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高温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243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强高温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按照合金带材组分要求进行配料筛选,并添加元素配料;S2、采用真空中频感应熔炼S1中的所有配料,获得合金铸锭;S3、对合金铸锭进行铣面,而后进行若干次的热轧处理,并在真空热处理炉中进行高温均匀化处理,使得元素沉积相形成块状结构;其技术要点为,在制备合金带材的过程过程中添加稀土元素,可显著提高整个合金带材的室温断裂韧性,使得整个合金带材具有高强度以及耐高温的特性;在进行恒定速率的冷却处理过程中,其冷却速率增加,使得合金表面片层结构细化,形成近片层组成,从而显著提高合金的显微硬度。从而显著提高合金的显微硬度。从而显著提高合金的显微硬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高温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合金带材加工
,具体是一种高强高温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对合金带材的加工过程中,其具体工艺流程为:真空感应熔炼

电渣重熔(真空自耗)

均匀化处理

锻造开坯

热轧

退火处理

酸洗

冷轧

退火处理

酸洗

冷轧

精整,从而得到最终的合金带材结构;然而在对合金带材进行制备的过程中,具体会出现如下技术问题:在合金带材的加工过程中,对于整个合金带材的强度和耐高温性上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强高温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高温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按照合金带材组分要求进行配料筛选,并添加元素配料;S2、采用真空中频感应熔炼S1中的所有配料,获得合金铸锭;S3、对合金铸锭进行铣面,而后进行若干次的热轧处理,并在真空热处理炉中进行高温均匀化处理,使得元素沉积相形成块状结构;S4、对热轧柸进行初次退火处理,而后放入控温冷却设备,进行恒定速率的冷却处理,冷却至室温即可;S5、对退火后的轧柸进行酸洗处理,而后进行二次铣面处理;S6、经过冷轧处理,制得冷轧带材;S7、利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冷轧带材上沉积可耐高温的晶态膜隔离层,最终得到合金带材。
[0005]优选的,在所述S1中,添加的元素配料包含但不限于稀土La、稀土Sm以及Ti。
[0006]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高温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中,在进行热轧处理时,使用氢气作为保护性气体,该状态下的实验温度为600

1300℃,每次热轧处理的时间为30min;在真空热处理炉中进行高温均匀化处理时,实验温度从室温升置1300℃,进行该作业的时长为10h,在加热到1300℃时,合金铸锭发生局部回熔,而后进行保温处理后,合金铸锭的晶体表面析出含Ti合金沉积相,并最终形成块状结构。
[0007]优选的,在所述S3中,在进行热轧处理时,使用氢气作为保护性气体,该状态下的实验温度为600

1300
℃,每次热轧处理的时间为30min;在真空热处理炉中进行高温均匀化处理时,实验温度从室温升置1300℃,进行该作业的时长为10h,在加热到1300℃时,合金铸锭发生局部回熔,而后进行保温处理后,合金铸锭的晶体表面析出含Ti合金沉积相,并最终形成块状结构。
[0008]优选的,在所述S4中,进行初次退火处理时,其温度为1000

1100℃,处理时长为1h;放入控温冷却设备中,进行恒定速率冷却处理的速率为:5

200K/min,具体可分为5K/min、50K/min以及200K/min,可采用XRD手段,对连续冷却过程中对不同温度的试样进行淬火后产生的状态进行研究。
[0009]优选的,在所述S3和S5中,进行初次铣面时,对合金铸锭铣面的厚度为0.1

