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台混凝土外观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183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34
本申请涉及一种承台混凝土外观保护装置,其包括:防护围框,其各侧内沿均呈对应承台混凝土顶面各侧棱边的角状结构,以用于贴附于承台混凝土顶面各棱边的两侧混凝土结构面并于承台混凝土顶面上围设形成盖板区;盖板,其呈对应所述盖板区设置,以用于同所述围框组件一同完全覆盖承台混凝土的顶面;多个竖向保护杆,其数量对应承台混凝土的各侧竖向棱边,并呈对应棱边的角状结构,以用于贴附于承台混凝土各竖直侧面之间的竖向棱边;多个连接件,其设于各所述竖向保护杆之间,且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相邻的两竖向保护杆。保障整体承台顶面和各侧竖向棱边均得到有效防护,避免因外物掉落造成棱边或顶面内区域破坏。造成棱边或顶面内区域破坏。造成棱边或顶面内区域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台混凝土外观保护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承台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承台混凝土外观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桥梁工程施工中,承台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采取措施对承台外观进行保护,以避免后续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承台受到磕碰和污染,特别是承台的各棱边结构。
[0003]目前在对承台外观进行保护时往往通过在其外部搭设围栏或脚手架,避免操作人员直接接触承台,但该方式仅仅是将操作人员与承台进行隔离,无法保障在如东西掉落时对承台造成磕碰,因此,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承台混凝土外观保护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通过隔离方式对承台混凝土进行防护具有较大局限的问题。
[0005]一种承台混凝土外观保护装置,其包括:
[0006]防护围框,其各侧内沿均呈对应承台混凝土顶面各侧棱边的角状结构,以用于贴附于承台混凝土顶面各棱边的两侧混凝土结构面并于承台混凝土顶面上围设形成盖板区;
[0007]盖板,其呈对应所述盖板区设置,以用于同所述围框组件一同完全覆盖承台混凝土的顶面;
[0008]多个竖向保护杆,其数量对应承台混凝土的各侧竖向棱边,并呈对应棱边的角状结构,以用于贴附于承台混凝土各竖直侧面之间的竖向棱边;
[0009]多个连接件,其设于各所述竖向保护杆之间,且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相邻的两竖向保护杆。
[00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围框包括:
[0011]两根第一保护杆,其呈对应承台混凝土顶面其中一对相平行两棱边的角板状结构,且其延伸长度大于所对应承台混凝土棱边的长度;
[0012]两根第二保护杆,其呈对应承台混凝土顶面另外一对相平行两棱边的角板状结构,且其延伸长度大于所对应承台混凝土棱边的长度,并于用于贴合承台混凝土竖直侧壁的一侧板面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穿设槽孔,两所述穿设槽孔分布于所述第二保护杆的两端区域,所述第一保护杆的端部通过所述穿设槽孔穿过所述第二保护杆。
[00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杆的端部区域的一侧板面上开设有定位穿孔,并配合所述定位穿孔设有定位螺栓,以通过所述定位螺栓对另一侧的所述第二保护杆抵紧定位。
[00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设槽孔在所述第二保护杆的两端区域均沿所述第二保护杆的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
[0015]所述定位穿孔在所述第一保护杆的两端区域均沿所述第一保护杆的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且相邻所述定位穿孔之间的间距与相邻所述穿设槽孔之间间距一致。
[00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杆与所述第二保护杆均为钢制角板。
[00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为钢制盖板。
[001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竖向保护杆包括多条竖向保护节段,所述竖向保护节段的两端均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连接孔,相邻两所述竖向保护节段之间设有连接螺栓,并通过所述连接螺栓固定连接两相邻所述竖向保护节段端部所贴触的所述连接板。
[001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以及所述连接螺栓于两相邻所述竖向保护节段之间至少设有两组。
[002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竖向保护节段为钢制角板。
