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在集鱼平台上的捕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5991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在集鱼平台上的捕鱼装置,包括:设置在集鱼平台流道内的集鱼箱、诱鱼灯和造瀑机构,集鱼箱入口一侧设有多个倒须口,集鱼箱整体呈网状结构,底部四周设置有密闭挡板,集鱼箱位于上游位置,集鱼箱入口位于集鱼箱靠近下游的一侧,所述造瀑机构用于在集鱼箱入口一侧制造小型瀑布;该用在集鱼平台上的捕鱼装置利用鱼类喜氧,且洄游时会跳跃瀑布的习性,用小型瀑布及诱鱼灯同时吸引鱼类,并用小型瀑布引诱其跳入集鱼箱中,大大提高了诱鱼集鱼效果。高了诱鱼集鱼效果。高了诱鱼集鱼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在集鱼平台上的捕鱼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捕鱼
,具体涉及一种用在集鱼平台上的捕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落实流域生态环保战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减小水电站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需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江大河水电站坝上坝下鱼类基因资源交流,因此,鱼类捕捞过坝一直是水电站环保工作中的重点,集运鱼系统也应运而生。
[0003]传统的集运鱼系统主要由下行集鱼系统、上行集鱼系统和转运系统组成。下行集鱼系统和上行集鱼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上行集鱼系统主要由集鱼平台、深水网箔、视频监测系统、水下监测系统、系泊设施、转运设施组成。上行集鱼系统运行过程中,实际集鱼诱鱼措施单一(只采用诱鱼灯),集鱼效果不佳,因此,急需探寻有效的措施提高诱鱼集鱼效果,使集运鱼系统发挥其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用在集鱼平台上的捕鱼装置,借助鱼类趋光性和逆流而上的习性诱鱼进箱,解决了集鱼平台集鱼过程中集鱼效果差的问题。
[0005]具体地,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用在集鱼平台上的捕鱼装置,包括:设置在集鱼平台流道内的集鱼箱、造瀑机构和诱鱼灯,所述集鱼箱入口一侧设有多个倒须口;所述集鱼平台流道贯通设置在集鱼平台上,其具有水流入口和水流出口,江水自上游的水流入口流入,并从下游的水流出口流出;所述造瀑机构设置在所述集鱼平台内,用于在所述集鱼箱入口一侧制造小型瀑布;所述集鱼箱位于上游位置,集鱼箱入口位于集鱼箱靠近下游的一侧,所述集鱼箱整体呈网状结构,底部四周设置有密闭挡板。
[0007]进一步地,所述造瀑机构包括:
[0008]出水机构,位于所述集鱼箱入口一侧,且高度高于水面高度;
[0009]集水机构,与所述出水机构连通,用于收集江水,并为所述出水机构提供水流;所述集水机构内的水流从出水机构的出口流出;
[0010]堰头流道,位于所述集鱼箱入口一侧,整体呈弧状,其顶端与所述出水机构的出口平滑连接,水流沿所述堰头流道的弧面向下流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堰头流道的溢流面水平夹角为45
°‑
70
°

