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3656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尘装置,所述集尘装置包括套筒、发电组件和出尘组件,所述套筒的两端敞开设置并分别形成入尘口和出尘口,所述发电组件设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发电组件用于在所述套筒内产生不均匀电场以聚集粉尘,所述出尘组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出尘组件用于将聚集的粉尘输送至所述出尘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集尘装置利用介电泳原理,可以有效消除粉尘或者降低整个环境内的粉尘浓度,保证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了工业安全生产,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净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集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易形成大量生产型粉尘,如煤炭采掘、原煤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煤尘等。
[0003]漂浮在生产环境中的粉尘,对现场工人的健康和工作安全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体长期吸入粉尘,轻则引起呼吸道炎症,重则导致尘肺病及其他相关肺部疾病,而且煤尘等可燃性粉尘弥漫在空气中,形成可燃的混合气体,当粉尘浓度和氧气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遇到明火或高温物体极易燃烧,引发粉尘爆炸,对工业安全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0004]因此,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如何消除粉尘或降低粉尘浓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集尘组件,可以有效消除粉尘或者降低粉尘浓度。
[0006]本技术实施例的集尘装置包括套筒、发电组件和出尘组件,所述套筒的两端敞开设置并分别形成入尘口和出尘口,所述发电组件设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发电组件用于在所述套筒内产生不均匀电场以聚集粉尘,所述出尘组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出尘组件用于将聚集的粉尘输送至所述出尘口。
[0007]本技术实施例的集尘装置利用介电泳原理,可以有效消除粉尘或者降低整个环境内的粉尘浓度,保证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了工业安全生产,实用性强。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电组件包括第一摩擦件和第二摩擦件,所述第一摩擦件与所述出尘组件相连,所述第二摩擦件与所述套筒相连,所述第一摩擦件可随所述出尘组件转动并与所述第二摩擦件摩擦起电。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摩擦件为毛刷,所述毛刷与所述出尘组件相连,所述第二摩擦件为集尘层,所述集尘层贴覆在所述套筒的内周壁上。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尘层为多个,多个所述集尘层沿所述套筒的周向间隔布置。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尘组件包括:
[0012]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入尘口处;
[0013]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出尘口处;
[0014]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架相连,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架相连;
[0015]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与所述转轴相连,且所述螺旋叶片沿所述转轴的轴向呈螺旋状,所述第一摩擦件设在所述螺旋叶片的边缘处;
[0016]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转轴相连以驱动所述转轴转动。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架包括第一环形件、第一架体和第一筒形件,所述第一环形件与所述套筒配合,所述第一架体设在所述第一环形件内,所述第一筒形件与所述第一架体相连,所述第一筒形件与环形件同轴设置且两端开口,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形件相连;
[0018]所述第二安装架包括第二环形件、第二架体和第二筒形件,所述第二环形件与所述套筒配合,所述第二架体设在所述第二环形件内,所述第二筒形件与所述第二架体相连,所述第二筒形件与环形件同轴设置且两端开口,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筒形件相连。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尘组件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筒形件内,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二筒形件内,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配合,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承配合。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尘组件还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安装在所述第一筒形件远离所述第二筒形件一端的开口处,所述第二端盖安装在所述第二筒形件远离所述第一筒形件一端的开口处。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为电机。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集尘装置还包括集尘袋或集尘盒,所述集尘袋或所述集尘盒与所述出尘口相连。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集尘装置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集尘装置的爆炸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集尘装置的剖视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集尘装置的另一个剖视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套筒;11、入尘口;12、出尘口;
[0029]21、第一摩擦件;22、第二摩擦件;
[0030]3、出尘组件;31、第一安装架;311、第一环形件;312、第一架体;313、第一筒形件;32、第二安装架;321、第二环形件;322、第二架体;323、第二筒形件;33、转轴;34、螺旋叶片;35、第一轴承;36、第二轴承;37、第一端盖;38、第二端盖;39、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集尘装置包括套筒1、发电组件和出尘组件3,套筒1内部中空且轴向上的两端敞开设置并分别形成入尘口11和出尘口12,发电组件设在套筒1内,发电组件可在套筒1内产生不均匀电场,出尘组件3可转动地安装在套筒1内,出尘组件3用于将聚集的粉尘输送至出尘口12。
[0033]在使用集尘装置时,带有粉尘的空气通过入尘口11进入到套筒1内部,发电组件在套筒1内部形成不均匀电场,基于介电泳原理,套筒1内部的粉尘被极化,并聚集在一起,之后在利用出尘组件3将聚集在一起的粉尘由出尘口12排出收集。出尘组件3可以为风机、推板或其他机构,利用风力、推力或其他作用力将粉尘排出。由于空气处于流动状态,带有粉尘的空气不断经入尘口11进入到套筒1内,集尘装置不断工作,从而消除或者降低整个环境内的粉尘浓度。
[0034]需要说明的是,介电泳原理是指电介质粒子在非均匀电场中由于极化效应所引起的位移现象。这种现象只与粒子和所处环境的电学性质以及外加电场有关。当外加电场后,微粒内部的正电荷沿着电场方向移动,负电荷沿着电场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从而在颗粒内部形成一个反电场(产生一个诱导偶极矩),这种现象叫做极化。当外加电场是均匀的,粒子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作用力,不会发生位移。当外加电场不均匀时,产生的诱导偶极矩会与电场相互作用而形成介电泳力,使得粒子向电场较强或较弱的一方移动。当粒子极化程度大于周围介质时,颗粒会向电场强度较大的区域移动。反之,极化程度小于周围介质时,颗粒会向电场强度较小的区域移动。
[0035]本技术实施例的集尘装置利用介电泳原理,可以有效消除粉尘或者降低整个环境内的粉尘浓度,保证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了工业安全生产,实用性强。
[0036]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电组件包括第一摩擦件21和第二摩擦件22,第一摩擦件21和第二摩擦件22选用不同电性的材料制成,第一摩擦件21与出尘组件3相连,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发电组件和出尘组件,所述套筒的两端敞开设置并分别形成入尘口和出尘口,所述发电组件设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发电组件用于在所述套筒内产生不均匀电场以聚集粉尘,所述出尘组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出尘组件用于将聚集的粉尘输送至所述出尘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组件包括第一摩擦件和第二摩擦件,所述第一摩擦件与所述出尘组件相连,所述第二摩擦件与所述套筒相连,所述第一摩擦件可随所述出尘组件转动并与所述第二摩擦件摩擦起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件为毛刷,所述毛刷与所述出尘组件相连,所述第二摩擦件为集尘层,所述集尘层贴覆在所述套筒的内周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层为多个,多个所述集尘层沿所述套筒的周向间隔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尘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入尘口处;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出尘口处;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架相连,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架相连;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与所述转轴相连,且所述螺旋叶片沿所述转轴的轴向呈螺旋状,所述第一摩擦件设在所述螺旋叶片的边缘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转轴相连以驱动所述转轴转动。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涵赵建闫兴伟陈子峰
申请(专利权)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