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风阻车门外拉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2569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风阻车门外拉手结构,属于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外开板、内开板、扭转弹簧和车门锁止机构;底座包括单面开口的拉手腔;拉手腔的开口面设置于车门外板上;外开板和内开板均设置于拉手腔开口处,处于常闭状态,封盖拉手腔开口面;车门锁止机构配置成通过操作人员将手伸入拉手腔进行操作的方式打开车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减小汽车行驶中的空气阻力,并且结构简单,可靠性好,生产成本低。同时,外开板和内开板较少地占用拉手腔的空间,开门时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操作便利性好。操作便利性好。操作便利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风阻车门外拉手


[0001]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风阻车门外拉手。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车门外拉手的作用是通过外拉手释放车门锁,进而拉开车门。目前,外拉手的种类很多,外形上可以分成两种:握把式和盖板式。通过拉手的机构件运动,释放门锁,进而拉开车门。随着电子技术的应用,外拉手也不需要有运动机构,直接在手指触及处布置电子开关,通过信号释放门锁,进而开启车门。由于以上两种拉手外表面无法与车门外板齐平,因此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空气阻力。
[0003]随着新能源车节能和续驶里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整车空气动力性也提出要求,无风阻式外拉手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有的无风阻式外拉手主要有伸缩式、翘板式两种。无风阻式外拉手虽然外观好看、隐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伸缩式拉手的机构复杂,可靠性差,布置空间大,成本高。翘板式则操纵时抓握不便,影响开门的体验感。
[0004]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无风阻车门外拉手,能够
[0006]一种无风阻车门外拉手,包括:底座、外开板、内开板、扭转弹簧和车门锁止机构;所述底座包括单面开口的拉手腔;所述拉手腔的开口面设置于车门外板上;所述内开板设置于拉手腔开口处,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外开板与所述底座铰接或固定连接;所述外开板与所述内开板在邻接处开闭;所述外开板和所述内开板能够处于常闭状态,封盖所述拉手腔开口面;所述车门锁止机构配置成通过操作人员将手伸入所述拉手腔进行操作的方式打开车门。
[0007]优选的,处于常闭状态下的所述外开板和所述内开板与所述车门外板表面圆滑过渡。
[0008]优选的,还包括内开板锁止机构。
[0009]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开闭所述内开板的开板装置。
[0010]优选的,还包括灯;所述灯设置于所述拉手腔内。
[0011]优选的,还包括触发电子开关;所述触发电子开关固设于所述外开板的内壁。
[0012]优选的,还包括非接触式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固设于所述拉手腔内。
[0013]优选的,还包括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设置于所述拉手腔底部。
[0014]优选的,所述外开板横向设置;所述外开板设置于所述内开板的上方或下方。
[0015]优选的,所述外开板竖向设置;所述外开板设置于所述内开板的左侧或右侧。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外开板和内开板配合的方式封盖拉手腔,能够有效减小汽车行驶中的空气阻力,并且结构简单,可靠性好,生产成本低。同时,外开板和内开板较少地占用拉
手腔的空间,开门时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操作便利性好。
附图说明
[0018]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5]1、底座,2、外开板,3、内开板,4、拉手腔,5、第一铰链,6、第二铰链,7、车门锁芯,8、车门外板,9、排水口,10、灯,11、车门解锁拉杆,12、扭转弹簧,13、触发电子开关,14、非接触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无风阻车门外拉手,包括底座1、外开板2、内开板3、扭转弹簧12和车门锁止机构。
[0029]底座1包括单面开口的拉手腔4。拉手腔4的开口面设置于车门外板8上,使得操作者能够将手伸入拉手腔4中进行相应操作。外开板2和内开板3均设置于拉手腔4开口处,外开板2横向设置,位于内开板3的上方。外开板2和内开板3分别通过第二铰链6和第一铰链5与底座1铰接,且两者在其邻接处开闭。扭转弹簧12设置于第二铰链6和第一铰链5处,外开板2和内开板3在扭转弹簧12的弹力作用下处于常闭状态,且处于常闭状态下的外开板2和内开板3封盖拉手腔4的开口面,外开板2和内开板3与车门外板8表面圆滑过渡,此种结构能够有效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风阻。
[0030]排水口9设置于拉手腔4底部,排水口9能够通过与其连通的管路将泄漏进其中的雨水排出车门外。
[0031]车门锁止机构配置成通过操作人员将手伸入拉手腔4进行操作的方式打开车门。具体的,车门解锁拉杆11与外开板2固定连接,能够随外开板2的旋转而动作,并带动与车门锁芯7相连的连接机构动作,进而实现车门锁芯7的开闭。
[0032]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无风阻车门外拉手还包括内开板锁止机构。内开板锁止机构优选为与内开板3铰链轴向平行设置的电动推杆,通过电动推杆伸缩的方式对内开板3进行限位,实现锁止。灯10设置于拉手腔4内,在内开板锁止机构解锁之后点
亮,能够对操作人员进行提示,同时能够增加开锁的仪式感。
[0033]进一步的,内开板锁止机构采用电控的方式实现开闭。具体的,可以采用现有汽车的常规无钥匙进入的电控方式实现,当控制装置探测到钥匙靠近车身时,电动推杆收到开启信号,进行杆端收缩,实现解锁。当车速超过一定速度时,电动推杆收到关闭信号,进行杆端伸长,实现锁定。
[0034]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无风阻车门外拉手还包括用于开闭内开板3的开板装置。开板装置可以通过电机驱动与内开板3固定连接的铰接轴旋转的方式实现开闭。另外,开板装置也可以通过电机驱动相应的机械连接结构,以拉动内开板3沿铰接轴旋转的方式实现开闭。
[0035]实施例2
[0036]实施例2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
[0037]如图3所示,外开板2横向设置,设置于内开板3的下方,此种结构使得外开板2能够更加方便开启,同时对于车体高度较高的车辆,操作人员能够更容易够到,方便操作。
[0038]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内开板3和外开板2均竖向设置,外开板2设置于内开板3的左侧或右侧。
[0039]实施例3
[0040]实施例3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
[0041]如图4所示,一种无风阻车门外拉手还包括触发电子开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风阻车门外拉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外开板、内开板、扭转弹簧和车门锁止机构;所述底座包括单面开口的拉手腔;所述拉手腔的开口面设置于车门外板上;所述内开板设置于拉手腔开口处,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外开板与所述底座铰接或固定连接;所述外开板与所述内开板在邻接处开闭;所述外开板和所述内开板能够处于常闭状态,封盖所述拉手腔开口面;所述车门锁止机构配置成通过操作人员将手伸入所述拉手腔进行操作的方式打开车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风阻车门外拉手,其特征在于,处于常闭状态下的所述外开板和所述内开板与所述车门外板表面圆滑过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风阻车门外拉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开板锁止机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风阻车门外拉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开闭所述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骆军
申请(专利权)人:宜擎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