[0012]进一步地,所述出水机构包括内导流管及套在所述内导流管上的外控制管,所述内导流管与集水机构连通,所述外控制管的端部通过连接块与所述内导流管转动连接,所述内导流管和外控制管上均设有出水槽孔,所述内导流管和外控制管上的出水槽孔均设有两条,所述外控制管用于调整内导流管上的出水槽孔的大小。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外控制管上设有操作手柄。
[0014]进一步地,所述集鱼箱入口一侧设有透明支撑板,所述透明支撑板上设有与所述
倒须口相适配的进鱼孔,所述堰头流道和出水机构位于所述透明支撑板顶部。
[0015]进一步地,所述集鱼箱靠近所述出水机构一侧的顶部设有柔性挡板,所述柔性挡板倾斜布置,用于防止鱼从集鱼箱中跳出。
[0016]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机构包括:水泵和固定在所述集鱼平台流道内壁上的集水箱,所述水泵与集水箱通过输水管连通,所述集水箱通过导水管与出水机构连通,所述集水箱上设有溢水孔,所述输水管的出口端设有用于降低水流流速的稳流机构。
[0017]进一步地,所述输水管的出口段呈竖直状,所述稳流机构包括:呈层状结构的外壳及螺旋流道盘,所述外壳及螺旋流道盘的外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所述螺旋流道盘与所述输水管固定连接,其上设有多个用于过水的通孔,水流自螺旋流道盘上层向下层流动;所述外壳层与层之间设有多个孔口。
[0018]进一步地,所述集鱼平台流道内壁上设有第一八字门和第二八字门,所述第一八字门靠近所述集鱼平台流道的水流出口,所述第二八字门靠近所述集鱼箱,且束口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八字门的束口宽度。
[001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0020]集鱼平台内部流道头尾通透,置于自然河道中,集鱼箱位于上游位置,集鱼箱入口位于集鱼箱靠近下游的一侧,鱼类逆流而上。由造瀑机构在集鱼箱入口处制造小型瀑布,小型瀑布造成的水的流动会使空气中的氧气与水结合,氧气量更充足,可以吸引鱼类聚集,一部分鱼类在诱鱼灯的引诱下,从倒须口进入集鱼箱,还有一部分鱼类由于其习性的影响,会跳跃翻过瀑布,进入到集鱼箱中。
[0021]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提供的用在集鱼平台上的捕鱼装置,有效借助鱼类洄游及喜氧的天性,利用小型瀑布及诱鱼灯同时吸引鱼类,大大提高了诱鱼集鱼效果,为帮助鱼类跨越大坝提供有力支持。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实施例1中的用在集鱼平台上的捕鱼装置的立体图;
[0024]图2为实施例1中的用在集鱼平台上的捕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实施例1中的用在集鱼平台上的捕鱼装置的俯视图;
[0026]图4为实施例1中的稳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实施例1中的稳流机构的剖面图;
[0028]图6为实施例1中的出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实施例1中的出水机构调整时的截面示意图;
[0030]图8为实施例1中的用在集鱼平台上的捕鱼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0031]附图标记:
[0032]1‑
集鱼平台流道;21

第一八字门;22

第二八字门;3

集鱼箱;31

倒须口;32

诱鱼灯;33

密闭挡板;4

透明支撑板;5

集水机构;51

安装板;52

输水管;53

集水箱;531

溢水孔;54

稳流机构;541

螺旋流道盘;542

通孔;543

外壳;544

孔口;6

出水机构;61

外控制管;62

内导流管;63

操作手柄;64

连接块;65

出水槽孔;7

堰头流道;8

导水管;9

柔性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实施例1
[0035]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在集鱼平台上的捕鱼装置,包括:设置在集鱼平台流道1内的集鱼箱3、第一八字门21和第二八字门22,集鱼平台流道1贯通设置在集鱼平台上,其具有水流入口和水流出口,江水自上游的水流入口流入,并从下游的水流出口流出。集鱼箱3位于上游位置。鱼类自下游的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在集鱼平台上的捕鱼装置,包括:设置在集鱼平台流道内的集鱼箱及诱鱼灯,所述集鱼箱入口一侧设有多个倒须口;所述集鱼平台流道贯通设置在集鱼平台上,其具有水流入口和水流出口,江水自上游的水流入口流入,并从下游的水流出口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捕鱼装置还包括:造瀑机构,设置在所述集鱼平台内,用于在所述集鱼箱入口一侧制造小型瀑布;所述集鱼箱位于上游位置,集鱼箱入口位于集鱼箱靠近下游的一侧,所述集鱼箱整体呈网状结构,底部四周设置有密闭挡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在集鱼平台上的捕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瀑机构包括:出水机构,位于所述集鱼箱入口一侧,且高度高于水面高度;集水机构,与所述出水机构连通,用于收集江水,并为所述出水机构提供水流;所述集水机构内的水流从出水机构的出口流出;堰头流道,位于所述集鱼箱入口一侧,整体呈弧状,其顶端与所述出水机构的出口平滑连接,水流沿所述堰头流道的弧面向下流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在集鱼平台上的捕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堰头流道的溢流面水平夹角为45
°‑
70
°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在集鱼平台上的捕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机构包括内导流管及套在所述内导流管上的外控制管,所述内导流管与集水机构连通,所述外控制管的端部通过连接块与所述内导流管转动连接,所述内导流管和外控制管上均设有出水槽孔,所述内导流管和外控制管上的出水槽孔均设有两条,所述外控制管用于调整内导流管上的出水槽孔的大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智敏黄永国邹圣增韦向星贾思旭李继生陈伟曹一凡李波薄明辉周艳和陆观娇肖文飞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