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循环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1123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氮气循环泵,包括设置在循环输入管路和循环输出管路之间的泵体,泵体上贯穿安装有泵气活塞杆,泵气活塞杆上固定设有位于泵体内的泵气活塞,泵气活塞与泵体密封滑动连接,且泵气活塞将泵体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的腔壁上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第二腔体的腔壁上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与循环输入管路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进气单向阀、第二进气单向阀,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与循环输出管路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出气单向阀、第二出气单向阀;泵气活塞杆连接有往复泵气驱动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适应内循环氮气压力和温度变化,并能在高压和高温环境下保持循环动力。力。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氮气循环泵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泵,尤其涉及一种氮气循环泵。

技术介绍

[0002]胶囊硫化机采用模压法进行轮胎定型加工。新式的胶囊硫化机,在加工过程中,均采用内循环加热,内循环所用的氮气需额外配备循环动力,以保持氮气的持续加热能力、或者持续降温能力,从而保证硫化效果。而一次胶囊硫化的过程中,涉及多次氮气压力和氮气温度的变化,因此要求配备的循环动力,首先应能适应压力和气体变化进行使用,其次要能在高压、尤其是高温环境下保持循环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适应内循环氮气压力和温度变化,并能在高压和高温环境下保持循环动力的氮气循环泵。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氮气循环泵,包括设置在循环输入管路和循环输出管路之间的泵体,所述泵体上贯穿安装有密封滑动设置的泵气活塞杆,所述泵气活塞杆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泵体内的泵气活塞,所述泵气活塞与所述泵体密封滑动连接,且所述泵气活塞将所述泵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腔壁上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腔体的腔壁上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循环输入管路之间分别管路连接有第一进气单向阀、第二进气单向阀,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循环输出管路之间分别管路连接有第一出气单向阀、第二出气单向阀;所述泵气活塞杆连接有往复泵气驱动器。
[000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往复泵气驱动器包括泵气液压缸,所述泵气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泵气活塞杆固定连接设置,所述泵气液压缸管路连接有往复控制阀、调速阀和泵气液压站。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泵气液压缸的缸筒与所述泵体之间固定连接有法兰架。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泵体包括呈筒形设置的泵壳,所述泵壳的两端分别固定密封安装有缸头,所述缸头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泵气活塞杆对应的活塞杆避让口,所述缸头位于对应的所述活塞杆避让口处分别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泵气活塞杆密封滑动连接的定位套。
[000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氮气循环泵,包括设置在循环输入管路和循环输出管路之间的泵体,所述泵体上贯穿安装有密封滑动设置的泵气活塞杆,所述泵气活塞杆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泵体内的泵气活塞,所述泵气活塞与所述泵体密封滑动连接,且所述泵气活塞将所述泵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腔壁上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腔体的腔壁上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循环输入管路之间分别管路连接有第一进气单向阀、第二进气单向
阀,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循环输出管路之间分别管路连接有第一出气单向阀、第二出气单向阀;所述泵气活塞杆连接有往复泵气驱动器。本技术所述往复泵气驱动器驱动所述泵气活塞往所述第一腔体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一腔体内受挤压的氮气,使所述第一进气单向阀关闭、使所述第一出气单向阀打开,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氮气通过所述第一出气单向阀进入所述循环输出管路;所述第二腔体内产生一定的负压作用,所述第二出气单向阀关闭、所述第二进气单向阀打开,氮气通过所述第二进气单向阀从所述循环输入管路吸入所述第二腔体。当所述往复泵气驱动器驱动所述泵气活塞返回时,所述第二进气单向阀关闭,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氮气通过所述第二出气单向阀输出至所述循环输出管路;而所述第一出气单向阀关闭、所述第一进气单向阀开启,氮气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单向阀从所述循环输入管路吸入所述第一腔体。通过所述往复泵气驱动器驱动所述泵气活塞往返动作,可补充氮气循环动力,并能形成无间歇循环供给;所述往复泵气驱动器驱动所述泵气活塞往返的速度,可适应循环管路内氮气压力变化,并能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循环动力。而本技术与氮气直接接触的部件,均容易采用耐高温材质,因而本技术可适应温度变化,并能在高温环境下保持循环动力。
附图说明
[0009]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
[001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泵气活塞向第一腔体滑动初始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泵气活塞向第二腔体滑动初始的示意图。
[0012]图中:1

泵体;11

泵壳;12

缸头;13

定位套;2

泵气活塞杆;3

泵气活塞;4

第一腔体;41

第一进气口;42

第一出气口;43

第一进气单向阀;44

第一出气单向阀;5

第二腔体;51

第二进气口;52

第二出气口;53

第二进气单向阀;54

第二出气单向阀;6

往复泵气驱动器;61

泵气液压缸;7

法兰架;91

循环输入管路;92

循环输出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14]如图1和图2所示,氮气循环泵,包括设置在循环输入管路91和循环输出管路92之间的泵体1,所述泵体1上贯穿安装有密封滑动设置的泵气活塞杆2,所述泵气活塞杆2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泵体1内的泵气活塞3,所述泵气活塞3与所述泵体1密封滑动连接。
[0015]本实施例所述泵体1包括呈筒形设置的泵壳11,所述泵壳11的两端分别固定密封安装有缸头12,所述缸头12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泵气活塞杆2对应的活塞杆避让口,所述缸头12位于对应的所述活塞杆避让口处分别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泵气活塞杆2密封滑动连接的定位套13。本实施例通过两所述定位套13,可使得所述泵气活塞杆2形成两点导向,滑动更可靠。且上述结构的泵体1,拆装非常方便,便于进行泵气活塞3等维护。
[0016]所述泵气活塞3将所述泵体1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4和第二腔体5,所述第一腔体4的腔壁上设有第一进气口41和第一出气口42,所述第二腔体5的腔壁上设有第二进气口51和第二出气口52,所述第一进气口41、所述第二进气口51与所述循环输入管路91之间分别管路连接有第一进气单向阀43、第二进气单向阀53,所述第一出气口42、所述第二出气口52与所述循环输出管路92之间分别管路连接有第一出气单向阀44、第二出气单向阀54;所述泵气活塞杆2连接有往复泵气驱动器6。
[0017]所述往复泵气驱动器6驱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氮气循环泵,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循环输入管路和循环输出管路之间的泵体,所述泵体上贯穿安装有密封滑动设置的泵气活塞杆,所述泵气活塞杆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泵体内的泵气活塞,所述泵气活塞与所述泵体密封滑动连接,且所述泵气活塞将所述泵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腔壁上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腔体的腔壁上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循环输入管路之间分别管路连接有第一进气单向阀、第二进气单向阀,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循环输出管路之间分别管路连接有第一出气单向阀、第二出气单向阀;所述泵气活塞杆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阳王京东张友京徐立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阳光盛世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