0.5mm;进行二次铣面时,对合金铸锭铣面的厚度为0.5

0.8mm,用于去除酸洗处理后,其表面渗透或是粘附的溶液。
[0010]优选的,在所述S6中,冷轧后的带材变形量为10

15%,厚度为0.25

0.35mm。
[0011]优选的,在所述S7中,在冷轧带材表面的晶态膜隔离层Y

O、Y

Al

O以及Y

Ti

O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高温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是本专利技术在制备合金带材的过程过程中添加稀土元素,可显著提高整个合金带材的室温断裂韧性,使得整个合金带材具有高强度以及耐高温的特性;二是本专利技术在进行恒定速率的冷却处理过程中,其冷却速率增加,使得合金表面片层结构细化,形成近片层组成,从而显著提高合金的显微硬度;三是本专利技术在添加Ti元素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化学溶液沉积法,在确保合金带材自身耐高温的特性上,利用带材表面的隔离层,可对整个带材的耐高温性上提供多一层的保障。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1,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高强高温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一种高强高温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0014]实施例1本实施例给出一种高强高温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按照合金带材组分要求进行配料筛选,并添加元素配料;其中,添加的元素配料包含但不限于稀土La、稀土Sm以及Ti;本专利技术在制备合金带材的过程过程中添加稀土元素,可显著提高整个合金带材的
室温断裂韧性,使得整个合金带材具有高强度以及耐高温的特性。
[0015]S2、采用真空中频感应熔炼S1中的所有配料,获得合金铸锭;S3、对合金铸锭进行铣面,而后进行若干次的热轧处理,并在真空热处理炉中进行高温均匀化处理,使得元素沉积相形成块状结构;S4、对热轧柸进行初次退火处理,而后放入控温冷却设备,进行恒定速率的冷却处理,冷却至室温即可;S5、对退火后的轧柸进行酸洗处理,而后进行二次铣面处理;进行初次铣面时,对合金铸锭铣面的厚度为0.4mm;进行二次铣面时,对合金铸锭铣面的厚度为0.6mm,用于去除酸洗处理后,其表面渗透或是粘附的溶液;S6、经过冷轧处理,制得冷轧带材;冷轧后的带材变形量为10%,厚度为0.25mm;S7、利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冷轧带材上沉积可耐高温的晶态膜隔离层,最终得到合金带材;在冷轧带材表面的晶态膜隔离层Y

O、Y

Al

O以及Y

Ti

O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6]实施例2本实施例给出一种高强高温合金带材制备方法中进行沉积相析出技术的具体方法;S3、对合金铸锭进行铣面,而后进行若干次的热轧处理,并在真空热处理炉中进行高温均匀化处理,使得元素沉积相形成块状结构;在进行热轧处理时,使用氢气作为保护性气体,该状态下的实验温度为600

1300℃,每次热轧处理的时间为30min;在真空热处理炉中进行高温均匀化处理时,实验温度从室温升置1300℃,进行该作业的时长为10h,在加热到1300℃时,合金铸锭发生局部回熔,而后进行保温处理后,合金铸锭的晶体表面析出含Ti合金沉积相,并最终形成块状结构。
[0017]结合S7中的化学溶液沉积法,本专利技术在添加Ti元素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化学溶液沉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高温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按照合金带材组分要求进行配料筛选,并添加元素配料;S2、采用真空中频感应熔炼S1中的所有配料,获得合金铸锭;S3、对合金铸锭进行铣面,而后进行若干次的热轧处理,并在真空热处理炉中进行高温均匀化处理,使得元素沉积相形成块状结构;S4、对热轧柸进行初次退火处理,而后放入控温冷却设备,进行恒定速率的冷却处理,冷却至室温即可;S5、对退火后的轧柸进行酸洗处理,而后进行二次铣面处理;S6、经过冷轧处理,制得冷轧带材;S7、利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冷轧带材上沉积可耐高温的晶态膜隔离层,最终得到合金带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高温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中,添加的元素配料包含但不限于稀土La、稀土Sm以及Ti。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高温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中,在进行热轧处理时,使用氢气作为保护性气体,该状态下的实验温度为600

1300℃,每次热轧处理的时间为30min;在真空热处理炉中进行高温均匀化处理时,实验温度从室温升置1300℃,进行该作业的时长为10h,在加热到1300℃时,合金铸锭发生局部回熔,而后进行保温处理后,合金铸锭的晶体表面析出含Ti合金沉积相,并最终形成块状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高温合金带材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正伟
申请(专利权)人:丹阳市凯鑫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