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杰专利>正文

一种正向前进的赛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258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3
一种正向前进的赛艇,在现有赛艇(及龙舟)运动的技术经验与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在船艇的两侧或中间等部分上设置位置可相对高一些的桨架与桨架枢轴结构,且同一支桨的桨架(桨架枢轴结构)与(划水)桨叶分别处于桨手所持握的船桨部分的左右两侧,面向前方的桨手采用或站立或固定座椅等简捷驱动方式或采用滑动座椅驱动等可实现更大行程的正向拉桨方式,所述正向拉桨方式为低手位向后拉桨划水、高手位向前空中回桨的技术上更加高效的划桨驱船方式,同时桨手低手位向后拉桨划水的发力方向与桨叶向后推水的用力方向完全一致,故可以实现“向前进”——正向驱动前进的新式赛艇运动或“向前进”——正向驱动前进的新式赛艇式龙舟运动。“向前进”——正向驱动、滑座式长行程手脚同时发力高效驱动等将分别使传统的赛艇与龙舟运动实现革命性的进步与提升。舟运动实现革命性的进步与提升。舟运动实现革命性的进步与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向前进的赛艇
[0001]所属领域
[0002]属于运动和运输工具领域。

技术介绍

[0003]龙舟运动的激烈与赛艇运动的优美为人类水上运动贡献了东西方的精彩,也需可以将龙舟与赛艇的相对优缺点在技术上做如下的总结:龙舟的优点是:向前进——前进方向向着桨手面对的方向,缺点是:双腿的力量发挥不好,桨在船艇上无支点、发力效率较低,每桨在水中的行程短、推进效率相对要低,速度相对要慢,这些优缺点也是大部分皮划艇的优缺点,龙舟运动的本质技术上就是一种有着龙的造型并有众多桨手划动的大皮划艇。
[0004]再看赛艇运动的优点是:双腿的力量得到高效发挥,桨在船艇上有支点、发力效率高,每桨在水中的行程长、推进效率相对高,速度相对要高,赛艇的缺点是:向后进——前进方向背着桨手面对的方向,同时其高手位拉桨、低手位回桨的划船方式在发力效率上不如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的低手位拉桨、高手位回桨的划船方式。
[0005]可不可以将龙舟与赛艇运动的优点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驱船效率更高、感受更好、整体上也更加精彩的正向前进的新式龙舟运动或新式赛艇运动呢?本申请案将解决上述问题。
[0006]同时,现有龙舟与赛艇运动共同的缺点是:对风浪的适应与抗御能力均很低,这严重限制了运动的发展,也使其与实际的社会生活环境有较大的脱节,这一共同缺点也是可以通过采用新的适宜的双船体(双体赛艇或双体龙舟)等方式来大大改进的。
[0007]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通过相应的结构与技术调整及改进,以融合龙舟运动与赛艇运动的优点,形成效率更高、速度更快、风采更佳正向驱动前进——向前进的赛艇式新龙舟运动,或者说形成驱划效率进一步提高、速度进一步增加,且正向驱动前进——向前进的东西合璧的新式赛艇运动。
[0009]专利技术创造的内容与有益效果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现有赛艇(及龙舟)运动的技术经验与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在船艇的两侧或中间等部分上设置位置可相对高一些的桨架与桨架枢轴,且同一支桨的桨架(桨架枢轴结构)与(划水)桨叶分别处于桨手所持握的船桨部分的左右两侧,或者说:桨手所持握的船桨部分与桨叶处于桨架(桨架枢轴)的同一侧,面向前方的桨手可采用或站立驱动或跪姿驱动或蹲姿驱动或固定座椅驱动或滑动座椅驱动等正向拉桨方式,该正向拉桨方式为低手位向后拉桨划水、高手位向前回桨的技术上更加高效的新的划桨驱船方式,同时,面向前方的桨手低手位向后拉桨划水的发力方向与桨叶向后推水的用力方向完全一致,故可进一步实现“向前进”——正向驱动前进的新式赛艇运动或“向前进”——正向驱动前进的手脚可同时高效发力的新式赛艇式龙舟运动。
[0011]上述“向前进”的新式赛艇亦可分为单桨式和双桨式两种基本形式:
[0012]在单桨式新式赛艇上,桨架结构与船桨之间、两侧船桨之间的关系相对简单;在双
桨式新式赛艇上,在一些情况下为更好地解决左右桨交叉相互干扰、及左手桨对右手或右手桨对左手的干扰等问题,可考虑将一侧或两侧的船桨做成非完全直线(直杆) 的形式。
