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减少幼鱼幼虾比例的张网网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9460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效减少幼鱼幼虾比例的张网网囊,包括圆柱形的主网囊,所述主网囊的前端为开口端,所述主网囊包括前上方网囊、前下方网囊和尾部网囊;所述张网网囊还具有圆台框,所述圆台框包括竖向设置的圆环形的开口端骨架、竖向设置的圆环形的尾端骨架以及连接所述开口端骨架和尾端骨架的连接骨架,所述圆台框嵌入式安装在所述主网囊内;所述尾端骨架在中心区域张拉有一张尾端网片;所述圆台框在水平中心面的中心区域张拉有一张分离网片,所述分离网片水平设置,分离网片的网目数自开口端骨架向尾端骨架逐渐减少。该网囊既能实现小个体鱼虾类的逃逸,又能保证不损失其他经济渔获的产量。获的产量。获的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效减少幼鱼幼虾比例的张网网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捕捞装置,具体是指一种有效减少幼鱼幼虾比例的张网网囊。

技术介绍

[0002]张网主要铺设在鱼虾类繁育场所和洄游通道上,属于被动型渔具。因其网目尺寸小、选择性差,造成幼鱼、虾的兼捕和抛弃问题非常严重。
[0003]目前,国外已有10多个国家在拖网渔业中强制使用分离栅等选择性装置,而国内对副渔获物的认识不足,选择性装置的研发及使用十分有限,且多用于拖网渔业,用于张网渔业的选择性装置极少。拖网是依靠渔船拖曳网具在海中进行作业,属于主动型渔具。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张网渔业由于流速大小和方向多变,大部分拖网的选择性装置在张网渔业中使用时,会发生网囊旋转的现象,以至于失去效果。
[0004]因此,针对张网渔具作业,开发具有高选择性、有效减少幼鱼比例的网囊十分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减少幼鱼幼虾比例的张网网囊,该网囊既能实现小个体鱼虾类的逃逸,又能保证不损失其他经济渔获的产量。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有效减少幼鱼幼虾比例的张网网囊,包括圆柱形的主网囊,所述主网囊的前端为开口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网囊包括位于网囊前部上方的具有方形网目的前上方网囊、位于网囊前部下方的具有菱形网目的前下方网囊和位于网囊尾部的侧面具有菱形网目的尾部网囊;所述张网网囊还具有圆台框,所述圆台框包括竖向设置的圆环形的开口端骨架、竖向设置的圆环形的尾端骨架以及连接所述开口端骨架和尾端骨架的连接骨架,开口端骨架所围的圆面积大于尾端骨架所围的圆面积,所述圆台框嵌入式安装在所述主网囊内,安装后圆台框的开口端骨架位于主网囊的开口处;所述尾端骨架在中心区域张拉有一张尾端网片;所述圆台框在水平中心面的中心区域张拉有一张分离网片,所述分离网片水平设置,分离网片的网目数自开口端骨架向尾端骨架逐渐减少。
[0007]在张网作业过程中,通过渔网网身进入主网囊内的鱼和虾在水流作用下逐渐向网囊尾部移动,水平设置的分离网片在水流作用下会产生轻微抖动,并引起水流变化。
[0008]当虾感触到水流变化时,会产生向上弹跳的行为习性,而进入圆台上部,部分虾类沿着网囊上部的方形网目继续向后移动,进而小个体虾类就可以从方形网目逃离,部分虾类沿着分离网片继续向后移动,接触尾端网片,或沿着方形网目一侧继续向后移动,或回流沿着方形网目一侧向网身方向移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接触方形网目网囊,从而实现小个体虾类逃逸。
[0009]当鱼感触到水流变化后,大部分鱼类会产生下潜的行为习性,而进入圆台下部,部分鱼类沿着网囊下部的菱形网目向后移动,进而小个体鱼类就会从菱形网目逃逸,部分鱼
类沿着分离网片一侧继续向后移动,接触尾端网片,或沿着菱形网目一侧继续向后移动,或回流沿着菱形网目向网身方向移动,可以最大程度上接触菱形网目网囊,从而实现小个体鱼类逃逸。
[0010]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主网囊还包括位于网囊上部和下部的拉索,所述拉索为聚乙烯绳,直径6mm,长1.5m。
[001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前上方网囊的方形网目的横向网目数为100目,纵向网目数为216目,网目尺寸为25mm。
[0012]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前下方网囊的菱形网目的横向网目数为43目,横向缩结系数为0.837,纵向网目数为141目,网目尺寸为35mm。
[0013]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尾部网囊的菱形网目的横向网目数为214目,横向缩结系数为0.40,纵向网目数为29目,网目尺寸为35mm。
[0014]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尾部网囊与所述前上方网囊、所述前下方网囊采用聚乙烯绳对接捆扎,该聚乙烯绳的直径为16mm。
[0015]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开口端骨架和尾端骨架均采用直径为20mm的PPR管制成,其中,开口端骨架所围的圆直径为0.8m,尾端骨架所围的圆直径为0.7m,开口端骨架的中心点与尾端骨架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1m,所述连接骨架为三根直径为10mm的PPR管,三根连接骨架均匀设置,三根连接骨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开口端骨架和尾端骨架通过热融成型固定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可以做如下改进:所述开口端骨架外还设置一直径为6mm的环形钢索,所述环形钢索与所述开口端骨架、连接骨架以及主网囊的开口端通过绳索相捆扎固定。
