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气旋尘气分离系统及吸尘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6847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气旋尘气分离系统及吸尘器,所述双气旋尘气分离系统包括:尘杯组件,其上设有进气口;电机组件,装设在所述尘杯组件的一端;外旋气道,装设在所述尘杯组件中,并与所述进气口及电机组件连通,外部的含尘气流自在所述电机组件的驱动下自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外旋气道中旋转,以离心出大尘粒,形成小尘粒气流;内旋气道,装设在所述尘杯组件中,并与所述外旋气道的出气端连通,所述小尘粒气流自所述出气端进入所述内旋气道旋转,以离心出小尘粒,形成清气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气旋尘气分离系统能够高效分离尘气。气旋尘气分离系统能够高效分离尘气。气旋尘气分离系统能够高效分离尘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气旋尘气分离系统及吸尘器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家电
,特别涉及一种双气旋尘气分离系统及吸尘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吸尘器,例如公告号为CN208740860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可以吸水的二级尘气分离旋风式尘杯及其吸尘器,或者是公告号为CN212574784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吸尘器的灰尘分离器,其均是采用单气旋尘气分离系统实现尘气分离,具体为通过设置外旋通道使得形成外气旋,基于外气旋迫使大颗粒尘粒旋转下落,但是对于小尘粒无法做到尘气分离,导致吸尘器整体的尘气分离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高效分离尘气的双气旋尘气分离系统及吸尘器。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气旋尘气分离系统,应用于吸尘器中,所述双气旋尘气分离系统包括:
[0005]尘杯组件,其上设有进气口;
[0006]电机组件,装设在所述尘杯组件的一端;
[0007]外旋气道,装设在所述尘杯组件中,并与所述进气口及电机组件连通,外部的含尘气流自在所述电机组件的驱动下自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外旋气道中旋转,以离心出大尘粒,形成小尘粒气流;
[0008]内旋气道,装设在所述尘杯组件中,并与所述外旋气道的出气端连通,所述小尘粒气流自所述出气端进入所述内旋气道旋转,以离心出小尘粒,形成清气流。
[0009]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外旋气道和内旋气道,可以使含尘气流基于外旋气道形成外气旋,实现第一次尘气分离后能够再切入内旋气道,以通过内旋气道获得更高速度的内气旋,进而将气流中的较小尘粒进行抛离,实现二次尘气分离,提高尘气分离效果,以更好地分离垃圾。
[0010]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内旋气道呈中空筒状结构,其朝向所述外旋气道的一端设有多个分离孔,背离所述外旋气道的一端设有多个用于使小尘粒气流呈波浪状流入、流出所述内旋气道的内偏心槽,所述小尘粒气流通过所述内偏心槽进入所述内旋气道中旋转,以离心出小尘粒,所述小尘粒通过所述分离孔输出。内旋气道经过设置分离孔和内偏心槽而使小尘粒气流流入、流出内偏心槽,分离出小尘粒,并将小尘粒经由分离孔输出,实现含尘气流中的小尘粒的分离。
[0011]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双气旋尘气分离系统还包括:
[0012]滤网组件,设置于所述外旋气道下方,并与所述外旋气道相连,以配合围成用于装设所述内旋气道的腔室。通过设置滤网组件可以避免大尘粒进入内气旋气道,同时可以包围形成用于容置内气旋气道的腔室。
[0013]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外旋气道呈中空筒状结构,所述滤网组件与所述外旋气道的中空部分外形匹配并相互连接,以配合形成所述腔室。整体设置结构简单,易于制备。
[0014]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滤网组件包括滤网支架及固定在所述滤网支架上的滤网,所述小尘粒气流经过所述出气端、滤网组件进入所述腔室中,进而通过所述内偏心槽进入所述内旋气道中。经过设置滤网支架及滤网可以使得小尘粒气流经过分离过滤后再进入内气旋道中。
[0015]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滤网支架包括底板及设于所述底板上的筒体,所述筒体与所述外旋气道的中空部分连通并形成所述腔室,所述滤网套设在所述筒体外并与所述筒体间具有间隙,所述滤网同时与所述外旋气道的中空部分相连,所述内旋气道设置在所述筒体内,所述筒体上设有贯穿筒壁的外偏心槽,所述小尘粒气流通过所述外偏心槽流向所述内偏心槽。外偏心槽的设置结构简单,易于制备,便于小尘粒气流由外偏心槽流向内偏心槽。
[0016]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双气旋尘气分离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背离所述内旋气道一侧的杯芯轴,其呈倒置的锥台结构,并为中空状,所述底板上设有通尘孔,所述小尘粒经所述分离孔、通尘孔流入所述杯芯轴中,并基于所述杯芯轴导引至尘杯组件的另一端,所述大尘粒同时落在所述尘杯组件的另一端。其中通尘孔的设置可以使得尘粒顺利落入尘杯组件的另一端,便于收集。
[0017]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外旋气道朝向所述电机组件的一侧设有分别与所述外旋气道、电机组件密封抵接的海帕组件,所述清气流在所述电机组件的驱动下由所述内旋气道、外旋气道的中空部分流向所述海帕组件以进行气体过滤后输出。通过设置海帕组件可以使得气体进一步进行过滤,确保输出的气体无尘粒。
[0018]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外旋气道包括螺旋状的流道,所述流道在含尘气流由所述进气口流向所述出气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通过这是为逐渐减小的形状可以使气压降低,更有利于分离出大尘粒。
[0019]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双气旋尘气分离系统。
[0020]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公开可以获知,本技术实施例具备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在尘杯组件中设置外旋气道和内旋气道,也就是在设置外旋气道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内旋气道,如此可以使含尘气流基于外旋气道形成外气旋,实现第一次尘气分离后能够再切入内旋气道,以通过内旋气道获得更高速度的内气旋,进而将气流中的较小尘粒进行抛离,实现二次尘气分离,提高尘气分离效果,以更好地分离垃圾。
[0021]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内旋气道采用了设置多个能够配合使小尘粒气流呈波浪状不断循环进出内旋气道的偏心槽和用于分离导出小尘粒的分离孔的结构,高效实现了较小尘粒的分离。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双气旋尘气分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双气旋尘气分离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双气旋尘气分离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双气旋尘气分离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
尘杯组件;2

