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载防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904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载防晒装置,旨在提供一种遮阳面积大、无须拆除、收纳后为硬顶结构、还适合低速行使的车辆实现遮阳的汽车车载防晒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底座、撑开机构、防晒布料;所述撑开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撑开机构用于撑开或收起所述防晒布料,所述防晒布料完全展开后呈矩形,所述防晒布料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矩形活动防晒板,四个所述矩形活动防晒板与所述撑开机构连接,所述撑开机构带动四个所述矩形活动防晒板向所述防晒布料中心靠拢后,四个所述矩形活动防晒板拼成一个矩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汽车车载防晒装置的技术领域。域。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车载防晒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晒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车载防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测试表明,汽车长时间暴露在室外40℃的阳光下,车内温度在70℃以上,最高温度可达90℃。为了防止汽车被太阳暴晒,市面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汽车防晒遮阳装置。
[0003]公开号为CN207519762U的中国专利文献,其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汽车防晒装置,该汽车防晒装置固定在汽车车顶上,包括伞杆、伞骨和上下双层的伞面;伞杆底部固定在车顶上,在伞杆内设置有丝杆螺母结构;伞骨包括若干根第一支撑辐条,第一支撑辐条的一端铰接在丝杆螺母结构的螺母上,各第一支撑辐条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撑开辐条,且在第一支撑辐条的中部还铰接有第二支撑辐条,第二支撑辐条的另一端铰接在伞杆顶部,且各第二支撑辐条中部还铰接有第二撑开辐条;上层的伞面固定在第二支撑辐条以及第二支撑辐条的上半部分,下层的环状伞面固定在第一撑开辐条以及第一支撑辐条末端。该汽车防晒装置为了实现更大的遮阳面积,则需要增加伞面的面积。伞面的面积增加后,伞杆的高度必然就需要增加,同时该汽车防晒装置合起后仍然处于松散状态,无法紧固在车顶上。由此可见该汽车防晒装置并不适合长时间安装在车顶,在车辆行驶前需要将该汽车防晒装置拆除,使用不方便。
[0004]公开号为CN203651421U的中国专利文献,其公开了一种带遮阳装置的车顶行李架,包括车顶旅行架,所述的车顶旅行架上设置有行李架,所述的行李架上设置有遮阳装置,所述的遮阳装置包括固定壳、收纳卷取装置和遮阳卷帘,所述的固定壳上设置有卷帘收放口,所述的收纳卷取装置设置在固定壳内部并与固定壳转动连接,所述的遮阳卷帘卷设在收纳卷取装置上,并且遮阳卷帘的自由端穿过卷帘收放口设置在固定壳的外部,遮阳卷帘自由端设置有吸铁件。该带遮阳装置的车顶行李架通过卷帘遮住车窗,防止阳光通过车窗进入车内,具有一定的遮阳效果,但是车顶仍然会接收大面积的太阳光照,而且在车辆行使前需要将遮阳卷帘卷收起,以免影响驾驶视线,在车辆行使过程中是无法使用遮阳功能的。
[0005]公开号为CN203600967U的中国专利文献,其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动遮阳伞,包括用于展开/收拢遮阳伞的折扇形结构、位于折扇形结构内用于驱使折扇形结构转动的驱动机构、位于折扇形结构与驱动机构间传递转动的传动齿轮,该新型电动遮阳伞安装于汽车顶部的行旅安装架上。该新型电动遮阳伞的遮阳面积小,一般只能遮挡车顶,对于汽车前后挡风玻璃则无法遮挡,如专利文献附图7所示;若需要全车遮挡,则需要安装两个该新型电动遮阳伞,如专利文献附图10所示,增加了用户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遮阳面积大、无须拆除、收纳后为硬顶结构、还适合低速行使的车辆实现遮阳的汽车车载防晒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底座、撑开机构、防晒布料;所述撑开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撑开机构用于撑开或收起所述防晒布料,所述防晒布料完全展开后呈矩形,所述防晒布料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矩形活动防晒板,四个所述矩形活动防晒板与所述撑开机构连接,所述撑开机构带动四个所述矩形活动防晒板向所述防晒布料中心靠拢后,四个所述矩形活动防晒板拼成一个矩形板。本专利技术采用水平撑开的方式,同时采用软硬材料的结合,所述防晒布料的四个角被撑开后能形成较大的遮阳面积,当所述矩形活动防晒板向所述防晒布料中心靠拢后,中间的软性防晒布料又能收起,四个所述矩形活动防晒板又拼成一个矩形板硬顶,在硬顶上面还可以实现货物的运送,在汽车使用过程中无须将本本专利技术拆除。同时还适合低速行使的车辆使用,比如驾校车辆,行使速度不快,在教练车上使用本专利技术后可以不用开启空调,学员和教练都可以承受,能有效节约燃油,降低教学成本。
[0008]进一步,所述防晒布料位于所述撑开机构的正上方,所述撑开机构包括支撑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第四导轨;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二导轨、所述第三导轨、所述第四导轨环绕所述支撑台顺时针分布;所述第一导轨的一端、所述第二导轨的一端、所述第三导轨的一端、所述第四导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台上;所述第一导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导轨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导轨的另一端、所述第四导轨的另一端分别朝向所述防晒布料的四个角且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二导轨、所述第三导轨、所述第四导轨上均滑动设置有滑动块,四个所述滑动块上均设置立柱,四个所述矩形活动防晒板分别与四个所述滑动块连接;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电机,所述撑开机构还包括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一螺杆、第二螺杆,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上均设有滑槽;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推杆的中部和所述第二推杆的中部,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螺杆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螺杆或所述第二螺杆;所述第二导轨和所述第三导轨两者的滑动块上的立柱均位于所述第一推杆的滑槽内,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四导轨两者的滑动块上的立柱均位于所述第二推杆的滑槽内。