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金属编织的防爆毯及防爆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3433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金属编织的防爆毯及防爆桶,采用双层金属编织网代替传统的钢制实心结构作为爆炸防护的主要承力部件,可大幅度降低结构质量;内层金属网丝直径较细,变形吸能,初步拦截破片;外层金属网丝直径较粗,减小整体结构变形;防爆桶中封装金属编织网的泡沫可有效吸收爆炸能量,减小金属编织网碎裂概率,提高结构完整性;外层金属编织网为x方向的细长网孔,内层金属编织网为y方向的细长网孔,爆炸冲击波及压力溢出时会受到两次正交方向的阻碍作用,极大降低冲击波超压峰值;过当量爆炸时,一方面双层正交网孔仍可偏置、阻碍冲击波传播,另一方面编织网孔可有效防止结构破裂,避免形成二次破片附带损伤。避免形成二次破片附带损伤。避免形成二次破片附带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金属编织的防爆毯及防爆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防爆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金属编织的防爆毯及防爆桶。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爆炸物处置装置多采用单一的金属材料进行爆炸防护,如201320048175.0提出刚 性防爆罐,202122457302.X提出的刚性防爆球等,都利用了金属较大的波阻抗和优异的抗侵 彻性能,实现爆炸冲击波和破片防护,但也存在着自重过大移动不便和过当量爆炸产生二次 破片的缺点。而由高强度纤维制作的防爆毯,如201811183379.9提出的芳纶纤维盖毯,自重 较轻,使用方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护小当量爆炸物,但无法削弱过当量爆炸产生的冲击 波和破片,容易在爆炸能量作用下破碎,且对于高温火焰和有害烟雾难以形成有效抑制。
[0003]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双层金属编织的防爆毯及防爆桶,具有质量轻、 爆炸防护性能优异的特点;并可有效防止过当量爆炸产生二次破片附带损伤;且可有效熄灭 爆炸火焰,吸收有害烟雾。
[0005]一种基于金属编织的防爆毯,包括外侧的外侧金属编织网(2)和内侧的内侧金属编织网 (6)。
[0006]较佳的,外侧金属编织网(2)编织线之间形成条状网孔,内侧金属编织网(6)的编织 线之间形成条状网孔,外侧金属编织网(2)和内侧金属编织网(6)的条状网孔的长度方向 为互相垂直的关系。
[0007]较佳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金属编织的防爆毯,其特征在于,内侧金 属编织网(6)采用的金属材料的韧性大于外侧金属编织网(2);外侧金属编织网(2)采用 的金属材料刚度大于内侧金属编织网(6)。
[0008]较佳的,外侧金属编织网(2)是由外侧纬线(2.1)和外侧经线(2.2)编织而成,内侧 金属编织网(6)是由内侧纬线(6.1)和内侧经线(6.2)编织而成;内侧纬线(6.1)和内 侧经线(6.2)的钢丝绳直径对应均小于外侧纬线(2.1)和外侧经线(2.2)的钢丝绳直径。
[0009]较佳的,内侧纬线(6.1)的直径大于内侧经线(6.2);外侧纬线(2.1)的直径小于外 侧经线(2.2)。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防爆液体层(5);位于内侧金属编织网(6)和外侧金属编织网(2) 之间,并紧贴内侧金属编织网(6)。
[0011]较佳的,所述防爆液体层(5)是由膜状层封装的防爆液体,膜状层为聚醚TPU薄膜或 PVC网布材料。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纤维抗弹层(4),位于防爆液体层(5)和外侧金属编织网(2)之间。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软质缓冲层,位于纤维抗弹层(4)和外侧金属编织网(2)之间,
[0014]进一步的,还包括封装层(1),用于封装防爆毯,
[0015]一种基于金属编织网的防爆桶,包括围成桶状的内侧封装金属网层(7)和围在内侧封装 金属网层(7)外侧的外侧封装金属网层(10);内侧封装金属网层(7)是由硬质材料层包覆 的内侧金属编织网(6);外侧封装金属网层(10)是由硬质材料层包覆的外侧金属编织网(2)。
[0016]较佳的,外侧金属编织网(2)编织线之间形成条状网孔,内侧金属编织网(6)的编织 线之间形成条状网孔,外侧金属编织网(2)和内侧金属编织网(6)的条状网孔的长度方向 为互相垂直的关系。
[0017]较佳的,内侧金属编织网(6)采用的金属材料的韧性大于外侧金属编织网(2);外侧金 属编织网(2)采用的金属材料刚度大于内侧金属编织网(6)。
[0018]较佳的,外侧金属编织网(2)是由外侧纬线(2.1)和外侧经线(2.2)编织而成,内侧 金属编织网(6)是由内侧纬线(6.1)和内侧经线(6.2)编织而成;内侧纬线(6.1)和内 侧经线(6.2)的钢丝绳直径对应均小于外侧纬线(2.1)和外侧经线(2.2)的钢丝绳直径。
[0019]较佳的,内侧纬线(6.1)的直径大于内侧经线(6.2);外侧纬线(2.1)的直径小于外 侧经线(2.2)。
[0020]进一步的,还包括防爆液体层(5),紧贴内侧封装金属网层(7)的外壁面上。
[0021]较佳的,所述防爆液体层(5)采用上端薄、下端厚的变壁厚结构,并由下到上均匀向内 收缩。
[0022]较佳的,所述防爆液体层(5)是由膜状层封装的防爆液体,膜状层为聚醚TPU薄膜或 PVC网布材料。
[0023]进一步的,包括混杂纤维抗弹层(9),包覆在防爆液体层(5)外围;混杂纤维抗弹层(9) 包括内、外两层纤维层,内层纤维层的采用材料的熔点大于外层纤维层;外层纤维层采用材 料强度大于内层纤维层。
[0024]进一步的,包括封装层(1),用于封装防爆桶。
[0025]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金属编织的防爆毯及防爆桶,采用双层金属编织网代替传统的钢 制实心结构作为爆炸防护的主要承力部件,可大幅度降低结构质量;内层金属网丝直径较细, 变形吸能,初步拦截破片;外层金属网丝直径较粗,减小整体结构变形;防爆桶中封装金属 编织网的泡沫可有效吸收爆炸能量,减小金属编织网碎裂概率,提高结构完整性。
[0027]外层金属编织网为x方向的细长网孔,内层金属编织网为y方向的细长网孔,爆炸冲击 波及压力溢出时会受到两次正交方向的阻碍作用,极大降低冲击波超压峰值;过当量爆炸时, 一方面双层正交网孔仍可偏置、阻碍冲击波传播,另一方面编织网孔可有效防止结构破裂, 避免形成二次破片附带损伤。
[0028]防爆液体层紧邻内层金属网,可吸收溢出的爆轰产物,降温熄焰,减少后续泡沫、纤维 材料的热损伤;防爆桶中的变壁厚防爆液体层可避免出现防护缺口,提高防护效率。
[0029]纤维抗弹层可采用高熔点和高强度纤维分层铺设,实现爆炸高温下对破片的有效拦截。
[0030]软质缓冲层基于自身压缩破碎,可有效吸收爆炸能量,降低冲击波超压;且可为纤维材 料提供变形空间,充分发挥其抗侵彻性能。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基于双层金属编织网的刚柔复合可折叠式防爆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防爆结构外侧金属编织网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防爆结构内侧金属编织网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基于双层金属编织网的刚柔复合防爆桶防护示意图。
[0035]其中:1

