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输送弯管、泵送设备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8819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泵送设备及制备方法,混凝土输送弯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内管穿设于外管的内侧并包括金属铸体和多个增强柱体,金属铸体为浇铸成型并具有外弧侧和内弧侧,外弧侧和内弧侧围合形成有供混凝土流过的输送通道,多个增强柱体间隔设置并浇铸埋设于外弧侧的易磨损区域,增强柱体的材料为陶瓷或纤维晶须,则内管是利用铸造工艺,将多个增强柱体浇铸于金属铸体中而制成,浇铸成型的内管复合有金属铸体和增强柱体两种材料,可以达到增加内管的韧性的目的,避免在输送弯管受到冲击时内管出现开裂掉块的现象,提升了输送弯管的使用寿命。弯管的使用寿命。弯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输送弯管、泵送设备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输送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泵送 设备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输送弯管是泵车、车载泵、拖泵等混凝土泵送设备将混凝土泵送 至目的地的管道。混凝土输送弯管在使用过程中除泵送压力大,由于混凝土 本身常含有大颗粒硬质带尖角骨料,并且在输送弯管处混凝土运动方向发生 变化,故还要求输送弯管具有优秀的耐磨能力以及耐冲击能力。
[0003]目前,混凝土输送弯管普遍采用双层输送弯管,双层输送弯管由外管、 内管和两端法兰组成,外管采用韧性好、可起承压作用的碳钢管,内管采用 起耐磨作用的高铬铸铁。由于双层输送弯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承受较大冲 击力,高铬铸铁作为白口铸铁,该组织材料内还有大量的碳化物硬质相,耐 磨性优异,但是碳化物脆性大,受到冲击时材料容易开裂掉块,导致输送弯 管的寿命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的缺陷或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泵送设备 及制备方法,旨在解决双层输送弯管受到冲击时内管容易出现开裂掉块的技 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其中,混凝土输送 弯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内管穿设于外管的内侧并包括金属铸体和多个增强柱 体,金属铸体为浇铸成型并具有外弧侧和内弧侧,外弧侧和内弧侧围合形成 有供混凝土流过的输送通道,多个增强柱体间隔设置并浇铸埋设于外弧侧的 易磨损区域,增强柱体的材料为陶瓷或纤维晶须。
[0006]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外弧侧的易磨损区域包括靠近输送通道的第一端设 置的两个第一易磨损区域,两个第一易磨损区域沿外弧侧的环向间隔设置并 在外弧侧上对称设置。
[0007]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外弧侧在弯向上包括自输送通道的第一端依次设置 的第一弯向过渡段、第一弯向加强段和第二弯向过渡段,第一弯向过渡段沿 外弧侧的弯向的圆心角为12
°
~18
°
,第一弯向加强段沿外弧侧的弯向的圆 心角为20
°
~25
°
,两个第一易磨损区域位于第一弯向加强段上。
[0008]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弯向加强段在环向上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环向 过渡段、第一环向加强段、第二环向过渡段、第二环向加强段和第三环向过 渡段,第一环向过渡段和第三环向过渡段对称设置,第一环向过渡段和第三 环向过渡段沿外弧侧的环向的圆心角相等并设置为30
°
~40
°
,第一环向加 强段和第二环向加强段对称设置,第一环向加强段和第二环向加强段沿外弧 侧的环向的圆心角相等并设置为30
°
~40
°
,两个第一易磨损区域分别位于 第一环向加强段和第二环向加强段上。
[0009]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外弧侧在弯向上还包括自第二弯向过渡段依次设置 的第二
弯向加强段和第三弯向过渡段,第一弯向过渡段和第三弯向过渡段对 称设置,第一弯向加强段和第二弯向加强段对称设置,外弧侧的易磨损区域 还包括两个第二易磨损区域,两个第二易磨损区域位于第二弯向加强段并沿 第二弯向加强段的环向间隔设置。
[0010]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金属铸体在易磨损区域朝向外管凸出隆起设置。
[0011]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混凝土输送弯管还包括置于外管和内管之间的纤维 复合中间层。
[001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纤维复合中间层包括氧化铝纤维、环氧树脂和固化 剂。
[0013]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金属铸体为高铬铸铁制件。
[00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泵送设备,其中,泵送设备包括根 据以上所述的混凝土输送弯管。
[001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的制备方法,其中, 应用于制备根据以上所述的混凝土输送弯管,混凝土输送弯管的制备方法包 括:
[0016]根据金属铸体的形状以及多个增强柱体在金属铸体上的浇铸位置制备 消失模模型;
[0017]将多个增强柱体固定在消失模模型上;
[0018]将金属铸造溶液注入消失模模型,以制备得到浇铸成型的内管;
[0019]在内管的外壁均匀敷设纤维复合中间层;
[0020]将敷设有纤维复合中间层的内管穿设于外管中,并对外管进行缩径操 作,以使得内管和外管分别与纤维复合中间层固化连接。
[00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混凝土输送弯管具有如下的 有益效果:
[0022]当使用上述的混凝土输送弯管时,由于内管包括金属铸体和多个增强柱 体,金属铸体为浇铸成型并具有外弧侧和内弧侧,外弧侧和内弧侧围合形成 有供混凝土流过的输送通道,多个增强柱体间隔设置并浇铸埋设于外弧侧的 易磨损区域,即内管是利用铸造工艺,将多个增强柱体浇铸埋设于金属铸体 中而制成,浇铸成型的内管复合有金属铸体和增强柱体两种材料,同时,增 强柱体的材料可以为陶瓷或纤维晶须,陶瓷和纤维晶须的抗冲击韧性均高于 金属铸体,则使得浇铸于金属铸体上的增强柱体可以达到增加内管的韧性的 目的,避免在输送弯管受到冲击时内管出现开裂掉块的现象,提升了输送弯 管的使用寿命。
[0023]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4]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 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5]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混凝土输送弯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中A