[0013]工作时,桨叶结构2处于桨手右侧的右侧船桨结构2的另一端与处于桨手左侧或桨手正前方的桨架结构3通过桨架枢轴结构4相枢接;桨叶结构2处于桨手左侧的左侧船桨结构2的另一端与处于桨手右侧或桨手正前方的桨架结构3通过桨架枢轴结构 4相枢接。
[0014]在需要的情况下,为平衡桨体重量,实现更高效地挥桨拉船,可采用适当的平衡弹簧或配重等结构与技术。
[0015]为提高风浪的适应及抗御能力,可考虑采用双体赛艇或双体龙舟等的结构设置方式,同时可在左右船体中间的位置上设置桨架及桨架枢轴等结构。
[0016]本正向驱动前进的赛艇的较具体的实现方式还包括:
[0017]一、可采用双人单桨或多人单桨的正向驱动前进的赛艇结构形式。
[0018]二、可采用单人双桨或双人双桨或多人双桨且桨架(枢轴结构)居中设置的的正向驱动前进的赛艇结构形式。
[0019]三、可采用单人双桨或双人双桨或多人双桨且桨架(枢轴结构)分处左右两侧的的正向驱动前进的赛艇结构形式。
[0020]四、可采用双人单桨或多人单桨且桨架(枢轴结构)居于整个船体中部的正向驱动前进的双体赛艇的结构形式。
[0021]五、可采用三人混合桨或六人混合桨或更多人混合桨且桨架(枢轴)结构居于整个船体中部的正向驱动前进的双体或单体赛艇的结构形式。
[0022]六、可在船桨结构的一端(外侧端)设置浮脚结构或浮脚同桨叶的合成结构,进而形成相应结构形式的正向驱动前进的赛艇。
[0023]七、可设计和制造可在一般路面或冰雪等路面行驶的正向驱动前进的陆上赛艇。
[0024]八、可设计和制造滑动座椅可直接带动船桨结构进行驱动的正向前进的赛艇。
[0025]九、其它相关的结构系统的创新,其可包括:
[0026](一)、可使桨架枢轴结构的空间位置在上下或前后等方向上移动、调节变化
[0027](二)、船桨平衡弹簧及桨架摆杆平衡弹簧等结构的设置方法。
[0028](三)、固定座椅情况下的脚驱动方式。
[0029](四)、双摆杆式移动座椅结构系统。
[0030](五)、特殊的桨叶结构形式等。
[0031](六)、潜航形式的正向前进赛艇或赛艇式龙舟。
[0032](七)、可具有飞滑能力的多栖的正向前进的赛艇或赛艇式龙舟。
[0033](八)、可横向摆移的自调桨架结构系统。
[0034](九)、长短可伸缩的自调桨柄结构——自调船桨结构系统。
[0035](十)、外侧端部可摆转的“船桨”结构系统。
[0036](十一)、可采用长尺寸的船桨平衡弹簧结构(系统)。
[0037](十二)、船桨平衡弹簧结构9或船桨平衡弹力绳结构40与船桨结构2一起摆转的设置方式。
[0038](十三)、可采用只通过中部单一轴架结构系统连接(枢接)在一起的双船体的结构形式。
[0039](十四)、机械力驱动的正向赛艇式船机系统及正向赛艇式的地效船机系统。
[0040](十五)、机器人驱动的正向前进的赛艇式船机系统。
[0041](十六)、含折弯形式的握把结构的正向赛艇。
[0042]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本正向驱动赛艇的发力及推进效率更高、速度可更快、也更具应用价值,其原因在于:
[0043]1、低手位拉桨的发力形式更佳,低手位拉桨时手的发力点距离脚的登力点与人体重心的连线间的距离更近,划水驱动时腰部等的力量可得到更好发挥,同时由人体重心所形成的反抗力矩也相对更强大,可明显有利于实现更高效的划水推进等过程。
[0044]2、在左右桨叶划水外端的横向距离相同(占用水域的宽度相同)以及拉桨角度也相同的情况下,桨叶的划水行程可明显提高,故每桨及整个划桨与推船前进的效率都会相应提高。
[0045]与上述情况相对应的是,在仍可保持船艇的推进效率与前进速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向前进的赛艇,其至少包括船体(1)、船桨结构(2)、桨架结构(3)、桨架枢轴结构(4)、桨叶结构(5)或浮脚结构(10)或浮脚同桨叶的合成结构,其特征是:船体(1)的两侧或中间部分上设置桨架结构(3)与桨架枢轴结构(4),船桨结构(2)的一端通过桨架枢轴结构(4)枢接在桨架结构(3)之上,船桨结构(2)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设有桨叶结构(5)或浮脚结构(10)或联动浮脚结构(11)或浮脚同桨叶的合成结构或桨臂陆地接触驱动结构或桨臂链索牵引驱动结构(20),船桨结构(2)之上的驱动把手部分处于船桨所枢接的桨架结构(3)与桨叶结构(5)或浮脚结构(10)或联动浮脚结构(11)或浮脚同桨叶的合成结构或桨臂陆地接触驱动结构之间,面向前方的桨手采用站立驱动或跪姿驱动或蹲姿驱动或固定座椅驱动或滑动座椅驱动的正向划桨驱动方式——船的前进方向与桨手的正常面对方向一致;所述正向划桨驱动方式为低手位向后拉桨划水、高手位向前空中回桨的技术上更高效的新的划桨驱船方式,同时,面向前方的桨手低手位向后拉桨划水