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排气余热的热能再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1360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机排气余热的热能再利用系统,蒸发器接通安装有热泵机组;热泵机组接通安装有冷凝器;制冷压缩机的排气端与换热器的进气端之间接通安装有压缩机排气管;压缩机排气管上安装有第一截止阀;换热器的排气端连接安装有换热器排气管;换热器排气管上安装有第二截止阀;压缩机排气管和换热器排气管之间采用管道接通安装有第三截止阀;换热器的出水端口与蒸发器的进水端口之间连接安装有换热器出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换热效果好以及资源可循环利用的压缩机排气余热的热能再利用系统。余热的热能再利用系统。余热的热能再利用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机排气余热的热能再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制冷系统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排气余热的热能再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水源热泵系统中,最常用的是利用地下水来作为热泵的水源,而获取地下水的方式就是需要在室外打水井,前期投资高并且施工安装程序比较复杂,另外还会影响当地的地下水环境的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效果好以及资源可循环利用的压缩机排气余热的热能再利用系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缩机排气余热的热能再利用系统,包括制冷压缩机、换热器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接通安装有热泵机组;所述热泵机组接通安装有冷凝器;所述制冷压缩机的排气端与所述换热器的进气端之间接通安装有压缩机排气管;所述压缩机排气管上安装有第一截止阀;所述换热器的排气端连接安装有换热器排气管;所述换热器排气管上安装有第二截止阀;所述压缩机排气管和换热器排气管之间采用管道接通安装有第三截止阀;所述换热器的出水端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进水端口之间连接安装有换热器出水管;所述换热器出水管从出水端口开始依次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表、第一温度计、第一蝶阀、第二蝶阀、第二压力表、第一过滤器、第三压力表、第二温度计和软接头;换热器的进水端与所述蒸发器的出水端之间连接安装有换热器进水管;所述换热器进水管上从出水端口开始依次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第四压力表、第三温度计、第三蝶阀、主循环机构、第四蝶阀、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五压力表、第四温度计和第二软接头;所述第一蝶阀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三蝶阀的进水端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安装有电动调节阀;所述冷凝器的出水端连接安装有热水总供水管;所述冷凝器的进水端连接安装有热水总回水管。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器上接通安装有安全阀、第六压力表和高压排液管。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水总供水管上从进水端口开始依次安装有第三软接头、第四压力传感器、第五温度计、第七压力表和第五蝶阀。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水总回水管上从出水端口开始依次安装有第四软接头、第五压力传感器、第六温度计、第八压力表、第二过滤器、第九压力表和第六蝶阀;所述第四软接头和压力传感器之间采用管道连接安装有第四截止阀。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循环机构从出水端开始依次安装有第七蝶阀、止回阀、第十压力表、第五软接头、循环水泵、第六软接头、第十一压力表、第三过滤器、第十二压力表和第八蝶阀;所述第六软接头和第十一压力表之间采用管道连接安装有第五
截止阀;所述主循环机构并联安装有副循环机构;所述主循环机构和副循环机构内部部件组成以及部件连接顺序均相同。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设置有主循环机构和副循环机构,采用两套机构,首先可以进行交替使用,避免某一套机构使用时间过长,从而出现损坏,其次当某一套机构出现损坏时,可以用另一套进行替代,避免设备停运,从而提高设备的容错率;本技术方案利用制冷压缩机排气的部分余热通过换热器加热侧水路中的冷水,从而实现换热,同时在外部环境处于低温状态下时也能满足热泵机组水源侧水路的温度要求,并且在部分寒冷地区可以减小甚至取消水源井装置的配置规格,降低系统总体成本,而且也可以避免因打井而对地下水系统带来的生态影响。