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局部截断河流的围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1238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局部截断河流的围堰结构,包括堰基、临水堰体和基坑侧堰体,临水堰体和基坑侧堰体对称设置在堰基上,基坑侧堰体设置在临水堰体的背水侧,堰基由若干石笼组成,临水堰体由内至外包括石笼层、挂网和喷混层,基坑侧堰体由石笼排列而成,临水堰体与基坑侧堰体之间的围堰主体用粘性土填充,围堰主体中部设置有旋喷桩,围堰顶部上设置有混凝土硬化层;本结构通过简单易得的材料形成围堰结构,对河流进行局部截流,能够解决明挖法修建下穿河流的隧道中面临的截水、防水问题,有效提供基坑安全开挖的施工环境,保证人员安全;还可以在保证安全施作基坑的条件下保留河流正常功能,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技术成熟且截流效果好的特点。流效果好的特点。流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局部截断河流的围堰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市政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局部截断河流的围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江河众多,除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干流外,流域面积200km2以上的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有9200多条,包括大江大河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和内陆河流,这些具有泄洪作用的河流,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保持它原有的功能;
[0003]然而,随着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隧道沿线的建筑物情况愈发复杂,出现了许多需要下穿河流的情况;通常情况下,河水的存在使得采用明挖法的隧道基坑开挖面临困难,施工环境与正常环境相差巨大,导致其施工难度和地铁隧道的安全风险都在增大;
[0004]为保证维持河流原有功能和隧道的正常修建,与现有的围护结构相比较,急需研究一种较经济,简单易行且能够有效局部截断城市河流达到保障基坑开挖安全目的的围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局部截断河流的围堰结构,通过采用简单易得的材料来形成围堰结构,对河流进行局部截流,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明挖法修建下穿河流的隧道中面临的截水、防水问题,有效提供基坑的安全开挖的施工环境,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本结构还可以在保证安全施作基坑的条件下同时保留城市河流的正常功能,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技术成熟且截流效果好的特点。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用于局部截断河流的围堰结构,包括堰基、临水堰体和基坑侧堰体,所述临水堰体和基坑侧堰体对称设置在堰基上,所述基坑侧堰体设置在临水堰体的背水侧,所述堰基由若干排列在河床上的石笼组成,所述临水堰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石笼层、挂网和喷混层,所述基坑侧堰体由若干石笼排列而成,所述临水堰体与基坑侧堰体之间的围堰主体采用粘性土填充,且在围堰主体中部设置有两排旋喷桩,围堰主体的顶部上设置有混凝土硬化层,混凝土硬化层的边侧设置有防护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的石笼层的石笼之间的空隙用粘性土填充,且在临水堰体的石笼层外侧设置有一层片石层。
[0009]优选的,所述的临水堰体上还倾斜设置有若干插筋,挂网挂设在插筋上,且在挂网上喷射有喷混层。
[0010]优选的,所述的喷混层由C20混凝土喷射形成;所述挂网由若干钢筋呈“井”字状焊接形成。
[0011]优选的,所述的临水堰体的坡脚比为1:1.5,基坑侧堰体的坡脚比为1:1。
[0012]优选的,所述的围堰主体内部使用的粘性土中不得含有草、垃圾这些有机质,填土
应分层压实,碾压时每层厚度在250mm~300mm之间,填土分层试验密度度不小于0.95,且在围堰主体中部预留有旋喷桩的位置。
[0013]优选的,所述的旋喷桩的直径为0.8m,两排旋喷桩错位设置,且旋喷桩之间的咬合深度为0.2m。
[0014]优选的,所述的旋喷桩在旋喷过程中浆压必须稳定达到确定值、旋喷桩位偏差不大于5cm,桩位的垂直偏差不超过1%。
[0015]优选的,所述的石笼采用格宾网石笼、笼网采用热镀锌钢丝,笼内填石石料采用开山片石。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局部截断河流的围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改进之处在于:
