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高度连续真空密封管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1966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高度连续真空密封管梁。现有真空密封管梁只能通过加大截面尺寸或配筋率来保证刚度,无法根据不同位置的应力需求有针对性的调整钢束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外包壳包裹在混凝土U形轨道梁的两侧和底部;金属壳位于混凝土U形轨道梁上方,金属壳两侧底部与外包壳两侧顶部连接;混凝土U形轨道梁的底面呈波形,底面高度自梁端到中支点逐渐降低,自中支点到跨中逐渐升高;混凝土U形轨道梁下部的宽度自梁端到中支点逐渐缩小,自中支点到跨中逐渐扩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底板高度调整混凝土U形轨道梁的结构高度,整体结构受力更加合理,既能满足大跨度真空密封管梁的刚度要求,同时结构经济性更优,拓展了真空密封管梁的跨越能力。管梁的跨越能力。管梁的跨越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高度连续真空密封管梁


[0001]本技术涉及真空管道磁悬浮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变高度连续真空密封管梁。

技术介绍

[0002]磁悬浮交通系统中涉及的真空密封管梁为低真空密封结构,目前国内已有报道的真空密封管梁结构如图1

3所示,其下部为预应力混凝土U梁,上部是由半圆形金属壳组成的一个密闭管道。其中混凝土U梁底板为行车道板的组成部分,腹板为主要受力构件,且目前国内仅有简支钢

混真空密封管梁的结构设计。
[0003]简支钢

混真空密封管梁结构沿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采用纵向等截面设计,在下部预应力混凝土U梁底板和腹板内通长布设纵向钢束。随着跨度的增加,为了保证连续真空密封管梁具有一定的刚度,只能通过加大U梁截面尺寸或配筋率,来保证梁体的刚度和弹性承载能力。由于U梁的特殊构造,梁高只能变相向下增加,通过适当增加底板厚度以改善结构受力性能。纵向钢束采用通长布设的方式,无法根据不同位置的应力需求有针对性的灵活调整钢束布置范围及布置根数,造成全桥范围内应力分布不均匀,预应力钢束用量增大,强度安全系数偏高,结构经济型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高度连续真空密封管梁,以解决现有技术只能通过加大截面尺寸或配筋率来保证刚度和弹性承载能力、无法根据不同位置的应力需求有针对性的调整钢束配置等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变高度连续真空密封管梁,所述真空密封管梁包括混凝土U形轨道梁、外包壳和金属壳;
[0007]所述混凝土U形轨道梁沿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外包壳包裹在所述混凝土U形轨道梁的两侧和底部;所述金属壳位于所述混凝土U形轨道梁上方,所述金属壳两侧底部与所述外包壳两侧顶部连接,组成管状外壳;
[0008]沿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所述混凝土U形轨道梁的底面呈波形,所述混凝土U形轨道梁的底面高度自梁端到中支点逐渐降低,自中支点到跨中逐渐升高;
[0009]沿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所述混凝土U形轨道梁下部的宽度自梁端到中支点逐渐缩小,自中支点到跨中逐渐扩大。
[0010]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U形轨道梁包括底板和两侧的腹板;
[0011]所述腹板内外侧面为相互平行的光滑弧面,所述腹板底部向内倾斜并衔接到所述底板端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为变高度变宽度的实体结构;
[0013]沿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所述底板的厚度自梁端到中支点逐渐增加,自中
支点到跨中逐渐减小;
[0014]沿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所述底板的上部宽度不变,所述底板的下部宽度自梁端到中支点逐渐缩小,自中支点到跨中逐渐扩大。
[0015]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上部沿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通长布置纵向预应力钢束。
[0016]或者,所述底板为变宽度等厚度结构;
[0017]沿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所述底板的底面高度自梁端到中支点逐渐降低,自中支点到跨中逐渐升高;
[0018]沿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所述底板的宽度自梁端到中支点逐渐缩小,自中支点到跨中逐渐扩大;
[0019]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后浇混凝土段,沿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所述后浇混凝土段的上部宽度不变,所述后浇混凝土段的下部宽度自梁端到中支点逐渐缩小,自中支点到跨中逐渐扩大;
[0020]所述后浇混凝土段内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的断缝。
[0021]或者,所述底板为变宽度等厚度结构;
[0022]沿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所述底板的底面高度自梁端到中支点逐渐降低,自中支点到跨中逐渐升高;
[0023]沿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所述底板的宽度自梁端到中支点逐渐缩小,自中支点到跨中逐渐扩大;
[0024]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水平的行车道板,所述行车道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横向支撑结构,所述横向支撑结构沿垂直于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布置;
[0025]沿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所述行车道板的宽度不变,所述横向支撑结构的上部宽度不变,所述横向支撑结构的下部宽度自梁端到中支点逐渐缩小,自中支点到跨中逐渐扩大。
[0026]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内沿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布置有纵向预应力钢束,所述纵向预应力钢束在靠近中支点的范围内断开。
[0027]进一步地,所述外包壳包裹在所述腹板外侧和所述底板下方,所述外包壳内表面设置有剪力钉。
[0028]进一步地,所述腹板上部具有扩大端,所述扩大端向内侧凸出,所述凸出部分的底面为弧面。
[0029]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壳的外表面通长设置有沿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布置的纵向加劲肋;
[0030]所述金属壳的外表面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布置的环向加劲肋;
[0031]所述纵向加劲肋和所述环向加劲肋纵横交叉呈格形布置。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3]本技术的变高度连续真空密封管梁,将封闭管道、桥梁结构与轨道结构结合成一体,各结构功能明确,传力路径清晰,管梁构造简单。通过改变底板高度调整混凝土U形轨道梁的结构高度,即底板外轮廓呈波形形状,使结构在中支点位置截面高度增加,梁端位
置截面高度减小,整体结构受力更加合理,既能满足大跨度真空密封管梁的刚度要求,同时结构经济性更优。通过在底板局部受拉部位布置纵向预应力钢束,改善全桥纵向应力,克服简支钢

