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协作机器人视觉识别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3750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协作机器人视觉识别检测系统,属于视觉检测识别技术领域,包括箱体和转动箱,所述箱体的内腔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转动箱位于箱体的顶部,所述转动箱的内腔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箱体的底部栓接有设备箱,所述设备箱的底部栓接有安装板,所述箱体的正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所述设备箱的一侧装配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栓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一侧贯穿设备箱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设备箱内腔的一侧,所述蜗杆的正面传动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的内腔平键连接有丝杆。通过升降机构对视觉识别器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适用范围,通过转动机构可调节视觉识别器的角度,省时省力。省时省力。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协作机器人视觉识别检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视觉检测识别
,具体为一种基于协作机器人视觉识别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协作机器人,顾名思义,就是在机器人与人可以在生产线上协同作战,充分发挥机器人的效率及人类的智能;同时在生产时协作机器人常需要安装视觉识别设备对产品进行入库前需要对产品的信息进行记录,传统使用人眼对产品信息进行检测和识别,效率低下且准确率难以得到保障,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视觉检测识别装置,用工业识别器代替人眼去完成识别的功能,可以代替人工准确、高效识别出产品信息。
[0003]市面上常见的基于协作机器人视觉识别检测系统,其调节效果欠佳,视觉识别器难以根据产品的高度进行调节,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且视觉识别器大多是固定的,在调整时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协作机器人视觉识别检测系统,通过升降机构对视觉识别器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适用范围,通过转动机构可调节视觉识别器的角度,省时省力,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协作机器人视觉识别检测系统,包括箱体和转动箱,所述箱体的内腔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转动箱位于箱体的顶部,所述转动箱的内腔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箱体的底部栓接有设备箱,所述设备箱的底部栓接有安装板,所述箱体的正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
[0006]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机、蜗杆、蜗轮、丝杆、活动板、支撑腿、滑块和滑杆,所述设备箱的一侧装配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栓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一侧贯穿设备箱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设备箱内腔的一侧。
[0007]优选的,所述蜗杆的正面传动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的内腔平键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设备箱内腔的下壁,所述丝杆的顶部依次贯穿设备箱和箱体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箱体内腔的上壁。
[0008]优选的,所述丝杆的表面通过螺纹套螺纹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顶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顶部均贯穿箱体并分别栓接于转动箱底部的四周,所述活动板的两侧均栓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腔均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栓接于箱体内腔的上壁和下壁。
[0009]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第二旋转轴和限位块,所述转动箱内腔的一侧装配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栓接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侧平键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的一侧啮合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的内腔平键连接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
连接于转动箱内腔的下壁。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旋转轴的顶部贯穿转动箱并栓接有视觉识别器,所述视觉识别器底部的两侧均栓接有限位块,所述转动箱的顶部呈环形开设有与限位块配合使用的限位槽。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协作机器人视觉识别检测系统,通过第一电机、蜗杆、蜗轮、丝杆、活动板、支撑腿、滑块和滑杆的配合,便于对视觉识别器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其处于不同的位置;利用第一电机带动蜗杆、蜗轮和丝杆进行转动,从而使活动板和支撑腿进行移动,进而使视觉识别器进行升降,由此满足视觉识别器的使用需求,极大的提高了视觉识别器的适用范围,适合推广使用。
[0013]2、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协作机器人视觉识别检测系统,通过第二电机、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第二旋转轴和限位块的配合,便于使视觉识别器转动,并实现角度调节;利用第二电机带动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和第二旋转轴进行转动,从而改变视觉识别器的角度,调节便捷,使用方便,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箱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设备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转动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标号:1、箱体;2、转动箱;3、升降机构;31、第一电机;32、蜗杆;33、蜗轮;34、丝杆;35、活动板;36、支撑腿;37、滑块;38、滑杆;4、转动机构;41、第二电机;42、主动锥齿轮;43、从动锥齿轮;44、第二旋转轴;45、限位块;5、设备箱;6、安装板;7、视觉识别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基于协作机器人视觉识别检测系统,包括箱体1和转动箱2,箱体1的内腔设置有升降机构3,转动箱2位于箱体1的顶部,转动箱2的内腔设置有转动机构4,箱体1的底部栓接有设备箱5,设备箱5的底部栓接有安装板6,通过安装板6可便于安装,箱体1的正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通过箱门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检修。
[0021]升降机构3包括第一电机31、蜗杆32、蜗轮33、丝杆34、活动板35、支撑腿36、滑块37和滑杆38,设备箱5的一侧装配有第一电机31,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栓接有蜗杆32,蜗杆32的一侧贯穿设备箱5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设备箱5内腔的一侧,通过第一电机31带动蜗杆32进行转动。
[0022]蜗杆32的正面传动连接有蜗轮33,蜗轮33的内腔平键连接有丝杆34,丝杆34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设备箱5内腔的下壁,丝杆34的顶部依次贯穿设备箱5和箱体1并通
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箱体1内腔的上壁,通过蜗杆32的转动带动蜗轮33和丝杆34进行转动。
[0023]丝杆34的表面通过螺纹套螺纹连接有活动板35,活动板35顶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支撑腿36,通过丝杆34的转动带动活动板35和支撑腿36进行移动,支撑腿36的顶部均贯穿箱体1并分别栓接于转动箱2底部的四周,活动板35的两侧均栓接有滑块37,滑块37的内腔均滑动连接有滑杆38,滑杆38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栓接于箱体1内腔的上壁和下壁,通过滑块37和滑杆38对活动板35起到限位和支撑的作用。
[0024]转动机构4包括第二电机41、主动锥齿轮42、从动锥齿轮43、第二旋转轴44和限位块45,转动箱2内腔的一侧装配有第二电机41,第二电机41的输出轴栓接有第一旋转轴,第一旋转轴的一侧平键连接有主动锥齿轮42,主动锥齿轮42的一侧啮合有从动锥齿轮43,从动锥齿轮43的内腔平键连接有第二旋转轴44,第二旋转轴44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转动箱2内腔的下壁,通过第二电机41带动主动锥齿轮42、从动锥齿轮43和第二旋转轴44转动,从而使视觉识别器7进行转动。
[0025]第二旋转轴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协作机器人视觉识别检测系统,包括箱体(1)和转动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腔设置有升降机构(3),所述转动箱(2)位于箱体(1)的顶部,所述转动箱(2)的内腔设置有转动机构(4),所述箱体(1)的底部栓接有设备箱(5),所述设备箱(5)的底部栓接有安装板(6),所述箱体(1)的正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协作机器人视觉识别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第一电机(31)、蜗杆(32)、蜗轮(33)、丝杆(34)、活动板(35)、支撑腿(36)、滑块(37)和滑杆(38),所述设备箱(5)的一侧装配有第一电机(31),所述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栓接有蜗杆(32),所述蜗杆(32)的一侧贯穿设备箱(5)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设备箱(5)内腔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协作机器人视觉识别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32)的正面传动连接有蜗轮(33),所述蜗轮(33)的内腔平键连接有丝杆(34),所述丝杆(34)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设备箱(5)内腔的下壁,所述丝杆(34)的顶部依次贯穿设备箱(5)和箱体(1)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箱体(1)内腔的上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协作机器人视觉识别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凤开朗刘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艾迪斯天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