当需要撑开所述防晒布料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转动,由于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不发生轴向运动,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不发生旋转,那么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将分别带动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向外运动,所述立柱在所述滑槽发生滑动并带动四个所述矩形活动防晒板向斜方向运动,直至所述防晒布料被完全撑开,所述电机停止运动。当需要对所述防晒布料进行收纳时,所述电机反向转动,那么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将分别带动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向内运动,所述立柱在所述滑槽发生滑动并带动四个所述矩形活动防晒板向斜方向运动,直至四个所述矩形活动防晒板向所述防晒布料中心靠拢后并拼成一个矩形板硬顶后,所述电机停止运动。
[0009]进一步,所述底座包括前支撑座和后支撑座,所述前支撑座和所述后支撑座平行设置,所述前支撑座的两端和所述后支撑座的两端均设有与汽车行李架相适配的卡口。通过所述卡口的设计,能使所述前支撑座和所述后支撑座更加方便地安装在汽车行李架上。
[0010]进一步,所述滑动块呈长条形,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第三导轨上、所述第四导轨上均设有前后贯通的滑块槽,四个长条形的所述滑动块分别位于所述第
一导轨、所述第二导轨、所述第三导轨、所述第四导轨四者的滑块槽内。长条形的所述滑动块可以为伸缩杆,直接嵌套在前后贯通的滑块槽内,在电机的驱动下实现伸缩。
[0011]进一步,所述底座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杆末端和所述第二螺杆末端相适配的第一螺杆支撑座和第二螺杆支撑座。通过所述第一螺杆支撑座和所述第二螺杆支撑座的设计,能提高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运行的稳定性。
[0012]进一步,所述防晒布料的四个角上均设有与所述矩形活动防晒板的缺口,所述矩形活动防晒板的边沿与其对应所述缺口的边沿连接。通过缺口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车载防晒装置,包括底座(1)、撑开机构(2)、防晒布料(3);所述撑开机构(2)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撑开机构(2)用于撑开或收起所述防晒布料(3),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晒布料(3)完全展开后呈矩形,所述防晒布料(3)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矩形活动防晒板(4),四个所述矩形活动防晒板(4)与所述撑开机构(2)连接,所述撑开机构(2)带动四个所述矩形活动防晒板(4)向所述防晒布料(3)中心靠拢后,四个所述矩形活动防晒板(4)拼成一个矩形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载防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晒布料(3)位于所述撑开机构(2)的正上方,所述撑开机构(2)包括支撑台(5)、第一导轨(6)、第二导轨(7)、第三导轨(8)、第四导轨(9);所述第一导轨(6)、所述第二导轨(7)、所述第三导轨(8)、所述第四导轨(9)环绕所述支撑台(5)顺时针分布;所述第一导轨(6)的一端、所述第二导轨(7)的一端、所述第三导轨(8)的一端、所述第四导轨(9)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台(5)上;所述第一导轨(6)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导轨(7)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导轨(8)的另一端、所述第四导轨(9)的另一端分别朝向所述防晒布料(3)的四个角且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轨(6)、所述第二导轨(7)、所述第三导轨(8)、所述第四导轨(9)上均滑动设置有滑动块(10),四个所述滑动块(10)上均设置立柱(11),四个所述矩形活动防晒板(4)分别与四个所述滑动块(10)连接;所述支撑台(5)上设置有电机(12),所述撑开机构(2)还包括第一推杆(13)、第二推杆(14)、第一螺母(15)、第二螺母(16)、第一螺杆(17)、第二螺杆(18),所述第一推杆(13)和所述第二推杆(14)上均设有滑槽(19);所述第一螺母(15)和所述第二螺母(16)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推杆(13)的中部和所述第二推杆(14)的中部,所述第一螺杆(17)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螺杆(18)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母(15)和所述第二螺母(16)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杆(17)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螺杆(18)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电机(12)传动连接;所述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延勇黄关山张彦东吴迪华李金锋陈锐根陈泽欣邓竣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