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主循环机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制冷压缩机;2、换热器;3、蒸发器;4、热泵机组;5、冷凝器;6、压缩机排气管;7、第一截止阀;8、换热器排气管;9、第二截止阀;10、第三截止阀;11、换热器出水管;12、第一压力传感器;13、第一压力表;14、第一温度计;15、第一蝶阀;16、第二蝶阀;17、第二压力表;18、第一过滤器;19、第三压力表;20、第二温度计;21、第一软接头;22、换热器进水管;23、第二压力传感器;24、第四压力表;25、第三温度计;26、第三蝶阀;27、主循环机构;28、副循环机构;29、第四蝶阀;30、第三压力传感器;31、第五压力表;32、第四温度计;33、第二软接头;34、电动调节阀;35、热水总供水管;36、热水总出水管;37、安全阀;38、第六压力表;39、高压排液管;40、第三软接头;41、第四压力传感器;42、第五温度计;43、第七压力表;44、第五蝶阀;45、第四软接头;46、第五压力传感器;47、第六温度计;48、第八压力表;49、第二过滤器;50、第九压力表;51、第六蝶阀;52、第四截止阀;53、第七蝶阀;54、止回阀;55、第十压力表;56、第五软接头;57、循环水泵;58、第六软接头;59、第十一压力表;60、第三过滤器;61、第十二压力表;62、第八蝶阀;63、第五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压缩机排气余热的热能再利用系统,包括制冷压缩机1、换热器2和蒸发器3;蒸发器3接通安装有热泵机组4;热泵机组4接通安装有冷凝器5;制冷压缩机1的排气端与换热器2的进气端之间接通安装有压缩机排气管6;压缩机排气管6上安装有第一截止阀7;换热器2的排气端连接安装有换热器排气管8;换热器排气管8上安装有第二截止阀9;压缩机排气管6和换热器排气管9之间采用管道接通安装有第三截止阀10;换热器2的出水端口与蒸发器3的进水端口之间连接安装有换热器出水管11;换热器出水管11从出水端口开始依次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2、第一压力表13、第一温度计14、第一蝶阀15、第二蝶阀16、第二压力表17、第一过滤器18、第三压力表19、第
二温度计20和软接头21;换热器2的进水端与蒸发器3的出水端之间连接安装有换热器进水管22;换热器进水管22上从出水端口开始依次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23;第四压力表24、第三温度计25、第三蝶阀26、主循环机构27、第四蝶阀29、第三压力传感器30、第五压力表31、第四温度计32和第二软接头33;第一蝶阀15的出水端与第三蝶阀26的进水端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安装有电动调节阀34;冷凝器5的出水端连接安装有热水总供水管35;冷凝器5的进水端连接安装有热水总回水管36;换热器2上接通安装有安全阀37、第六压力表38和高压排液管39;热水总供水管35上从进水端口开始依次安装有第三软接头40、第四压力传感器41、第五温度计42、第七压力表43和第五蝶阀44;热水总回水管36上从出水端口开始依次安装有第四软接头45、第五压力传感器46、第六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排气余热的热能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压缩机(1)、换热器(2)和蒸发器(3);所述蒸发器(3)接通安装有热泵机组(4);所述热泵机组(4)接通安装有冷凝器(5);所述制冷压缩机(1)的排气端与所述换热器(2)的进气端之间接通安装有压缩机排气管(6);所述压缩机排气管(6)上安装有第一截止阀(7);所述换热器(2)的排气端连接安装有换热器排气管(8);所述换热器排气管(8)上安装有第二截止阀(9);所述压缩机排气管(6)和换热器排气管(8)之间采用管道接通安装有第三截止阀(10);所述换热器(2)的出水端口与所述蒸发器(3)的进水端口之间连接安装有换热器出水管(11);所述换热器出水管(11)从出水端口开始依次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2)、第一压力表(13)、第一温度计(14)、第一蝶阀(15)、第二蝶阀(16)、第二压力表(17)、第一过滤器(18)、第三压力表(19)、第二温度计(20)和软接头(21);换热器(2)的进水端与所述蒸发器(3)的出水端之间连接安装有换热器进水管(22);所述换热器进水管(22)上从出水端口开始依次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23);第四压力表(24)、第三温度计(25)、第三蝶阀(26)、主循环机构(27)、第四蝶阀(29)、第三压力传感器(30)、第五压力表(31)、第四温度计(32)和第二软接头(33);所述第一蝶阀(15)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三蝶阀(26)的进水端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安装有电动调节阀(34);所述冷凝器(5)的出水端连接安装有热水总供水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威李玉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星星冷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