[0017]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局部截断河流的围堰结构,用于明挖法的下穿河流隧道建设,进行局部截断水流以便创造安全可行的创造施工条件,所述围堰结构包括堰基、临水堰体和基坑侧堰体,在施工时:(1)围堰主体采用粘性土填充,堰体外表面采用石笼堆砌,可以防止粘性土流失及水流冲刷;(2)堰基施工时利用石笼进行挤淤以使得场地平整,保证围堰堰体稳定;(3)围堰堰体内部采用旋喷桩止水,避免水的渗流对堰体结构造成破坏,保证堰体的稳定性;在使用时,本围堰结构通过石笼、填土层与旋喷桩,可以实现局部截断城市河流,创造出能够保障基坑正常开挖的空间;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保障城市河流的正常功能,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技术成熟且截流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围堰结构的横剖面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围堰结构的旋喷桩布孔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围堰结构的插筋布置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围堰结构的喷射砼钢筋网布置示意图。
[0022]其中:1.挂网,2.喷混层,3.围堰放坡比例,4.石笼,5.围堰顶部,6.堰顶坡度比例,7.混凝土硬化层,8.防护结构,9.旋喷桩,10.粘性土,11.围堰内场坪,12.插筋,13.插筋倾斜角,14.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4]参照附图1

4所示的一种用于局部截断河流的围堰结构,用于明挖法的下穿河流隧道建设,进行局部截断水流以便创造安全可行的创造施工条件,包括堰基、临水堰体和基坑侧堰体,所述临水堰体和基坑侧堰体对称设置在堰基上,所述基坑侧堰体设置在临水堰体的背水侧,所述堰基由若干排列在河床上的石笼4组成,保证围堰堰体稳定,所述临水堰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石笼层、挂网1和喷混层2,所述基坑侧堰体由若干石笼4排列而成,所述临水堰体与基坑侧堰体之间的围堰主体采用粘性土10填充,且在围堰主体中部设置有两排旋喷桩9,围堰主体的顶部5上设置有混凝土硬化层7,混凝土硬化层7的边侧设置有防护结构8,对施工人员施工作业中的安全进行防护。
[0025]优选的,为保证石笼4之间的稳定性,所述石笼4之间的空隙均采用粘性土10填充,
[0026]由于水流以及风力对土围堰的冲刷极易导致土围堰中土体的流失,故为保证石笼4之间的稳定性,需要对临水堰体先用粘性土10填充石笼4之间的缝隙,再在石笼层外侧覆盖一层片石层防止冲刷。
[0027]优选的,为保证临水堰体的稳定性和整体围堰的牢固性,在临水堰体上还倾斜设置有若干插筋12,插筋12的插筋倾斜角13根据具体围堰的实际情况而定,所述挂网1挂设在插筋12上,且在挂网1上喷射有喷混层2,形成具有防止土方流失功能的挡体;其中所述喷混层2由C20混凝土喷射形成,所述挂网1由若干钢筋14呈“井”字状焊接形成。
[0028]优选的,对围堰顶部5采用混凝土硬化处理,并按照规定的堰顶坡度比例6设置斜坡以减少围堰顶部的积水情况,且为保证围堰的稳定性,所述临水堰体的坡脚比为1:1.5,基坑侧堰体的坡脚比为1:1。
[0029]优选的,为保证粘性土10的填充作用,所述的围堰主体内部使用的粘性土10中不得含有草、垃圾等有机质,填土应分层压实,碾压时每层厚度在250mm~300mm之间,填土分层试验密度度不小于0.95,且在围堰主体中部预留有旋喷桩9的位置。
[0030]优选的,为保证挡水效果,所述旋喷桩9的直径为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局部截断河流的围堰结构,包括堰基、临水堰体和基坑侧堰体,所述临水堰体和基坑侧堰体对称设置在堰基上,所述基坑侧堰体设置在临水堰体的背水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堰基由若干排列在河床上的石笼(4)组成,所述临水堰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石笼层、挂网(1)和喷混层(2),所述基坑侧堰体由若干石笼(4)排列而成,所述临水堰体与基坑侧堰体之间的围堰主体采用粘性土(10)填充,且在围堰主体中部设置有两排旋喷桩(9),围堰主体的顶部(5)上设置有混凝土硬化层(7),混凝土硬化层(7)的边侧设置有防护结构(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局部截断河流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笼层的石笼(4)之间的空隙用粘性土(10)填充,且在临水堰体的石笼层外侧还设置有一层片石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局部截断河流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临水堰体上还倾斜设置有若干插筋(12),挂网(1)挂设在插筋(12)上,且在挂网(1)上喷射有喷混层(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局部截断河流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混层(2)由C20混凝土喷射形成;所述挂网(1)由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三虔徐祥伦郭世西洪鹏将文虎梅华锴王鸿远王晨陈晨李月峰张远航宋战平户若琪茹佳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隧道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