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鲜切马铃薯保鲜有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3647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鲜切马铃薯保鲜有效方法。选择表面光滑、色泽正常、不发芽、不变绿、薯块肥大且硬实、无病虫害、无损伤的新鲜马铃薯为原料。用自来水将马铃薯表面附着物清洗干净,用去皮器、切分机进行去皮、切分,将切分好的马铃薯立即置于配制好的特殊消毒剂中,清洗表面淀粉并杀菌,然后将已消毒的马铃薯取出后直接置于特殊护色保脆剂中,用沥干机沥水,将去除表面水的马铃薯进行包装,将包装后的物料进行金属探测及冷藏,即制得鲜切马铃薯。该鲜切马铃薯保鲜有效方法,消毒方面安全有效,能够高效保持马铃薯脆度、防褐变效果好,且摒弃物料表面消毒剂导致的有害残留物去除步骤,工艺上适合工厂化应用。化应用。化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鲜切马铃薯保鲜有效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产品贮藏保鲜
,具体为一种鲜切马铃薯保鲜有效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鲜切马铃薯作为一种净菜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其食用方便、卫生的特性符合日益加快的现代生活节奏,市场前景广阔。新鲜的马铃薯被切分以后,它的切口表面受到机械损伤,暴露于空气中极易产生一系列对品质不利的生理和生化反应,即极易发生褐变而使其感官和营养品质下降。
[0003]亚硫酸氢钠对鲜切马铃薯酶促褐变有高效抑制作用,用量为0.4g/kg(以二氧化硫计),但是考虑到安全性,已被限用。随着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安全、绿色的防褐变剂成为新的研究方向。目前,工厂处理鲜切果蔬的消毒方式是采用次氯酸钠溶液消毒:用200ppm次氯酸钠清洗鲜切马铃薯,可以显著消减马铃薯表面微生物。但是大量研究表明,次氯酸钠对热不稳定,容易与食品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氯化物,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还会破坏产品的风味和品质,因此采用绿色安全的消毒方式尤为必要。此外,工厂中鲜切果蔬保鲜方法中的护色剂多选用单一护色剂,缺乏对特定果蔬(如马铃薯)脆度的保护或强化,无法达到高质量护色保脆的效果。
[0004]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鲜切马铃薯保鲜有效方法,用于解决鲜切马铃薯消毒过程中存在的氯残留危害,并摒弃工厂常规用的单一护色剂,使用复配护色保脆剂,实现高质量护色保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鲜切马铃薯保鲜有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挑选:选择表面光滑、色泽正常、不发芽、不变绿、薯块肥大且硬实、无病虫害、无损伤的新鲜马铃薯为原料;
[0007]S2、去皮切分:将马铃薯表面附着物清洗干净,用去皮器、切分机进行去皮、切分;
[0008]S3、清洗消毒处理:将切分好的马铃薯立即放入配制好的特殊消毒剂中浸泡4~6min,清洗表面淀粉并杀菌;
[0009]S4、护色保脆处理:将已消毒的马铃薯取出后直接置于特殊护色保脆剂中浸泡5~8min;
[0010]S5、去除表面水:用沥干机去除护色保脆处理后马铃薯的表面水;
[0011]S6、包装:将去除表面水的马铃薯装入PA/PE复合袋中进行包装;
[0012]S7、金属探测及冷藏:将包装好的鲜切马铃薯用金属探测器进行金属探测,然后置于冷库中冷藏(温度0~4℃)。
[0013]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特殊消毒剂由醋酸和氯化钠配制而成。
[0014]优选的,所述特殊消毒剂中,醋酸浓度为0.3%,氯化钠浓度为0.5%。
[0015]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的特殊护色保脆剂含有抗坏血酸、柠檬酸、氯化钙、异抗坏血酸钠。
[0016]优选的,所述特殊护色保脆剂中,抗坏血酸浓度为0.05%~0.2%,柠檬酸浓度为0.1%~0.5%,氯化钙浓度为0.05%~0.2%,异抗坏血酸钠浓度为0.05%~0.3%。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鲜切马铃薯保鲜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该鲜切马铃薯保鲜方法,升级现有护色保鲜技术,通过增设绿色安全的消毒工艺,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货架期。