的发力方向与桨叶向后推水的用力方向完全一致,从而可进一步形成“向前进”——正向驱动前进的新式赛艇或“向前进”——正向驱动前进的手脚可同时高效发力的新的赛艇式龙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向前进的赛艇,其特征是:可采用双手持握的单桨驱动方式或采用单手持握的双桨驱动方式;采用双手持握的单桨驱动方式时桨架结构(3)、桨架枢轴结构(4)处于桨手的左侧或右侧;采用单手持握的双桨驱动方式时桨架结构(3)和桨架枢轴结构(4)处于桨手的左右两侧或桨手的正前方;工作时,桨叶结构(2)处于桨手右侧的右侧船桨结构(2)的另一端与处于桨手左侧或桨手正前方的桨架结构(3)通过桨架枢轴结构(4)相枢接;桨叶结构(2)处于桨手左侧的左侧船桨结构(2)的另一端与处于桨手右侧或桨手正前方的桨架结构(3)通过桨架枢轴结构(4)相枢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向前进的赛艇,其特征是:设有滑动座椅结构(6)及与滑动座椅结构(6)相配合的脚踏结构(7)、滑动轨道结构(8);脚踏结构(7)处于桨手正常面对的正前方,脚踏结构(7)相对于滑动座椅结构(6)更加靠近正向前进的赛艇的船头一侧,滑动座椅结构(6)在滑动轨道结构(8)之上前后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向前进的赛艇,其特征是:可使桨架枢轴结构的空间位置在上下或前后方向上移动、调节变化;其具体的结构方式可以为:在相应桨架结构(3)与桨架枢轴结构(4)之间设置桨架摆杆结构(25),桨架摆杆结构(25)的一端通过桨架摆杆枢轴结构(26)枢接于桨架结构(3)之上,桨架摆杆结构(25)的另一端设置桨架枢轴结构(4),船桨结构(2)的一端通过桨架枢轴结构(4)与桨架摆杆结构(25)相枢接;与相应的桨架结构(3)及船桨结构(2)相配合,桨架摆杆结构(25)可设置于桨手的正前方或设置于桨手正前方的两侧;当桨架摆杆结构(25)设置于桨手的正前方时,可只设置一套桨架摆杆结构25并使其一端与中间设置的桨架结构3相枢接,另一端的两侧分别与左、右船桨结构(2)相枢接;当桨架摆杆结构(25)设置于桨手的正前方时,也可设置左、右两套桨架摆杆结构(25)并使它们的一端均与中间设置的桨架结构(3)相枢接,另一端分别与左、右船桨结构(2)相枢接;
当桨架摆杆结构(25)设置于桨手正前方的两侧时,相应的桨架结构(3)可设置于桨手的正前方或设置于桨手的两侧,左、右桨架摆杆结构(25)的一端与桨架结构(3)相枢接,另一端分别与左、右船桨结构(2)相枢接;还可以采用滑动套管、导轨——导轮等结构系统,来实现前述的桨架枢轴结构(4)的空间位置在上下或前后或其它适宜方向上的移动变化的目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向前进的赛艇,其特征是:可设置相应的船桨平衡弹簧或及桨架摆杆平衡弹簧等结构,以减小因船桨重量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提升回桨及整个划船过程的效能与舒适度;当采用在船体的中间或人体的正前方设置的中间的桨架结构(3)的方式时,两侧船桨结构(2)的船桨平衡弹簧结构(9)可直接设置于中间的桨架结构(3)之上或设置于中间的桨架结构(3)的沿出结构之上,——船桨平衡弹簧结构(9)的一端与右侧或左侧船桨结构(2)相连接,船桨平衡弹簧结构(9)的另一端与中间的桨架结构(3)或中间的桨架结构(3)的沿出结构相连接;当采用在船体或人体的两侧设置桨架结构(3)的方式时,右侧船桨结构(2)的船桨平衡弹簧结构(9)可设置于左侧桨架结构(3)之上——船桨平衡弹簧结构9的两端分别与右侧船桨结构(2)和左侧桨架结构(3)相连接;左侧船桨结构(2)的船桨平衡弹簧结构(9)可设置于右侧桨架结构(3)之上——船桨平衡弹簧结构(9)的两端分别与左侧船桨(2)和右侧桨架结构(3)相连接;当采用在船体或人体的两侧设置桨架结构(3)的方式时,右侧船桨结构(2)的船桨平衡弹簧结构(9)也可设置于右侧桨架结构(3)之上——船桨平衡弹簧结构(9)的两端分别与右侧船桨结构(2)和右侧桨架结构(3)相连接;左侧船桨结构(2)的船桨平衡弹簧结构(9)也可设置于左侧桨架结构(9)之上——船桨平衡弹簧结构(9)的两端分别与左侧船桨结构(2)和左侧桨架结构(3)相连接;当同时设置了桨架摆杆结构(25)时,船桨平衡弹簧结构(9)可设置于桨架摆杆结构(25)与船桨结构(2)之间或仍可设置于桨架结构(3)与船桨结构(2)之间;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B六三B三四三零
申请(专利权)人:孟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