混真空密封管梁结构跨度受限的缺陷,进一步拓展真空密封管梁的跨越能力。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0035]图1为现有技术的真空密封管梁断面图。
[0036]图2为现有技术的真空密封管梁立面图。
[0037]图3为现有技术的真空密封管梁纵向钢束布置图。
[003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真空密封管梁立面图。
[003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真空密封管梁标准断面图。
[004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真空密封管梁中支点断面图。
[004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真空密封管梁纵向钢束布置图。
[004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真空密封管梁立面图。
[0043]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真空密封管梁中支点断面图。
[0044]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的真空密封管梁立面图。
[0045]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的真空密封管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高度连续真空密封管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密封管梁包括混凝土U形轨道梁、外包壳(4)和金属壳(9);所述混凝土U形轨道梁沿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外包壳(4)包裹在所述混凝土U形轨道梁的两侧和底部;所述金属壳(9)位于所述混凝土U形轨道梁上方,所述金属壳(9)两侧底部与所述外包壳(4)两侧顶部连接,组成管状外壳;沿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所述混凝土U形轨道梁的底面呈波形,所述混凝土U形轨道梁的底面高度自梁端到中支点逐渐降低,自中支点到跨中逐渐升高;沿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所述混凝土U形轨道梁下部的宽度自梁端到中支点逐渐缩小,自中支点到跨中逐渐扩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高度连续真空密封管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U形轨道梁包括底板(1)和两侧的腹板(3);所述腹板(3)内外侧面为相互平行的光滑弧面,所述腹板(3)底部向内倾斜并衔接到所述底板(1)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高度连续真空密封管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为变高度变宽度的实体结构;沿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所述底板(1)的厚度自梁端到中支点逐渐增加,自中支点到跨中逐渐减小;沿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所述底板(1)的上部宽度不变,所述底板(1)的下部宽度自梁端到中支点逐渐缩小,自中支点到跨中逐渐扩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高度连续真空密封管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部沿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通长布置纵向预应力钢束(8)。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高度连续真空密封管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为变宽度等厚度结构;沿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所述底板(1)的底面高度自梁端到中支点逐渐降低,自中支点到跨中逐渐升高;沿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所述底板(1)的宽度自梁端到中支点逐渐缩小,自中支点到跨中逐渐扩大;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后浇混凝土段(2),沿所述真空密封管梁长度方向,所述后浇混凝土段(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蕾文强吴文华乔雷涛雷晓峰王飞刘超方桂芬张鹏举房帅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