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承插柔性连接钢带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0823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带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承插柔性连接钢带管,包括第一钢带管、第二钢带管、中部承管、第一承管和第二承管,第一钢带管的一端螺纹连接于其中一个中管承口内壁,第二钢带管的一端螺纹连接于另外一个中管承口内壁,第一承管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承托管接口,第二承管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承管接口,第一承托管接口和第二承管接口内壁均开设有螺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中管密封垫圈和第二中管密封垫圈对连通后的第一钢带管和第二钢带管形成密封状态,同时第一中管密封垫圈和第二中管密封垫圈也能够对连接的整体形成缓冲和减震功能,进而提升柔性连接的效果,且也能够应对一定的波动,提升使用安全性。提升使用安全性。提升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承插柔性连接钢带管


[0001]本技术涉及钢带管
,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承插柔性连接钢带管。

技术介绍

[0002]授权公告号CN208855089U,一种注塑承插柔性连接钢带管,所述柔性连接钢带管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钢带管主体,所述钢带管主体端部注塑有承插口,所述承插口包括分布于钢带管主体两端的承口和插口,所述钢带管主体的承口和插口位置处均设有阶梯结构。本技术提供一种注塑承插柔性连接钢带管,通过所述钢带管主体端部注塑有承插口,所述承插口包括分布于钢带管主体两端的承口和插口,所述钢带管主体的承口和插口位置处均设有阶梯结构的设置。
[0003]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注塑承插柔性连接钢带管,便于两个或若干注塑承插柔性连接钢带管的阶梯密封连接,但是,由于其结构的限制,导致在实际使用中仅仅是通过钢带管硬性连接方式,导致钢带管不具备柔性效果,进而容易使得钢带管脱落,影响使用。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注塑承插柔性连接钢带管。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注塑承插柔性连接钢带管,包括第一钢带管、第二钢带管、中部承管、第一承管和第二承管;
[0008]所述中部承管两端均设置有中管承口,所述第一钢带管的一端螺纹连接于其中一个中管承口内壁,所述第二钢带管的一端螺纹连接于另外一个所述中管承口内壁,所述第一钢带管和第二钢带管远离中部承管端的外壁设置有凸圈,所述第一承管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承托管接口,所述第二承管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承管接口,所述第一承托管接口和第二承管接口内壁均开设有螺牙。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凸圈外壁均开设有螺牙,其中一个所述凸圈外壁与第一承托管接口内壁螺纹连接,另外一个所述凸圈外壁与第二承管接口内部螺纹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钢带管端部与其中一个所述中管承口内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中管密封垫圈,所述第二钢带管端部与另外一个所述中管承口内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中管密封垫圈。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其中一个所述凸圈端部与第一承托管接口内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凸圈密封垫,另外一个所述凸圈端部与第二承管接口内内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凸圈密封垫。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承托管接口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一
外接管,所述第二承托管接口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外接管,所述第一外接管管口与第一承托管接口内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项圈,所述第二外接管管口与第二承托管接口内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项圈。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注塑承插柔性连接钢带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该注塑承插柔性连接钢带管,通过设置有中部承管,第一钢带管端部与其中一个所述中管承口内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中管密封垫圈,所述第二钢带管端部与另外一个所述中管承口内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中管密封垫圈,能够通过设置的第一中管密封垫圈和第二中管密封垫圈对连通后的第一钢带管和第二钢带管形成密封状态,同时第一中管密封垫圈和第二中管密封垫圈也能够对连接的整体形成缓冲和减震功能,进而提升柔性连接的效果,且也能够应对一定的波动,提升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注塑承插柔性连接钢带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注塑承插柔性连接钢带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注塑承插柔性连接钢带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第一钢带管;2、第二钢带管;3、中部承管;4、第一承管;5、第二承管;6、凸圈;7、第一中管密封垫圈;8、第二中管密封垫圈;9、第一凸圈密封垫;10、第二凸圈密封垫;11、第一外接管;12、第二外接管;13、第一密封项圈;14、第二密封项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请参照图1

3,一种注塑承插柔性连接钢带管,包括第一钢带管1、第二钢带管2、中部承管3、第一承管4和第二承管5;
[0022]所述中部承管3两端均设置有中管承口,所述第一钢带管1的一端螺纹连接于其中一个中管承口内壁,所述第二钢带管2的一端螺纹连接于另外一个所述中管承口内壁,所述第一钢带管1和第二钢带管2远离中部承管3端的外壁设置有凸圈6,所述第一承管4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承托管接口,所述第二承管5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承管接口,所述第一承托管接口和第二承管接口内壁均开设有螺牙。
[0023]所述凸圈6外壁均开设有螺牙,其中一个所述凸圈6外壁与第一承托管接口内壁螺纹连接,另外一个所述凸圈6外壁与第二承管接口内部螺纹连接。
[0024]所述第一钢带管1端部与其中一个所述中管承口内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中管密封
垫圈7,所述第二钢带管2端部与另外一个所述中管承口内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中管密封垫圈8。
[0025]其中一个所述凸圈6端部与第一承托管接口内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凸圈密封垫9,另外一个所述凸圈6端部与第二承管接口内内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凸圈密封垫10。
[0026]所述第一承托管接口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一外接管11,所述第二承托管接口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外接管12,所述第一外接管11管口与第一承托管接口内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项圈13,所述第二外接管12管口与第二承托管接口内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项圈14。
[0027]本技术中,使用时,通过设置有中部承管3,第一钢带管1端部与其中一个中管承口内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中管密封垫圈7,第二钢带管2端部与另外一个中管承口内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中管密封垫圈8,能够通过设置的第一中管密封垫圈7和第二中管密封垫圈8对连通后的第一钢带管1和第二钢带管2形成密封状态,同时第一中管密封垫圈7和第二中管密封垫圈8也能够对连接的整体形成缓冲和减震功能,进而提升柔性连接的效果,且也能够应对一定的波动,提升使用安全性。
[00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承插柔性连接钢带管,包括第一钢带管(1)、第二钢带管(2)、中部承管(3)、第一承管(4)和第二承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承管(3)两端均设置有中管承口,所述第一钢带管(1)的一端螺纹连接于其中一个中管承口内壁,所述第二钢带管(2)的一端螺纹连接于另外一个所述中管承口内壁,所述第一钢带管(1)和第二钢带管(2)远离中部承管(3)端的外壁设置有凸圈(6),所述第一承管(4)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承托管接口,所述第二承管(5)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承管接口,所述第一承托管接口和第二承管接口内壁均开设有螺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承插柔性连接钢带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圈(6)外壁均开设有螺牙,其中一个所述凸圈(6)外壁与第一承托管接口内壁螺纹连接,另外一个所述凸圈(6)外壁与第二承管接口内部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承插柔性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茂盛朱红英
申请(专利权)人:龙口市山利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