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252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包括壳体、燃烧装置、面板、热效率提升装置和至少一个发光组件,热效率提升装置包括拢烟装置,拢烟装置顶部对接面板、且拢烟装置底部抵接燃烧装置的外围,且使拢烟装置与燃烧装置和面板之间形成燃烧空间,发光组件位于燃烧空间内,用于将燃烧装置释放的热能转换成红外光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通过燃烧空间的设置为燃烧装置产生的热烟提供足够的循环空间,减缓热烟在燃烧空间内的流动,提升热烟的利用率,还能够通过发光组件将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能转换成红外光能,并向放在面板上的器皿或其他加热载体传递热能,显著提升了燃气灶的热效率,实现对器皿或其他加热载体的高效加热。现对器皿或其他加热载体的高效加热。现对器皿或其他加热载体的高效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气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气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燃气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日常烹饪中经常使用到燃气灶,燃气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但现有技术中燃气灶具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
[0003]现有技术中的燃气灶一般都采用大气式燃烧器和红外线燃烧器,这类燃气灶在燃烧过程中,不仅会造成设备温度高,烧坏系统或装置,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无法给燃烧器在燃烧过程中提供充分的氧气,且燃气灶的热效率偏低,不能有效地利用热能,还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0004]燃气炉锅支架放锅不稳定容易倒、锅支架占用空间大和燃气炉不方便清洁等,尤其是锅支架和盛液盘清洁起来尤为困难,且现有燃气炉上的锅支架占用了燃气炉的整个平面面积,对平面空间是一个极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气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0006]一种燃气灶,包括:
[0007]壳体、燃烧装置、面板、热效率提升装置和至少一个发光组件,所述燃烧装置、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和所述发光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面板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同时位于所述燃烧装置的上方;
[0008]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包括拢烟装置,所述拢烟装置顶部对接所述面板、且所述拢烟装置底部抵接所述燃烧装置的外围,用于拢烟使所述燃烧装置产生的热能朝所述面板方向聚集,且使所述拢烟装置与所述燃烧装置和所述面板之间形成燃烧空间;
[0009]所述发光组件位于所述燃烧空间内,用于将所述燃烧装置释放的热能转换成红外光能。
[001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燃烧装置至少包括1个燃烧器,所述面板包括至少1层导热面板,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至少包括1组拢烟装置,每个所述发光组件至少包括1个发光单元;
[0011]每个所述燃烧器、每组所述拢烟装置和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每个所述导热面板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同时位于相应的所述燃烧器的上方,每个所述拢烟装置均设置在相应的所述燃烧器的外围,且朝向对应的所述导热面板设置,用于与所述燃烧器和所述导热面板之间形成燃烧空间;
[0012]每个所述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燃烧空间内,用于将所述燃烧器释放的热能转换成红外光能。
[001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多孔发热载体,所述发光组件设置在所述多孔发热载体的上方;
[0014]所述发光组件的下端面与所述多孔发热载体的上表面层之间的距离为0.01至100毫米之间。
[001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通过焊接、铆接或粘连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燃烧装置的上表面上,或通过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燃烧装置的上表面上。
[001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支撑件的接触方式包括点接触、线接触或面接触;
[0017]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支撑件的接触处通过焊接、铆接或粘连的方式固定,或通过其他可拆卸的方式固定。
[001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的整体形状包括波纹状、球面状或平面状。
[001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的材质包括铁铬铝、镍铬铝、钛合金或钨合金等耐高温材料。
[002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多孔板状网,和/或由多根发光丝和/或发光条交错形成的网状结构。
[002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热效率提升装置还包括导流组件;
[0022]所述导流组件设置在所述燃烧空间内,并围绕设置在所述燃烧装置的外围,用于将所述燃烧装置产生的热烟形成湍流或乱流。
[002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面板包括单层微晶玻璃或2层以上微晶玻璃。
[002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排烟管道;
[0025]至少一个所述排烟管道穿设在所述壳体上并连通于所述燃烧空间,用于将所述燃烧装置产生的热烟排出所述燃烧空间。
[002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抽风装置和排烟口;
[0027]所述排烟口穿设在所述壳体上,并连通于所述排烟管道;
[0028]所述抽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产生驱动力,使所述燃烧装置产生的热烟通过所述排烟管道从所述排烟口排出。
