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物检测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574178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4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异物检测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图像;其中,目标图像的目标区域包含目标设备和目标对象;响应于目标区域包括目标物,确定目标设备、目标对象和目标物之间的重叠程度;响应于重叠程度满足重叠要求,获取目标设备、目标对象和目标物的深度信息;基于目标设备、目标对象和目标物的深度信息,得到初始异物携带结果;基于初始异物携带结果,确定目标对象的最终异物携带结果;其中,最终异物携带结果用于表示目标对象在目标设备上时是否携带目标物。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提高异物检测的准确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物检测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异物检测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生活中,一些特定的设备在承载用户时,用户不能携带被明确禁止携带的违禁品。如,猴车等,猴车是煤矿井下一种常见的简易交通工具,主要用于地下矿山辅助运输工人,一旦用户携带被明确进行携带的违禁品乘坐猴车,会增加猴车的负荷,且会降低猴车的使用寿命,更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压断运输猴车的绳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异物检测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提高异物检测的准确性。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异物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图像;其中,目标图像的目标区域包含目标设备和目标对象;响应于目标区域包括目标物,确定目标设备、目标对象和目标物之间的重叠程度;响应于重叠程度满足重叠要求,获取目标设备、目标对象和目标物的深度信息;基于目标设备、目标对象和目标物的深度信息,得到初始异物携带结果;基于初始异物携带结果,确定目标对象的最终异物携带结果;其中,最终异物携带结果用于表示目标对象在目标设备上时是否携带目标物。
[0005]其中,确定目标设备、目标对象和目标物之间的重叠程度,包括:分别获取目标设备的第一检测框、目标对象的第二检测框以及目标物的第三检测框;基于第一检测框、第二检测框和第三检测框之间的重叠程度,确定目标设备、目标对象和目标物之间的重叠程度;其中,第一检测框、第二检测框和第三检测框之间的重叠程度为第一检测框、第二检测框和第三检测框的交并比。
[0006]其中,获取目标设备、目标对象和目标物的深度信息,包括:分别获取目标设备的第一高度、目标对象的第二高度、目标物的第三高度以及获取深度映射模型;将第一高度、第二高度和第三高度分别输入深度映射模型,以分别得到目标设备与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第一距离、目标对象与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第二距离以及目标物与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第三距离;目标设备与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第一距离作为目标设备的深度信息、目标对象与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第二距离作为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以及目标物与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第三距离作为目标物的深度信息。
[0007]其中,基于目标设备、目标对象和目标物的深度信息,得到初始异物携带结果,包括:响应于目标设备、目标对象和目标物任意两者之间的距离差值的绝对值均小于或等于距离差值阈值,确定目标对象在目标设备上时携带目标物。
[0008]其中,基于初始异物携带结果,确定目标对象的最终异物携带结果,包括:响应于当前帧对应的初始异物携带结果为目标对象在目标设备上时携带目标物,基于预设数量历
史帧对应的初始异物携带结果,确定目标对象的最终异物携带结果。
[0009]其中,基于预设数量历史帧对应的初始异物携带结果,确定目标对象的最终异物携带结果,包括:响应于预设数量历史帧对应的初始异物携带结果均为目标对象在目标设备上时携带目标物,确定最终异物携带结果为目标对象在目标设备上时携带目标物;或者,响应于预设数量历史帧中初始异物携带结果为目标对象在目标设备上时携带目标物的帧数满足预设比例,确定最终异物携带结果为目标对象在目标设备上时携带目标物。
[0010]其中,在基于预设数量历史帧对应的初始异物携带结果,确定目标对象的最终异物携带结果之后,异物检测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确定目标对象在目标设备上时携带目标物,向用户终端发送提示目标对象携带目标物的提示信息。
[0011]其中,在响应于目标图像的目标区域还包括目标物,确定目标设备、目标对象和目标物之间的重叠程度之前,异物检测方法还包括:确定目标区域中的检测区域;其中,检测区域包括目标设备和目标对象;响应于目标区域还包括目标物,确定目标设备、目标对象和目标物之间的重叠程度,包括:响应于目标区域中的检测区域还包括目标物,确定目标设备、目标对象和目标物之间的重叠程度;和/或,目标设备包括猴车,目标对象包括人。
[00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异物检测设备,该异物检测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的异物检测方法。
[00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程序指令能够被执行以实现上述的异物检测方法。
[0014]上述技术方案,在确定目标设备、目标对象和目标物的重叠程度满足重叠要求时,基于目标设备、目标对象和目标物的深度信息确定目标对象在目标设备上时是否携带目标物。故,在确定目标设备、目标对象和目标物的重叠程度满足重叠要求时,通过目标设备、目标对象和目标物的深度信息进一步确定目标对象在目标设备上时是否携带有目标物,减少因为图像景深造成的错位重叠而导致误检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异物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异物检测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16]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异物检测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17]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目标对象在距离图像采集装置不同距离所对应的高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8]图4是图1所示步骤S12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19]图5是图1所示步骤S13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20]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异物检测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23]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
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
[0024]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此外,本文中的“多”表示两个或者多于两个。另外,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表示多种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A、B、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A、B和C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
[0025]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异物检测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需注意的是,若有实质上相同的结果,本实施例并不以图1所示的流程顺序为限。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0026]步骤S11:获取目标图像。
[0027]本实施例的方法用于对目标图像进行异物检测,以确定目标对象在目标设备上时是否携带有目标物,其中,本文所述的异物检测即为对目标对象在目标设备上时是否携带目标物的检测。在一实施方式中,该目标图像可以为任意需要进行异物检测的图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物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图像;其中,所述目标图像的目标区域包含目标设备和目标对象;响应于所述目标区域还包括目标物,确定所述目标设备、所述目标对象和所述目标物之间的重叠程度;响应于所述重叠程度满足重叠要求,获取所述目标设备、所述目标对象和所述目标物的深度信息;基于所述目标设备、所述目标对象和所述目标物的深度信息,得到初始异物携带结果;基于所述初始异物携带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最终异物携带结果;其中,所述最终异物携带结果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目标设备上时是否携带所述目标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目标设备、所述目标对象和所述目标物之间的重叠程度,包括:分别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一检测框、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检测框以及所述目标物的第三检测框;基于所述第一检测框、所述第二检测框和所述第三检测框之间的重叠程度,确定所述目标设备、所述目标对象和所述目标物之间的重叠程度;其中,所述第一检测框、所述第二检测框和所述第三检测框之间的重叠程度为所述第一检测框、所述第二检测框和所述第三检测框的交并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目标设备、所述目标对象和所述目标物的深度信息,包括:分别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一高度、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高度、所述目标物的第三高度以及获取深度映射模型;将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第二高度和所述第三高度分别输入所述深度映射模型,以分别得到所述目标设备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第一距离、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第二距离以及所述目标物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第三距离;其中,所述目标设备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第一距离作为所述目标设备的深度信息、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第二距离作为所述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物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第三距离作为所述目标物的深度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设备、所述目标对象和所述目标物的深度信息,得到初始异物携带结果,包括:响应于所述目标设备、所述目标对象和所述目标物任意两者之间的距离差值的绝对值均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差值阈值,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目标设备上时携带所述目标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结孙志亮黄鹏殷俊杨加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