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动通风及吸附式制冷的复合能源利用的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2258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被动通风及吸附式制冷的复合能源利用的通风系统,包括太阳能烟囱模块、余热回收设备、吸附式制冷系统和室内换热设备;所述余热回收设备与所述太阳能烟囱模块连接,用于回收所述太阳能烟囱模块的余热;所述吸附式制冷系统与所述余热回收设备和所述室内换热设备连接,用于吸附余热回收设备和室内换热设备的热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机结合被动通风技术及吸附制冷技术,提高能效,节能减排;被动通风技术与吸附制冷技术相互结合,能强化自然通风,能够为房间提供制冷和提供生活热水,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在冬季时,能够利用太阳能对进入房间的空气进行预热,并通过回收热量至水箱给房间的用户提供生活热水。收热量至水箱给房间的用户提供生活热水。收热量至水箱给房间的用户提供生活热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被动通风及吸附式制冷的复合能源利用的通风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能源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被动通风及吸附式制冷的复合能源利用的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暖通空调系统(HVAC)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中,但其耗电量大,占建筑耗电的30%

40%,而HVAC中的通风系统及制冷系统更是耗电大户。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低品位热源驱动的被动通风及吸附制冷复合系统的研发及应用,在消耗极少量电能的情况下,促进室内通风降温;在不损失舒适度的前提下,为室内带来更新鲜健康的空气,高效利用太阳能、废热等低品位热源,推动新能源利用及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促进HVAC的改造升级,减少建筑耗电。
[0003]被动通风技术的主要结构是以“烟囱”的形式实现,利用低品位热源提供的热量,加热“烟囱”内部的空气,在“烟囱”通道的进口与出口处的空气产生温度差以及压力差,从而形成自然通风。目前现有的对于建筑被动通风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结构参数与环境参数对其通风性能的影响,忽视了与其他低碳节能技术的相互结合,从而导致被动通风技术难以获得技术突破,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建筑耗电,但是相对于常规的空调技术而言,存在舒适度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被动通风及吸附式制冷的复合能源利用的通风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被动通风技术中舒适度较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被动通风及吸附式制冷的复合能源利用的通风系统,包括太阳能烟囱模块、余热回收设备、吸附式制冷系统和室内换热设备;
[0007]所述余热回收设备与所述太阳能烟囱模块连接,用于回收所述太阳能烟囱模块的余热;
[0008]所述吸附式制冷系统与所述余热回收设备和所述室内换热设备连接,用于吸收余热回收设备的热量和提供室内换热设备的冷量。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烟囱模块包括透明外墙、集热板和蓄热墙;所述透明外墙和蓄热墙之间形成加热风道,所述集热板位于所述加热风道内;所述透明外墙设有可开合控制的、且分别位于上下两端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所述蓄热墙设有可开合控制的、且分别位于上下两端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余热回收设备包括依次首尾连接形成循环回路的蒸发器、上升气管、冷凝器和下降液管,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蓄热墙内,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吸附式制冷系统连接换热。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附式制冷系统包括蓄热水箱、冷却水箱、载冷水箱、第一
吸附箱和第二吸附箱,所述第一吸附箱内设有第一吸附床和第一蒸发冷凝器,所述第二吸附箱内设有第二吸附床和第二蒸发冷凝器;
[0012]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蓄热水箱内;所述蓄热水箱通过第一循环管路可选择地连通所述第一吸附床或第二吸附床;
[0013]所述冷却水箱通过第二循环管路可选择地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吸附床和第二蒸发冷凝器,或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吸附床和第一蒸发冷凝器;
[0014]所述载冷水箱可通过第三循环管路可选择地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冷凝器或第二蒸发冷凝器;
[0015]所述室内换热设备与所述载冷水箱连接换热。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附箱和第二吸附箱内抽真空。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蓄热水箱通过第一循环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吸附床时,所述冷却水箱通过第二循环管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二吸附床和第一蒸发冷凝器,所述载冷水箱通过第三循环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蒸发冷凝器;
[0018]当所述蓄热水箱通过第一循环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吸附床时,所述冷却水箱通过第二循环管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吸附床和第二蒸发冷凝器;所述载冷水箱通过第三循环管路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冷凝器。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循环管路、第二循环管路、第三循环管路相互连接并设有若干控制阀,所述若干控制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循环管路、第二循环管路、第三循环管路均设有泵体。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热水箱内的水温为55℃~100℃,冷却水箱的水温为18~32℃,所述载冷水向的水温为7~12℃。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换热设备为风机盘管。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余热回收设备内为R22制冷剂。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4]1、本技术的被动通风及吸附式制冷的复合能源利用的通风系统,有机结合被动通风技术及吸附制冷技术,利用不同技术需求不同温区热源的特性,高效、合理、综合分配热源的使用,提高能效,节能减排;
[0025]2.被动通风技术与吸附制冷技术相互结合,在夏季能够利用太阳能加热太阳能烟囱模块内部的空气,在通道的进出口产生温度差以及压力差,从而强化自然通风,同时收集的热量通过余热回收设备回收热量,并驱动吸附制冷系统,能够为房间提供制冷的同时,也可以提供生活热水,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在冬季时,能够利用太阳能对进入房间的空气进行预热,并通过热管装置回收热量至水箱给房间的用户提供生活热水。
附图说明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的被动通风及吸附式制冷的复合能源利用的通风系统的示意简图;
[0028]图2是本技术的吸附式制冷系统的管线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
太阳能烟囱模块;11