[002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隔热材料,所述隔热材料填充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包覆设置在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和/或所述排烟管道上。
[003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炉腔、中心腔、中心管和离子感应针;
[0031]所述离子感应针设置在所述中心管内,所述中心管设置在所述中心腔内,所述中心腔设置在所述炉腔内,所述炉腔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003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立臂,所述立臂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连通于所述壳体;
[0033]和/或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所述立臂上和/或所述壳体上,用于调节控制所述燃烧装置的运行。
[003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面板包括:
[0035]用户指令获取单元,所述用户指令获取单元包括按键式、旋钮式、触控式和语音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6]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用于接收解析用户指令,并发出对应的执行指令给所述燃烧装置;
[0037]优选地,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用户指令和/或所述燃烧装置的状态;
[0038]优选地,还包括物联网模块,所述物联网模块用于与所述主控单元和/或燃气灶具以外的家居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0039]优选地,还包括人脸识别系统和/或指纹识别系统,所述人脸识别系统和/或指纹识别系统均用于验证用户身份是否合格,若合格则用户能够操作所述燃气灶具;
[0040]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互联移屏和分屏显示系统。
[004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燃气灶,不仅能够通过燃烧空间的设置为燃烧装置产生的热烟提供足够的循环空间,减缓热烟在燃烧空间内的流动,提升热烟的利用率,还能够通过发光组件将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能转换成红外光能,并向放在面板上的器皿或其他载体传递热能,显著提升了燃气灶的热效率,实现对器皿或其他载体的高效加热。
[0043]进一步地,导流组件设置在燃烧空间内,并围绕设置在燃烧装置的外围,导流组件的设置能够使燃烧装置产生的热烟在燃烧空间内形成乱流或湍流,减缓热烟在燃烧空间的流动,提升热烟的利用率,进一步提升燃气灶的热效率。
[004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4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燃烧装置、面板、热效率提升装置和至少一个发光组件,所述燃烧装置、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和所述发光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面板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同时位于所述燃烧装置的上方;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包括拢烟装置,所述拢烟装置顶部对接所述面板、且所述拢烟装置底部抵接所述燃烧装置的外围,用于拢烟使所述燃烧装置产生的热能朝所述面板方向聚集,且使所述拢烟装置与所述燃烧装置和所述面板之间形成燃烧空间;所述发光组件位于所述燃烧空间内,用于将所述燃烧装置释放的热能转换成红外光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至少包括1个燃烧器,所述面板包括至少1层导热面板,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至少包括1组拢烟装置,每个所述发光组件至少包括1个发光单元;每个所述燃烧器、每组所述拢烟装置和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每个所述导热面板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同时位于相应的所述燃烧器的上方,每个所述拢烟装置均设置在相应的所述燃烧器的外围,且朝向对应的所述导热面板设置,用于与所述燃烧器和所述导热面板之间形成燃烧空间;每个所述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燃烧空间内,用于将所述燃烧器释放的热能转换成红外光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多孔发热载体,所述发光组件设置在所述多孔发热载体的上方;所述发光组件的下端面与所述多孔发热载体的上表面层之间的距离为0.01至100毫米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通过焊接、铆接或粘连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燃烧装置的上表面上,或通过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燃烧装置的上表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支撑件的接触方式包括点接触、线接触或面接触;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支撑件的接触处通过焊接、铆接或粘连的方式固定,或通过其他可拆卸的方式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的整体形状包括波纹状、球面状或平面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的材质包括铁铬铝、镍铬铝、钛合金或钨合金等耐高温材料。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至少一层多孔板状网,和/或,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由多根发光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F二四C三零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罗丹合众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