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三轴向反射面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0607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三轴向反射面织物,包括两两交织的第一纤维束、第二纤维束、第三纤维束,三种纤维束形成若干规则排列且形状大小相同的六边形孔,任意纤维束均是由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纤维丝编织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若干平行的纤维丝的设置,使单根纤维丝之间不折叠而形成纤维束,减轻了纤维束重量的同时,提高了纤维的强度,从而提高织物的强度,同时,六边形孔的形成更利于曲面产品和超轻产品的铺层,减少织物的变形量,增加产品性能稳定性,即可在外张力、内张力、垂直受力、水平受力中立即恢复,甚至在接近断裂点时也可以恢复,具有同向受力均匀,增加剪切强度,提高模量和抗撕裂性能。性能。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纤维三轴向反射面织物


[0001]本技术涉及碳纤维领域,尤其涉及到碳纤维织物
,具体是指碳纤维三轴向反射面织物。

技术介绍

[0002]碳纤维织物由于其存在的优异性能,被广泛的应用在运动领域的高端产品以及航空航天工业领域,传统碳纤维织物的经纬纤维束都是通过单根纤维丝经垂直或其他角度编织而成,增加了纤维束重量的同时,单根纤维丝之间经折叠后,会使纤维丝强度下降,从而使纤维束的强度下降,造成织物的强度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碳纤维三轴向反射面织物,减轻了纤维束重量的同时,提高了纤维的强度,从而提高织物的强度。
[0004]本技术设计碳纤维三轴向反射面织物,包括两两交织的第一纤维束、第二纤维束、第三纤维束,三种纤维束形成若干规则排列且形状大小相同的六边形孔,任意纤维束均是由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纤维丝编织而成。
[0005]本技术通过若干平行的纤维丝的设置,使单根纤维丝之间不折叠而形成纤维束,减轻了纤维束重量的同时,提高了纤维的强度,从而提高织物的强度,同时,六边形孔的形成更利于曲面产品和超轻产品的铺层,减少织物的变形量,增加产品性能稳定性,即可在外张力、内张力、垂直受力、水平受力中立即恢复,甚至在接近断裂点时也可以恢复,具有同向受力均匀,增加剪切强度,提高模量和抗撕裂性能。
[0006]作为优化,所述第一纤维束倾斜角度为60
°
,第二纤维束的倾斜角度为

60
°
,第三纤维束的倾斜角度为0<br/>°
,第一纤维束的宽度、第二纤维束的宽度、第三纤维束的宽度均相同。
[0007]本优化方案便于三种纤维束各自分别编织,同时也便于三种纤维束编织成高强度的织物。
[0008]作为优选,第一纤维束位于第二纤维束下方,且位于第三纤维束上方;第二纤维束位于第三纤维束下方。
[0009]本优选方案通过限定第一纤维束、第二纤维束、第三纤维束位置的设定,从而形成稳定的编织规则,同时也便于织物的整体强度。
[0010]作为优选,所述六边形孔为正六边形。本优选方案通过正六边形的设置,增强织物的强度。
[0011]作为优选,若干第一纤维束、若干第二纤维束、若干第三纤维束均等距排布,相邻两个第一纤维束之间的垂直距离、相邻两个第二纤维束之间的垂直距离、相邻两个第三纤维束之间的垂直距离均相同。
[0012]本优选方案的设置,限定了每条纤维束的位置,从而便于生成统一的模具,同时也
便于正六边形的编织,方便织物的编织。
[0013]作为优选,三种纤维束还形成位于六边形孔外侧的且分别与六边形的六个边对应设置的六个三角形孔,六个三角形孔均为正三角形,且六个三角形孔的边长相等,对应设置的六边形孔边与三角形孔边为同一个纤维束。
[0014]本优选方案通过三角形孔的设置,进一步减轻织物重量。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若干平行的纤维丝的设置,使单根纤维丝之间不折叠而形成纤维束,减轻了纤维束重量的同时,提高了纤维的强度,从而提高织物的强度,同时,六边形孔的形成更利于曲面产品和超轻产品的铺层,减少织物的变形量,增加产品性能稳定性,即可在外张力、内张力、垂直受力、水平受力中立即恢复,甚至在接近断裂点时也可以恢复,具有同向受力均匀,增加剪切强度,提高模量和抗撕裂性能;通过第一纤维束、第二纤维束、第三纤维束的设置,便于三种纤维束各自分别编织,同时也便于三种纤维束编织成高强度的织物。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18]参照附图1,本技术碳纤维三轴向反射面织物,包括两两交织的第一纤维束、第二纤维束、第三纤维束,若干第一纤维束、若干第二纤维束、若干第三纤维束均等距排布,相邻两个第一纤维束之间的垂直距离、相邻两个第二纤维束之间的垂直距离、相邻两个第三纤维束之间的垂直距离均相同。
[0019]第一纤维束、第二纤维束、第三纤维束均由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纤维丝编织而成,纤维丝包括碳纤维丝,所述第一纤维束倾斜角度为60
°
,第二纤维束的倾斜角度为

60
°
,第三纤维束的倾斜角度为0
°
,第一纤维束的宽度、第二纤维束的宽度、第三纤维束的宽度均相同。
[0020]第一纤维束位于第二纤维束下方,第一纤维束位于第三纤维束上方,第二纤维束位于第三纤维束下方。
[0021]经编织后,第一纤维束、第二纤维束、第三纤维束形成若干规则排布的正六边形,正六边形相对设置的两个边为两个相邻的同纤维束,即正六边形的六个边依次为一条第一纤维束、一条第二纤维束、一条第三纤维束、另一条第一纤维束、另一条第二纤维束、另一条第三纤维,其中一条第一纤维束与另一条第一纤维束相邻,一条第二纤维束与另一条第二纤维束相邻,一条第三纤维束与另一条第三纤维束相邻。
[0022]第一纤维束、第二纤维束、第三纤维束还形成位于六边形孔外侧且分别与六边形的六个边对应设置的六个三角形孔,六个三角形孔均为正三角形,且六个三角形孔的边长相等,对应设置的六边形孔边与三角形孔边为同一个纤维束。
[0023]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技术的宗旨,也应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碳纤维三轴向反射面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两交织的第一纤维束、第二纤维束、第三纤维束,三种纤维束形成若干规则排列且形状大小相同的六边形孔,任意纤维束均是由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纤维丝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纤维束倾斜角度为60
°
,第二纤维束的倾斜角度为

60
°
,第三纤维束的倾斜角度为0
°
,第一纤维束的宽度、第二纤维束的宽度、第三纤维束的宽度均相同;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锐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