[002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两侧所述竖向保护杆的钢制板体,其两端与所述竖向保护杆栓接固定。
[0022]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台混凝土外观保护装置,通过采用围框组件对承台顶面的各棱边进行覆盖保护,同时利用盖板对承台顶面其他裸露区域进行覆盖,保障整体承台顶面均得到有效防护,避免因外物掉落造成顶面棱边或顶面内区域破坏;另一方面,通过竖向保护杆对承台的各侧竖向棱边进行有效覆盖保护,进一步大大提高承台各侧棱边的安全性,最终实现有效保护承台混凝土。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俯视图;
[0026]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视图。
[0027]图中:
[0028]1、防护围框;10、第一保护杆;100、定位穿孔;101、定位螺栓;11、第二保护杆;110、穿设槽孔;
[0029]2、盖板;
[0030]3、竖向保护杆;30、竖向保护节段;300、连接板;301、连接螺栓;
[0031]4、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台混凝土外观保护装置,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通过隔离方式对承台混凝土进行防护具有较大局限的问题。
[0034]参照图1与图2,一种承台混凝土外观保护装置,其包括:
[0035]防护围框1,其各侧内沿均呈对应承台混凝土顶面各侧棱边的角状结构,以用于贴附于承台混凝土顶面各棱边的两侧混凝土结构面并于承台混凝土顶面上围设形成盖板2区;
[0036]盖板2,其呈对应所述盖板2区设置,以用于同所述围框组件一同完全覆盖承台混凝土的顶面;
[0037]多个竖向保护杆3,其数量对应承台混凝土的各侧竖向棱边,并呈对应棱边的角状结构,以用于贴附于承台混凝土各竖直侧面之间的竖向棱边;
[0038]多个连接件4,其设于各所述竖向保护杆3之间,且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相邻的两竖向保护杆3。
[0039]这样设置,通过采用围框组件对承台顶面的各棱边进行覆盖保护,同时利用盖板2对承台顶面其他裸露区域进行覆盖,保障整体承台顶面均得到有效防护,避免因外物掉落造成顶面棱边或顶面内区域破坏;另一方面,通过竖向保护杆3对承台的各侧竖向棱边进行有效覆盖保护,进一步大大提高承台各侧棱边的安全性,最终实现有效保护承台混凝土。
[0040]参照图1与图2,可选地,所述防护围框1包括:
[0041]两根第一保护杆10,其呈对应承台混凝土顶面其中一对相平行两棱边的角板状结构,且其延伸长度大于所对应承台混凝土棱边的长度;
[0042]两根第二保护杆11,其呈对应承台混凝土顶面另外一对相平行两棱边的角板状结构,且其延伸长度大于所对应承台混凝土棱边的长度,并于用于贴合承台混凝土竖直侧壁的一侧板面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穿设槽孔110,两所述穿设槽孔110分布于所述第二保护杆11的两端区域,所述第一保护杆10的端部通过所述穿设槽孔110穿过所述第二保护杆11。
[00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台混凝土外观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防护围框(1),其各侧内沿均呈对应承台混凝土顶面各侧棱边的角状结构,以用于贴附于承台混凝土顶面各棱边的两侧混凝土结构面并于承台混凝土顶面上围设形成盖板(2)区;盖板(2),其呈对应所述盖板(2)区设置,以用于同所述防护围框(1)一同完全覆盖承台混凝土的顶面;多个竖向保护杆(3),其数量对应承台混凝土的各侧竖向棱边,并呈对应棱边的角状结构,以用于贴附于承台混凝土各竖直侧面之间的竖向棱边;多个连接件(4),其设于各所述竖向保护杆(3)之间,且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相邻的两竖向保护杆(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台混凝土外观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围框(1)包括:两根第一保护杆(10),其呈对应承台混凝土顶面其中一对相平行两棱边的角板状结构,且其延伸长度大于所对应承台混凝土棱边的长度;两根第二保护杆(11),其呈对应承台混凝土顶面另外一对相平行两棱边的角板状结构,且其延伸长度大于所对应承台混凝土棱边的长度,并于用于贴合承台混凝土竖直侧壁的一侧板面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穿设槽孔(110),两所述穿设槽孔(110)分布于所述第二保护杆(11)的两端区域,所述第一保护杆(10)的端部通过所述穿设槽孔(110)穿过所述第二保护杆(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台混凝土外观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杆(10)的端部区域的一侧板面上开设有定位穿孔(100),并配合所述定位穿孔(100)设有定位螺栓(101),以通过所述定位螺栓(101)对另一侧的所述第二保护杆(11)抵紧定位。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欢马聪莫鹏东游杨程琳刚周龙扆飞张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八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