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生产用混料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090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生产用混料搅拌装置,属于混料搅拌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装置本体和盖板,所述装置本体与盖板之间设置有防粘壁取样装置,所述盖板的顶部开设有辅助孔,所述防粘壁取样装置包括U形架、取样管和防粘壁结构,所述U形架的外表面底部与盖板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该锂电池生产用混料搅拌装置,通过设置防粘壁取样装置,在螺纹杆的作用下,配合第一圆杆和第一圆盘对螺纹筒进行限位,进而可以使得螺纹筒沿着螺纹杆运动,进而使得辅助板和燕尾矩形杆可以运动,便可以带动取样管从辅助孔插入装置本体内,进而对搅拌完毕的原料进行取样,避免原料未搅拌均匀便进行取料,进而导致返工的情况。进而导致返工的情况。进而导致返工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生产用混料搅拌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混料搅拌装置
,具体为一种锂电池生产用混料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锂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混料搅拌装置。
[0003]常用的混料搅拌装置在对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后,无法了解到装置本体内部的原料的混合搅拌是否均匀合规,将原料倾倒出来后出现混合不均匀的情况就需要进行返工,十分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生产用混料搅拌装置,解决了常用的混料搅拌装置在对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后,无法了解到装置本体内部的原料的混合搅拌是否均匀合规,将原料倾倒出来后出现混合不均匀的情况就需要进行返工,十分费时费力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生产用混料搅拌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盖板,所述装置本体与盖板之间设置有防粘壁取样装置,所述防粘壁取样装置包括U形架、取样管和防粘壁结构,所述U形架的外表面底部与盖板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所述U形架的外表面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外表面顶部设置有辅助板。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辅助板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燕尾矩形杆,所述U形架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壁与燕尾矩形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螺纹筒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圆形盘,所述第一圆形盘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圆形杆,所述第一圆形杆设置在辅助板的内壁。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辅助板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辅助块,所述辅助块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圆形杆,所述U形架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二圆形杆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与第一圆孔的内壁大小和形状相适配。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取样管设置在燕尾矩形杆的底部,所述取样管的一侧开设有取料口。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防粘壁结构包括第二圆形盘和辅助杆,所述第二圆形盘与螺纹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杆设置在盖板的内壁,所述第二圆形盘的
内壁设置有第三圆形杆,所述辅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圆形盘,所述第三圆形盘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的内壁大小和形状与第三圆形杆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相适配。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辅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底部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毛刷筒,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齿环块,所述传动齿轮与齿环块之间啮合连接。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该锂电池生产用混料搅拌装置,通过设置防粘壁取样装置,在螺纹杆的作用下,配合第一圆杆和第一圆盘对螺纹筒进行限位,进而可以使得螺纹筒沿着螺纹杆运动,进而使得辅助板和燕尾矩形杆可以运动,便可以带动取样管从辅助孔插入装置本体内,进而对搅拌完毕的原料进行取样,避免原料未搅拌均匀便进行取料,进而导致返工的情况。
[0017]2、该锂电池生产用混料搅拌装置,通过设置防粘壁结构,在辅助杆的带动下,使得横板可以带动传动齿轮沿着齿环块做圆周运动的同时可以自转,进而可以带动毛刷筒运动,使得毛刷筒可以对装置本体内壁上的原料进行刮刷,避免原料粘附在内壁导致混料不均。
[0018]3、该锂电池生产用混料搅拌装置,通过设置第二圆形盘、第三圆形杆和第三圆形盘,使得第三圆形杆可以使得第二圆形盘和第三圆形盘固定,进而可以使得螺纹杆转动便可以带动第二圆形盘和第三圆形盘转动,进而带动辅助杆和传动齿轮转动,起到转动作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U形架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毛刷筒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装置本体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装置本体;2、盖板;3、防粘壁取样装置;31、U形架;32、驱动电机;33、螺纹杆;34、螺纹筒;35、辅助板;36、燕尾矩形杆;37、矩形槽;38、防粘壁结构;381、第二圆形盘;382、辅助杆;383、第三圆形杆;384、第三圆形盘;385、第二圆孔;386、横板;387、传动齿轮;388、毛刷筒;389、齿环块;39、第一圆形盘;310、第一圆形杆;311、辅助块;312、第二圆形杆;313、第一圆孔;314、取样管;315、取料口;4、辅助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5]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生产用混料搅拌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和盖板2,装置本体1与盖板2之间设置有防粘壁取样装置3,盖板2的顶部开设有辅助孔4,防粘壁取样装置3包括U形架31、取样管314和防粘壁结构38,通过设置防粘壁取样装置3,取样管314可以对装置本体1内部的原料混合情况进行取样检测,避免混合不均导致返工,防粘壁结构38可以避免原料粘附在装置本体1的内壁,U形架31的外表面底部与盖板2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U形架31的外表面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2,驱动电机32
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3,螺纹杆3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筒34,通过设置螺纹杆33和螺纹筒34,使得螺纹杆33可以带动螺纹筒34转动或者沿着螺纹杆33运动,螺纹筒34的外表面顶部设置有辅助板35。
[0026]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辅助板35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燕尾矩形杆36,U形架31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槽37,矩形槽37的内壁与燕尾矩形杆36的外表面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燕尾矩形杆36和矩形槽37,使得燕尾矩形杆36可以对辅助板35进行限位,螺纹筒34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圆形盘39,第一圆形盘39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圆形杆310,第一圆形杆310设置在辅助板35的内壁,通过设置第一圆形杆310,可以对螺纹筒34进行限位,使得螺纹筒34可以沿着螺纹杆33运动,辅助板35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辅助块311,辅助块311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圆形杆312,U形架31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圆孔313,第二圆形杆312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与第一圆孔313的内壁大小和形状相适配,通过设置第二圆形杆312,可以对辅助板35进行固定,取样管314设置在燕尾矩形杆36的底部,取样管314的一侧开设有取料口315。
[0027]具体的,如图2所示,防粘壁结构38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生产用混料搅拌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和盖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与盖板(2)之间设置有防粘壁取样装置(3),所述盖板(2)的顶部开设有辅助孔(4),所述防粘壁取样装置(3)包括U形架(31)、取样管(314)和防粘壁结构(38),所述U形架(31)的外表面底部与盖板(2)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所述U形架(31)的外表面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2),所述驱动电机(3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3),所述螺纹杆(3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筒(34),所述螺纹筒(34)的外表面顶部设置有辅助板(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生产用混料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板(35)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燕尾矩形杆(36),所述U形架(31)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槽(37),所述矩形槽(37)的内壁与燕尾矩形杆(36)的外表面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生产用混料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筒(34)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圆形盘(39),所述第一圆形盘(39)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圆形杆(310),所述第一圆形杆(310)设置在辅助板(35)的内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生产用混料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板(35)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辅助块(311),所述辅助块(311)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钢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诺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