电机组件;3

进气口;4

外旋气道;5

出气端;6

内旋气道;7

分离孔;8

内偏心槽;9

滤网支架;10

滤网;11

底板;12

筒体;13

外偏心槽;14

杯芯轴;15

通尘孔;16

海帕组件;17

把手组件;18

充电底座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30]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公开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下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0031]包含在说明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气旋尘气分离系统,应用于吸尘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气旋尘气分离系统包括:尘杯组件,其上设有进气口;电机组件,装设在所述尘杯组件的一端;外旋气道,装设在所述尘杯组件中,并与所述进气口及电机组件连通,外部的含尘气流自在所述电机组件的驱动下自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外旋气道中旋转,以离心出大尘粒,形成小尘粒气流;内旋气道,装设在所述尘杯组件中,并与所述外旋气道的出气端连通,所述小尘粒气流自所述出气端进入所述内旋气道旋转,以离心出小尘粒,形成清气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旋尘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旋气道呈中空筒状结构,其朝向所述外旋气道的一端设有多个分离孔,背离所述外旋气道的一端设有多个用于使小尘粒气流呈波浪状流入、流出所述内旋气道的内偏心槽,所述小尘粒气流通过所述内偏心槽进入所述内旋气道中旋转,以离心出小尘粒,所述小尘粒通过所述分离孔输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气旋尘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气旋尘气分离系统还包括:滤网组件,设置于所述外旋气道下方,并与所述外旋气道相连,以配合围成用于装设所述内旋气道的腔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气旋尘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旋气道呈中空筒状结构,所述滤网组件与所述外旋气道的中空部分外形匹配并相互连接,以配合形成所述腔室。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气旋尘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组件包括滤网支架及固定在所述滤网支架上的滤网,所述小尘粒气流经过所述出气端、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刚王杰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