封装层,2

外侧金属编织网,3

软质缓冲层,4

纤维抗弹层,5

防爆液体层, 6

内侧金属编织网,2.1

外侧纬线,2.2

外侧经线,6.1

内侧纬线,6.2

内侧经线,7

内侧 封装金属网层,8

爆炸物,9

混杂纤维抗弹层,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金属编织的防爆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的外侧金属编织网(2)和内侧的内侧金属编织网(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金属编织的防爆毯,其特征在于,外侧金属编织网(2)编织线之间形成条状网孔,内侧金属编织网(6)的编织线之间形成条状网孔,外侧金属编织网(2)和内侧金属编织网(6)的条状网孔的长度方向为互相垂直的关系。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金属编织的防爆毯,其特征在于,内侧金属编织网(6)采用的金属材料的韧性大于外侧金属编织网(2);外侧金属编织网(2)采用的金属材料刚度大于内侧金属编织网(6)。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金属编织的防爆毯,其特征在于,外侧金属编织网(2)是由外侧纬线(2.1)和外侧经线(2.2)编织而成,内侧金属编织网(6)是由内侧纬线(6.1)和内侧经线(6.2)编织而成;内侧纬线(6.1)和内侧经线(6.2)的钢丝绳直径对应均小于外侧纬线(2.1)和外侧经线(2.2)的钢丝绳直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金属编织的防爆毯,其特征在于,内侧纬线(6.1)的直径大于内侧经线(6.2);外侧纬线(2.1)的直径小于外侧经线(2.2)。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金属编织的防爆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爆液体层(5);位于内侧金属编织网(6)和外侧金属编织网(2)之间,并紧贴内侧金属编织网(6)。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金属编织的防爆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液体层(5)是由膜状层封装的防爆液体,膜状层为聚醚TPU薄膜或PVC网布材料。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金属编织的防爆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纤维抗弹层(4),位于防爆液体层(5)和外侧金属编织网(2)之间。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金属编织的防爆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质缓冲层,位于纤维抗弹层(4)和外侧金属编织网(2)之间,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金属编织的防爆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装层(1),用于封装防爆毯,11.一种基于金属编织网的防爆桶,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成桶状的内侧封装金属网层(7)和围在内侧封装金属网层(7)外侧的外侧封装金属网层(10);内侧封装金属网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磊王博王涛卞晓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