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324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33
公开一种新颖结构的电路单元,能抑制电路单元的大型化、成本高,并且能实施对电阻器的发热的对策。电路单元(10)包括:布线构件(14);下壳体(18),保持布线构件(14);上壳体(16),覆盖下壳体(18);以及电阻器(60a、60b),与布线构件(14)连接,上壳体(16)具有将电阻器(60a、60b)的周围包围的壁部(82),在与电阻器(60a、60b)的长度方向正交的第1正交方向上,电阻器(60a、60b)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64)和上壳体(16)的壁部(82)的分隔距离大于电阻器(60a、60b)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66)和上壳体(16)的壁部(82)的分隔距离。的壁部(82)的分隔距离。的壁部(82)的分隔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路单元


[0001]本公开涉及电路单元。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示出一种电路单元,该电路单元与电池模块、电池控制系统等一起收纳到搭载于车辆的电池组的箱体内。在这样的电路单元中,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收纳布线构件,在设置于上壳体的腔内保持的保险丝、继电器、电阻器等电气部件与布线构件导通连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8

53794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4]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因为在设置于上壳体的腔内收纳有电气部件,所以在划定腔的上壳体的壁部与电气部件之间仅设置有一点点间隙。因此,在瞬间的发热大的电阻器(相当于本申请中的电阻器)中,电阻器的发热可能给将电阻器的周围包围的上壳体的壁部带来不良影响。对此,考虑到用耐热温度高的树脂材料形成上壳体,但是制造成本升高不可避免。另外,也考虑到在不变更上壳体的树脂材料的情况下通过使电阻器大型化而提高电阻器的热容,但是伴随电阻器的大型化,电路单元整体大型化不可避免,难以说是期望的对策。
[0005]因此,公开如下新颖结构的电路单元:能抑制电路单元的大型化、成本高,并且能实施对电阻器的发热的对策。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6]本公开的电路单元,包括:布线构件;下壳体,保持所述布线构件;上壳体,覆盖所述下壳体;以及电阻器,与所述布线构件连接,所述上壳体具有将所述电阻器的周围包围的壁部,在与所述电阻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第1正交方向上,所述电阻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和所述上壳体的所述壁部的分隔距离大于所述电阻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和所述上壳体的所述壁部的分隔距离。专利技术效果
[0007]根据本公开,能抑制电路单元的大型化、成本高,并且能实施对电阻器的发热的对策。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路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路单元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III

III剖视图。图4是图2的IV

IV剖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电路单元的分解立体图,是示出布线构件和电阻器装配于下壳体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公开的电路单元,(1)包括:布线构件;下壳体,保持所述布线构件;上壳体,覆盖所述下壳体;以及电阻器,与所述布线构件连接,所述上壳体具有将所述电阻器的周围包围的壁部,在与所述电阻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第1正交方向上,所述电阻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和所述上壳体的所述壁部的分隔距离大于所述电阻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和所述上壳体的所述壁部的分隔距离。
[0010]根据本公开的电路单元,在与电阻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第1正交方向上,电阻器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和上壳体的壁部的分隔距离大于电阻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和上壳体的壁部的分隔距离。由此,能较大地确保电阻器中发热温度升高的电阻器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和上壳体的壁部的分隔距离,能抑制电阻器的发热对上壳体的不良影响。其结果,能在不用耐热温度高的树脂材料形成上壳体的情况下在电路单元中实施电阻器的发热对策。同时,也不必通过使电阻器大型化而提高电阻器的热容,所以能在不伴有电路单元的大型化的情况下实施电阻器的发热对策。
[0011](2)优选地,在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第2正交方向上,所述电阻器的所述中间部分和所述下壳体的分隔距离大于所述电阻器的所述两端部分和所述下壳体的分隔距离。电阻器的中间部分和下壳体的第2正交方向上的分隔距离大于电阻器的两端部和下壳体的第2正交方向上的分隔距离。故此,在下壳体侧也能从由于电阻器的发热而温度升高的电阻器的中间部分较大地分隔。由此,也能抑制电阻器的发热对下壳体的不良影响,能抑制电路单元的大型化、成本高,并且在电路单元中能进一步有利地实施电阻器的发热对策。
[0012]此外,所谓第2正交方向作为表示下壳体和电阻器的分隔方向的用语而称为第2正交方向。为了与表示上壳体的壁部和电阻器的分隔方向的第1正交方向区分,便利起见表述为第2,但是第1正交方向和第2正交方向也可以是相互正交的方向等不同的方向,而且也包括相互相同的方向的情况。
[0013](3)优选地,所述上壳体具有与所述电阻器的上表面接触的按压部。即使在与电阻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将电阻器和上壳体或下壳体的分隔距离增大,也能通过设置于上壳体的按压部,在与下壳体之间保持电阻器,而阻止电阻器从布线构件脱离。其结果,能一并实现电路单元中的电阻器的散热性和电阻器的保持稳定性。
[0014](4)优选地,所述下壳体具有定位肋,所述电阻器的所述两端部分插入到所述定位肋。是因为:通过电阻器的两端部分插入到定位肋,从而能使电阻器稳定地保持于下壳体。此外,也通过电阻器的一对对角部分插入到定位肋,从而电阻器相对于下壳体,但更优选的是,电阻器的四个角部全部插入到定位肋。
[0015](5)优选地,所述电阻器的所述中间部分是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位于向所述电阻器的下表面突出的一对端子部间的部位。是因为:电阻器的一对端子部间成为电阻器的发热部位,所以能有效地进行中间部分的散热。
[0016]<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电路单元的具体例。此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017]<实施方式1>以下,一边参照图1至图5一边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的电路单元10是使用于车辆的电池组用的配电部件,如图1所示,具有在壳体12收纳有布线构件14的结构。壳体12通过上壳体16和下壳体18在图1的上下方向上相互组合而形成。在以下说明中,将上方设为图1中的Z方向,将前方设为图1中的X方向,将右方设为图1中的Y方向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长度方向是指左右方向,第1正交方向是指前后方向,第2正交方向是指上下方向。此外,关于多个相同构件,有时仅对一部分构件标注附图标记,对其他构件省略附图标记。
[0018]<上壳体16>上壳体16为合成树脂制,形成为朝向下壳体18侧(下侧)开口的大致矩形的箱形状,具备从上表面的周缘部朝向下壳体18侧呈筒状延伸出的周壁20。在上壳体16的外周端部装配有多个装配构件22,借由插通于装配构件22的未图示的螺栓,上壳体16装配于未图示的电池组的箱体等装配对象。
[0019]在上壳体16的上表面形成有两个电力继电器安装部24。如图2所示,在上壳体16的两个电力继电器安装部24装配有电力继电器26a、26b。电力继电器26a、26b例如外形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具备向左右两侧突出的多个螺栓插通部28。并且,通过在电力继电器26a、26b的各螺栓插通部28插通的螺栓30与上壳体16螺合,从而电力继电器26a、26b固定于上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路单元,包括:布线构件;下壳体,保持所述布线构件;上壳体,覆盖所述下壳体;以及电阻器,与所述布线构件连接,所述上壳体具有将所述电阻器的周围包围的壁部,在与所述电阻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第1正交方向上,所述电阻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和所述上壳体的所述壁部的分隔距离大于所述电阻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和所述上壳体的所述壁部的分隔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单元,其中,在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第2正交方向上,所述电阻器的所述中间部分和所述下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佐治优介竹田仁司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