A、B

B、C

C和D

D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多个增强柱体铸设于易磨损区域中的一个 剖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多个增强柱体铸设于易磨损区域中的另一 个剖面
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
外管
ꢀꢀꢀꢀꢀꢀꢀꢀꢀꢀꢀꢀ2ꢀꢀꢀꢀꢀꢀꢀ
内管
[0031]21
ꢀꢀꢀꢀꢀꢀ
金属铸体
ꢀꢀꢀꢀꢀꢀꢀꢀ
22
ꢀꢀꢀꢀꢀꢀ
增强柱体
[0032]23
ꢀꢀꢀꢀꢀꢀ
外弧侧
ꢀꢀꢀꢀꢀꢀꢀꢀꢀꢀ
231
ꢀꢀꢀꢀꢀ
第一弯向过渡段
[0033]232
ꢀꢀꢀꢀꢀ
第一弯向加强段
ꢀꢀ
233
ꢀꢀꢀꢀꢀ
第二弯向过渡段
[0034]234
ꢀꢀꢀꢀꢀ
第二弯向加强段
ꢀꢀ
235
ꢀꢀꢀꢀꢀ
第三弯向过渡段
[0035]236
ꢀꢀꢀꢀꢀ
第一环向过渡段...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输送弯管包括:外管(1);内管(2),穿设于所述外管(1)的内侧并包括金属铸体(21)和多个增强柱体(22),所述金属铸体(21)为浇铸成型并具有外弧侧(23)和内弧侧(24),所述外弧侧(23)和所述内弧侧(24)围合形成有供混凝土流过的输送通道(25),多个所述增强柱体(22)间隔设置并浇铸埋设于所述外弧侧(23)的易磨损区域,所述增强柱体(22)的材料为陶瓷或纤维晶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输送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弧侧(23)的易磨损区域包括靠近所述输送通道(25)的第一端设置的两个第一易磨损区域,两个所述第一易磨损区域沿所述外弧侧(23)的环向间隔设置并在所述外弧侧(23)上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输送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弧侧(23)在弯向上包括自所述输送通道(25)的第一端依次设置的第一弯向过渡段(231)、第一弯向加强段(232)和第二弯向过渡段(233),所述第一弯向过渡段(231)沿所述外弧侧(23)的弯向的圆心角为12
°
~18
°
,所述第一弯向加强段(232)沿所述外弧侧(23)的弯向的圆心角为20
°
~25
°
,两个所述第一易磨损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弯向加强段(23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输送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向加强段(232)在环向上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环向过渡段(236)、第一环向加强段(237)、第二环向过渡段(238)、第二环向加强段(239)和第三环向过渡段(230),所述第一环向过渡段(236)和所述第三环向过渡段(230)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环向过渡段(236)和所述第三环向过渡段(230)沿所述外弧侧(23)的环向的圆心角相等并设置为30
°
~40
°
,所述第一环向加强段(237)和所述第二环向加强段(239)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环向加强段(237)和所述第二环向加强段(239)沿所述外弧侧(23)的环向的圆心角相等并设置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三英刘拼拼李庶聂一彪石先中李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