[001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尾端网片为圆形网片,尾端网片具有菱形网目,尾端网片最大中心处横向网目数为194目,网目尺寸为15mm,装配时横向缩结系数为0.2~0.3。
[0018]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分离网片具有菱形网目,开口端骨架处横向网目数为133目,尾端骨架处横向网目数为117目,纵向网目数为41目,网目尺寸为25mm,装配时横向缩结系数为0.2~0.3。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张网网囊通过增设与主网囊的前上方网囊和前下方网囊相连通的圆台框,利用虾类和鱼类在分离网片前的行为差异,将鱼类和虾类分别分离进入相应网囊,方形网目网囊对于虾类逃逸效果较好,菱形网目网囊对于侧扁形鱼类逃逸效果较好,可以保证鱼虾类在最大程度上接触相对应的网囊,既能实现小个体鱼虾类的逃逸,又能保证不损失其他经济渔获的产量。
[0020]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张网网囊既能分离张网网内的鱼和虾,又能提高幼鱼和幼虾的逃逸的张网网囊,从而有效解决张网选择性差、幼鱼比例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有效减少幼鱼幼虾比例的张网网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有效减少幼鱼幼虾比例的张网网囊的截面示意图,显示分离网片的位置;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有效减少幼鱼幼虾比例的张网网囊中圆台框的侧视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主网囊;
ꢀꢀꢀ
11、前上方网囊;
ꢀꢀꢀ
12、前下方网囊;
ꢀꢀ
13、尾部网囊;
[0027]2、圆台框;
ꢀꢀꢀ
21、开口端骨架;
ꢀꢀꢀ
22、尾端骨架;
ꢀꢀꢀꢀ
23、连接骨架;
[0028]3、拉索;
ꢀꢀꢀꢀ
4、尾端网片;
ꢀꢀꢀꢀ
5、分离网片;
ꢀꢀꢀꢀꢀ
6、渔网网身。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有效减少幼鱼幼虾比例的张网网囊,包括圆柱形的主网囊1,主网囊1的前端为开口端,主网囊1的开口端与渔网网身6相连接,主网囊1包括位于网囊前部上方的具有方形网目的前上方网囊11、位于网囊前部下方的具有菱形网目的前下方网囊12和位于网囊尾部的侧面具有菱形网目的尾部网囊13;张网网囊还具有圆台框2,圆台框2包括竖向设置的圆环形的开口端骨架21、竖向设置的圆环形的尾端骨架22以及连接开口端骨架21和尾端骨架22的连接骨架23,开口端骨架21所围的圆面积大于尾端骨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效减少幼鱼幼虾比例的张网网囊,包括圆柱形的主网囊(1),所述主网囊(1)的前端为开口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网囊(1)包括位于网囊前部上方的具有方形网目的前上方网囊(11)、位于网囊前部下方的具有菱形网目的前下方网囊(12)和位于网囊尾部的侧面具有菱形网目的尾部网囊(13);所述张网网囊还具有圆台框(2),所述圆台框(2)包括竖向设置的圆环形的开口端骨架(21)、竖向设置的圆环形的尾端骨架(22)以及连接所述开口端骨架(21)和尾端骨架(22)的连接骨架(23),开口端骨架(21)所围的圆面积大于尾端骨架(22)所围的圆面积,所述圆台框(2)嵌入式安装在所述主网囊(1)内,安装后圆台框(2)的开口端骨架(21)位于主网囊(1)的开口处;所述尾端骨架(22)在中心区域张拉有一张尾端网片(4);所述圆台框(2)在水平中心面的中心区域张拉有一张分离网片(5),所述分离网片(5)水平设置,分离网片(5)的网目数自开口端骨架(21)向尾端骨架(22)逐渐减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减少幼鱼幼虾比例的张网网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网囊(1)还包括位于网囊上部和下部的拉索(3),所述拉索(3)为聚乙烯绳,直径6mm,长1.5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减少幼鱼幼虾比例的张网网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上方网囊(11)的方形网目的横向网目数为100目,纵向网目数为216目,网目尺寸为2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减少幼鱼幼虾比例的张网网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方网囊(12)的菱形网目的横向网目数为43目,横向缩结系数为0.837,纵向网目数为141目,网目尺寸为3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减少幼鱼幼虾比例的张网网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网囊(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磊陈作志张鹏杨炳忠李杰王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