[0019]2、该鲜切马铃薯保鲜方法,能够高效保持马铃薯脆度、防褐变效果好,且摒弃物料表面消毒剂导致的有害残留物去除步骤,工艺上适合工厂化应用。
[0020]3、该鲜切马铃薯保鲜方法,能够高效抑制贮藏期间鲜切马铃薯出现的褐变、软化、失水等问题,保鲜期不低于8天。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不同保鲜方法制得的鲜切马铃薯菌落总数比较图。图中,相同贮藏天数(贮藏环境相同)下,结果标有不同字母表示结果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样例1为采用清水处理的对照样品;样例2为采用200ppm次氯酸钠消毒、0.2%抗坏血酸护色制备的样品;样例3为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七的方法制备的样品。各样品均为真空包装,3
±
1℃贮藏。
[0022]图2为不同保鲜方法制得的鲜切马铃薯烹煮前后硬度比较图。图中,相同贮藏天数(贮藏环境相同)下,结果标有不同字母表示结果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样例1为采用清水处理的对照样品;样例2为采用200ppm次氯酸钠消毒、0.2%抗坏血酸护色制备的样品;样例3为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七的方法制备的样品。各样品均为真空包装,3
±
1℃贮藏。
[0023]图3为采用不同方法制备的样品(普通常压包装)贮藏8天(3
±
1℃)后的感官品质比较图。图片从左至右分别为采用清水处理制备的对照样品,采用200ppm次氯酸钠消毒、0.2%抗坏血酸护色制备的样品,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七的方法制备的样品。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真空包装土豆切片参考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真空包装土豆切片参考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普通包装土豆切片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及示意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一
[0029]本实施例为一种鲜切马铃薯保鲜有效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一种鲜切马铃薯保鲜有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1]S1、挑选:选择表面光滑、色泽正常,不发芽,不变绿,薯片肥大且硬实,无病虫害,无损伤的新鲜马铃薯为原料;
[0032]S2、去皮切分:将马铃薯表面附着物清洗干净,用去皮器、切分机进行去皮、切分;
[0033]S3、清洗消毒处理:将切分好的马铃薯立即放入配制好的特殊消毒剂中浸泡5min,清洗表面淀粉并杀菌;
[0034]S4、护色保脆处理:将已消毒的马铃薯取出后直接置于特殊护色保脆剂中浸泡5~8min;
[0035]S5、去除表面水:用沥干机去除马铃薯表面水;
[0036]S6、包装:将去除表面水的马铃薯片装入PA/PE复合袋中进行包装;
[0037]S7、金属探测及冷藏:将包装好的鲜切马铃薯用金属探测器进行金属探测,然后置于冷库中冷藏(温度0~4℃)。
[0038]具体的,步骤3中的特殊消毒剂由醋酸和氯化钠配制而成。
[0039]具体的,特殊消毒剂中,含有0.3%的醋酸、0.5%的氯化钠。
[0040]具体的,步骤4中的特殊护色保脆剂含有抗坏血酸、柠檬酸、氯化钙、异抗坏血酸钠。
[0041]具体的,特殊护色保脆剂中,抗坏血酸浓度为0.05%~0.2%,柠檬酸浓度为0.1%~0.5%,氯化钙浓度为0.05%~0.2%,异抗坏血酸钠浓度为0.05%~0.3%。
[0042]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鲜切马铃薯保鲜有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挑选:选择表面光滑、色泽正常、不发芽、不变绿、薯块肥大且硬实、无病虫害、无损伤的新鲜马铃薯为原料;S2、去皮切分:将马铃薯表面附着物清洗干净,用去皮器、切分机进行去皮、切分;S3、清洗消毒处理:将切分好的马铃薯立即放入配制好的特殊消毒剂中浸泡4~6min,清洗表面淀粉并杀菌;S4、护色保脆处理:将已消毒的马铃薯取出后直接置于特殊护色保脆剂中浸泡5~8min;S5、去除表面水:用沥干机去除护色保脆处理后马铃薯的表面水;S6、包装:将去除表面水的马铃薯装入PA/PE复合袋中进行包装;S7、金属探测及冷藏:将包装好的鲜切马铃薯用金属探测器进行金属探测,然后置于冷库中冷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扬王灵昭陈康瑞程远霞邱春江张敬敏毕诗杰赵玉巧万烈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