透明外墙;111

第一出风口;112

第一进风口;12

集热板;13

蓄热墙;131

第二进风口;132

第二出风口;133

绝热壁;14

加热风道;15

风阀;
[0031]2‑
余热回收设备;21

蒸发器;22

上升气管;23

冷凝器;24

下降液管;
[0032]3‑
吸附式制冷系统;31

蓄热水箱;311

第一循环管路;32

冷却水箱;321

第二循环管路;33

载冷水箱;331

第三循环管路;34

第一吸附箱;341

第一吸附床;342

第一蒸发冷凝器;35

第二吸附箱;351

第二吸附床;352

第二蒸发冷凝器;36

控制阀;37

泵体;
[0033]4‑
风机盘管。
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被动通风及吸附式制冷的复合能源利用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烟囱模块、余热回收设备、吸附式制冷系统和室内换热设备;所述余热回收设备与所述太阳能烟囱模块连接,用于回收所述太阳能烟囱模块的余热;所述吸附式制冷系统与所述余热回收设备和所述室内换热设备连接,用于吸收余热回收设备的热量和提供室内换热设备的冷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通风及吸附式制冷的复合能源利用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烟囱模块包括透明外墙、集热板和蓄热墙;所述透明外墙和蓄热墙之间形成加热风道,所述集热板位于所述加热风道内;所述透明外墙设有可开合控制的、且分别位于上下两端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所述蓄热墙设有可开合控制的、且分别位于上下两端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动通风及吸附式制冷的复合能源利用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设备包括依次首尾连接形成循环回路的蒸发器、上升气管、冷凝器和下降液管,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蓄热墙内,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吸附式制冷系统连接换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被动通风及吸附式制冷的复合能源利用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式制冷系统包括蓄热水箱、冷却水箱、载冷水箱、第一吸附箱和第二吸附箱,所述第一吸附箱内设有第一吸附床和第一蒸发冷凝器,所述第二吸附箱内设有第二吸附床和第二蒸发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蓄热水箱内;所述蓄热水箱通过第一循环管路可选择地连通所述第一吸附床或第二吸附床;所述冷却水箱通过第二循环管路可选择地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吸附床和第二蒸发冷凝器,或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吸附床和第一蒸发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伟吴池力朱龙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