热换管;所述散热管套装在表盘的外圆周侧壁中,且散热管上设有多个条状凸起部,每个条状凸起部均穿过表盘的外圆周侧壁延伸至表盘的外侧;所述散热套套装在表盘的外圆周侧壁外侧,且散热套与条状凸起部贴合面为散热面;所述连接盘设在无线充电圈的中央凹槽中,所述连接盘的内腔中设有转轮,所述连接盘一端均通过管路与散热管相连通;所述热换管设置在无线充电圈之间并与无线充电圈的线圈相贴合,且热换管的两端分别与两无线充电圈中央的连接盘相连通;所述散热管、连接盘和热换管之间填充有流体,通过的无线充电圈充电产生的磁场推动连接盘中转轮旋转,来促使流体在散热管、连接盘和热换管之间流动。
[0006]进一步地,所述表盘的内腔底部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中央设有两定位块,所述限位环和两定位块之间形成两个用于容纳无线充电圈的凹槽一;所述定位块的中央设有供连接盘容纳的凹槽二。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表盘的侧壁中设有用于容纳散热管的凹槽三,且凹槽三远离限位环一侧的侧壁上设有供条状凸起部容纳的通槽。
[0008]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环外侧的四个角位置处均设有连接柱,用于控制电路板和蓄
电池安装板的限位固定。
[0009]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套通过耐磨陶瓷制备而成;所述散热套的内壁上设有凸出的卡接部,所述表盘的外圆周侧壁上设有与卡接部相匹配的凹陷部。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面通过铝合金制备而成,所述散热面通过钎焊、粘胶或固相扩散的方式与散热套连接。
[0011]一种智能手表的充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如上所述的智能手表放置在与其配套的无线充电座上,再将无线充电座与市电连接;步骤二:智能手表的控制电路板获取蓄电池中所剩的电量比例后,选择启用无线充电模块中一个或多个无线充电圈工作;步骤三:无线充电座根据无线充电圈的运行个数,选择启用相同个数和相同位置的充电线圈,通过充电线圈将市电转换成合适的电压输送给无线充电圈,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步骤四:当智能手表的蓄电池充满后,无线充电座自动断电,对智能手表进行智能断电保护。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座中设有感应模块,用于感应无线充电圈的磁场强度,判断无线充电圈的实际运行个数。
[0013]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的含电量低于30%时,无线充电模块启用所有无线充电圈;所述蓄电池的含电量超过85%后,无线充电模块将无线充电圈启用个数调整至1个,其余无线充电圈停止运行;所述蓄电池的含电量达到100%后,无线充电模块停止运行。
[0014]本专利技术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多个无线充电圈构成无线充电模块,并设置与无线充电模块贴合的降温组件,使无线充电模块在表盘充电时可以提供多路充电输出,增加智能手表的充电速度,提高智能手表的充电能效;而无线充电圈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磁场,会推动降温组件连接盘内腔中的转轮旋转,使流体在散热管、连接盘和热换管之间流动,以便流体经过热换管时,可以带走无线充电圈上线圈表面产生的热量,并使具有热量的流体在经过散热管的多个条状凸起部时,可以与表盘外部空气接触并进行散热,进而使流体降温后再通过连接盘进入热换管中,达到对无线充电圈持续散热和降温的目的,使无线充电模块工作时可以保持温度稳定,从而实现了智能手表的高效能无线充电效果;(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充电方法,可以使无线充电座与智能手表的表盘连接后,通过感应模块感应无线充电圈的运行磁场强度(即无线充电圈的实际工作个数),以便无线充电座启用合适的充电输出量,保证智能手表可以在电量不足时进行最大功率的充电,在电量适中时采用稳定功率充电,并在电量接近满电状态时采用较小功率充电,使智能手表在不同含电量状态下均可保证稳定的充电速率,既保证了智能手表的高效能充电效果,又避免了蓄电池过渡充电造成的电池损伤,有效保证了智能手表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智能手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表盘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表盘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表盘1、限位环11、定位块12、凹槽一13、连接柱14、凹槽三15、表带2、降温组件3、散热管31、散热套32、散热面321、卡接部322、连接盘33、热换管34、无线充电圈4。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8]实施例一:如图1

3所示,一种高效能无线充电使用的智能手表,包括相互连接的表盘1和表带2;所述表盘1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控制电路板、蓄电池和无线充电模块,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无线充电模块均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无线充电圈4;所述表盘1中还设有降温组件3,所述降温组件3包括散热管31、散热套32、连接盘33和热换管34;所述散热管31套装在表盘1的外圆周侧壁中,且散热管31上设有多个条状凸起部,每个条状凸起部均穿过表盘1的外圆周侧壁延伸至表盘1的外侧;所述散热套32套装在表盘1的外圆周侧壁外侧,且散热套32与条状凸起部贴合面为散热面321;所述连接盘33设在无线充电圈4的中央凹槽中,所述连接盘33的内腔中设有转轮,所述连接盘33一端均通过管路与散热管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能无线充电使用的智能手表,包括相互连接的表盘(1)和表带(2);所述表盘(1)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控制电路板、蓄电池和无线充电模块,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无线充电模块均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至少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无线充电圈(4);所述表盘(1)中还设有降温组件(3),所述降温组件(3)包括散热管(31)、散热套(32)、连接盘(33)和热换管(34);所述散热管(31)套装在表盘(1)的外圆周侧壁中,且散热管(31)上设有多个条状凸起部,每个条状凸起部均穿过表盘(1)的外圆周侧壁延伸至表盘(1)的外侧;所述散热套(32)套装在表盘(1)的外圆周侧壁外侧,且散热套(32)与条状凸起部贴合面为散热面(321);所述连接盘(33)设在无线充电圈(4)的中央凹槽中,所述连接盘(33)的内腔中设有转轮,所述连接盘(33)一端均通过管路与散热管(31)相连通;所述热换管(34)设置在无线充电圈(4)之间并与无线充电圈(4)的线圈相贴合,且热换管(34)的两端分别与两无线充电圈(4)中央的连接盘(33)相连通;所述散热管(31)、连接盘(33)和热换管(34)之间填充有流体,通过的无线充电圈(4)充电产生的磁场推动连接盘(33)中转轮旋转,来促使流体在散热管(31)、连接盘(33)和热换管(34)之间流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能无线充电使用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盘(1)的内腔底部设有限位环(11),所述限位环(11)的中央设有两定位块(12),所述限位环(11)和两定位块(12)之间形成两个用于容纳无线充电圈(4)的凹槽一(13);所述定位块(12)的中央设有供连接盘(33)容纳的凹槽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能无线充电使用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盘(1)的侧壁中设有用于容纳散热管(31)的凹槽三(15),且凹槽三(15)远离限位环(11)一侧的侧壁上设有供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春新张春根陈晓成张旭玮许伟坡陈梦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芯科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