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螺旋钻杆跟管钻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1766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矿用螺旋钻杆跟管钻进装置包括:套管体,套管体内侧壁设有圆形贯穿槽,所述圆形贯穿槽贯通至所述套管体外壁两侧,所述圆形贯穿槽内壁底部设有钻杆体,所述钻杆体外壁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一螺纹连接至所述钻杆体内壁,并所述套管体内壁顶部设有传扭公接头,所述传扭公接头外壁底部设有第二螺纹,并所述套管体外壁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相适配的第二螺纹槽,并所述第二螺纹外壁连接至所述第二螺纹槽内壁,该一种矿用螺旋钻杆跟管钻进装置,能够解决钻机钻具通配问题,跟管排渣问题,降低了跟管套管摩擦力从而增长了跟管距离等问题。管距离等问题。管距离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用螺旋钻杆跟管钻进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跟管钻进装置
,具体为一种矿用螺旋钻杆跟管钻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φ50mm回转钻杆不能有效穿过松软煤层,钻进过程中受排渣作用力影响,常常出现抱钻、卡钻现象,如果采用传统的螺旋钻杆虽然排渣能力较强并能穿过松软煤层,可如果煤层中出现构造,或岩层穿过煤层进入稳定基岩后又不能满足坚硬岩石的钻探需要。我公司在部分超前探放水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松软煤层塌孔夹钻、穿层难度大的施工困难,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钻孔成孔效率。作为连接回转q50mm钻杆与螺旋钻杆的接手部位,这样就能使用原 ZDY

1200S型钻机,而且可以随时变化钻杆钻进方式,减少更换钻机造成的时间影响,配合传扭母接头作为跟管钻进的辅助推进方式,传统跟管技术工艺存在距离受限制因素,且失败几率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排渣作用影响会出现卡钻、抱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5]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用螺旋钻杆跟管钻进装置,能够解决钻机钻具通配问题,跟管排渣问题,降低了跟管套管摩擦力从而增长了跟管距离等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矿用螺旋钻杆跟管钻进装置,其包括:
[0008]套管体,所述套管体内侧壁设有圆形贯穿槽,所述圆形贯穿槽贯通至所述套管体外壁两侧,所述圆形贯穿槽内壁底部设有钻杆体,所述钻杆体外壁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一螺纹连接至所述钻杆体内壁,并所述套管体内壁顶部设有传扭公接头,所述传扭公接头外壁底部设有第二螺纹,并所述套管体外壁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相适配的第二螺纹槽,并所述第二螺纹外壁连接至所述第二螺纹槽内壁;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矿用螺旋钻杆跟管钻进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传扭公接头内壁底部设有第一连接槽,并所述第一连接槽贯通至所述传扭公接头外壁底部,并所述第一连接槽内侧壁设有传扭母接头,所述传扭母接头外壁底部设有与所述钻杆体相适配的第二连接槽,并所述第二连接槽内壁连接至所述钻杆体外壁;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矿用螺旋钻杆跟管钻进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
所述传扭公接头外壁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三连接槽,所述第三连接槽贯通至传扭公接头外壁两侧,并所述第三连接槽外壁顶部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外壁底部连接至所述传扭母接头内部;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矿用螺旋钻杆跟管钻进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传扭公接头外壁后侧内侧设有第四连接槽,所述第四连接槽贯通至所述传扭公接头外壁,并所述第四连接槽设有回转钻杆,并所述回转钻杆外壁连接至所述第四连接槽内壁;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矿用螺旋钻杆跟管钻进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传扭公接头外壁后侧两端分别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内侧壁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侧壁设有滑块,并所述滑块内壁外侧设有弹簧体,所述弹簧体外壁顶部连接至所述滑槽内壁;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矿用螺旋钻杆跟管钻进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滑块外壁顶部设有夹板,并所述夹板外壁底部连接至所述滑块内壁,所述夹板外壁内侧设有夹槽,并夹槽连接至所述夹板内壁。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5]整体的加强跟管套管的材质,变之前使用的无缝钢管为强度更大的地质钢管,其次使用传扭公母接头,将螺旋钻杆放置于跟管套管内部,使用螺旋钻杆内部中掏钻进,先行扰动煤层从而降低本该作用到跟管套管上的摩擦力,然后跟管套管跟进。套管跟进护壁穿过松软煤层后进入稳定基岩,退出螺旋钻杆再使用qρ50mm回转钻杆进行钻进直至终孔,采用螺旋钻杆压风中掏式跟管钻进的改进工艺方法后,成功解决了钻机钻具通配问题,跟管排渣问题,降低了跟管套管摩擦力从而增长了跟管距离等问题加快了施工进度和钻孔成孔效率。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矿用螺旋钻杆跟管钻进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矿用螺旋钻杆跟管钻进装置图1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矿用螺旋钻杆跟管钻进装置图1的传扭公接头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种矿用螺旋钻杆跟管钻进装置图1的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2]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4]图1

图4示出的是,一种矿用螺旋钻杆跟管钻进装置,能够解决钻机钻具通配问题,跟管排渣问题,降低了跟管套管摩擦力从而增长了跟管距离等问题,请参阅图1

图4一种矿用螺旋钻杆跟管钻进装置其包括:套管体100。
[0025]套管体100,所述套管体100内侧壁设有圆形贯穿槽100a,所述圆形贯穿槽100a贯通至所述套管体100外壁两侧,所述圆形贯穿槽100a内壁底部设有钻杆体110,所述钻杆体110外壁设有第一螺纹110a,所述第一螺纹110a连接至所述钻杆体110内壁,并所述套管体100内壁顶部设有传扭公接头120,所述传扭公接头120外壁底部设有第二螺纹120a,并所述套管体100外壁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120a相适配的第二螺纹槽100b,并所述第二螺纹120a外壁连接至所述第二螺纹槽100b内壁,在本实施中所述传扭公接头120内壁底部设有第一连接槽120b,并所述第一连接槽120b贯通至所述传扭公接头120外壁底部,并所述第一连接槽120b内侧壁设有传扭母接头130,所述传扭母接头130外壁底部设有与所述钻杆体110相适配的第二连接槽130a,并所述第二连接槽130a 内壁连接至所述钻杆体110外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螺旋钻杆跟管钻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体(100),所述套管体(100)内侧壁设有圆形贯穿槽(100a),所述圆形贯穿槽(100a)贯通至所述套管体(100)外壁两侧,所述圆形贯穿槽(100a)内壁底部设有钻杆体(110),所述钻杆体(110)外壁设有第一螺纹(110a),所述第一螺纹(110a)连接至所述钻杆体(110)内壁,并所述套管体(100)内壁顶部设有传扭公接头(120),所述传扭公接头(120)外壁底部设有第二螺纹(120a),并所述套管体(100)外壁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120a)相适配的第二螺纹槽(100b),并所述第二螺纹(120a)外壁连接至所述第二螺纹槽(100b)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螺旋钻杆跟管钻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扭公接头(120)内壁底部设有第一连接槽(120b),并所述第一连接槽(120b)贯通至所述传扭公接头(120)外壁底部,并所述第一连接槽(120b)内侧壁设有传扭母接头(130),所述传扭母接头(130)外壁底部设有与所述钻杆体(110)相适配的第二连接槽(130a),并所述第二连接槽(130a)内壁连接至所述钻杆体(110)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矿用螺旋钻杆跟管钻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扭公接头(120)外壁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鹏张瑛赵彬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澄合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