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式半磁环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845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屏蔽式半磁环结构,包括:内层磁体和两个外层半磁环;两个外层半磁环的磁场方向相同,外层半磁环包括:外屏蔽层、外层半磁环磁体,外屏蔽层侧部设置有开口;外层半磁环磁体固定在外屏蔽层内,外层半磁环磁体的侧部设置有圆形形凹面,圆形凹面位于开口处,两个外层半磁环的圆形凹面位置相对;内层磁体位于两个弧形凹面之间,内层磁体包括:内屏蔽层以及两个半磁体,两个半磁体固定在内屏蔽层内;两个半磁体的磁场方向相同,半磁体的外侧面为弧形凸面;内层磁体、外层半磁环之间的空隙形成工作气隙。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屏蔽式半磁环结构的使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磁制冷测试系统漏磁问题,而且磁场强度和尺寸能够调节。节。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屏蔽式半磁环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磁制冷
,具体涉及一种屏蔽式半磁环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室温磁制冷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往复式和旋转式两种,往复式磁制冷机用的永磁磁场是部分闭合磁路磁场,旋转式用的是全闭合磁路磁场。
[0003]基于新型稀土相变制冷工程研究方法,围绕提高稀土磁制冷材料性能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从高通量计算与材料设计、多场调控与性能优化、高通量制备与表征到磁制冷机运行的全链条协同创新研究工作。为了完成以上工作,需要开发高通量制备稀土磁制冷材料的测试平台,测试平台要求有0

1T可调磁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蔽式半磁环结构及其使用方法,采用密闭磁场,解决了磁制冷测试系统漏磁问题,而且磁场强度和尺寸能够调节,能够有效利用到高通量制备稀土磁制冷材料的测试平台。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6]屏蔽式半磁环结构,包括:内层磁体和两个外层半磁环;两个外层半磁环的磁场方向相同,外层半磁环包括:外屏蔽层、外层半磁环磁体,外屏蔽层侧部设置有开口;外层半磁环磁体固定在外屏蔽层内,外层半磁环磁体的侧部设置有圆形形凹面,圆形凹面位于开口处,两个外层半磁环的圆形凹面位置相对;内层磁体位于两个弧形凹面之间,内层磁体包括:内屏蔽层以及两个半磁体,两个半磁体固定在内屏蔽层内;两个半磁体的磁场方向相同,半磁体的形状为半圆形,两个半磁体的底部相对,底面为平面,外侧面为弧形凸面;内层磁体、外层半磁环之间的空隙形成工作气隙。
[0007]进一步,外层半磁环的整体形状为长方体,开口的形状为圆形。
[0008]进一步,外层半磁环磁体、半磁体为NdFeB磁体,NdFeB磁体的工作点Ji≥0.9Br,退磁曲线方形度接近于1。
[0009]进一步,内屏蔽层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半圆形卡槽,两个半磁体分别固定在半圆形卡槽内。
[0010]屏蔽式半磁环结构的使用方法,包括:
[0011]将外层半磁环、内层磁体通过支架分别安装在底座上,内层磁体的支架连接电机转轴,外层半磁环、内层磁体的初始磁化角度为0
°
;工作气隙处放置磁制冷床,磁制冷床通过支架固定在底座上,磁制冷床通过管路连接蓄冷器和散热器;
[0012]电机带动内层磁体转动,内层磁体的磁化角度从0
°
转动到180
°
,内层磁体转动过程中工作气隙内磁场强度减弱,磁制冷床内的室温磁工质颗粒进行退磁,退磁过程中产生的冷量通过管路中换热流体送到蓄冷器;
[0013]内层磁体的磁化角度从180
°
转动到360
°
,内层磁体转动过程中工作气隙内磁场强
度开始增强,磁制冷床内的室温磁工质颗粒进行励磁,励磁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管路中换热流体送到散热器。
[0014]优选的,当内层磁体的磁化角度为180
°
时,外层半磁环、内层磁体的磁场方向相反,工作气隙内磁场强度为0;当外层半磁环、内层磁体的磁场方向相同时,工作气隙内磁场强度为外层半磁环、内层磁体磁场强度的叠加。
[0015]优选的,工作气隙内磁场强度从0T

1T范围内连续不断变化。
[0016]本专利技术技术效果包括:
[0017]本专利技术采用密闭磁场,解决了磁制冷测试系统漏磁问题。内层磁体和两个外层半磁环组成密闭磁场,再加上外屏蔽层、内屏蔽层,有效避免漏磁;外层半磁环结构围成的磁场具有多层次,边缘无漏磁。
[0018]本专利技术磁场的工作空间(工作气隙)的尺寸可调节,磁场强度的大小可以调节。
[0019]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利用到高通量制备稀土磁制冷材料的测试平台。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屏蔽式半磁环结构的剖面结构原理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内层磁体和外层半磁环的磁化方向示意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外屏蔽层、内屏蔽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外层半磁环磁体、半磁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描述充分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和再现。
[0025]如图1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中屏蔽式半磁环结构的剖面结构原理图。
[0026]屏蔽式半磁环结构,包括:内层磁体2和两个外层半磁环1;两个外层半磁环1的磁化角度相同(磁场方向相同)。外层半磁环1的整体形状为长方体,包括:外屏蔽层11、外层半磁环磁体12,外屏蔽层11侧部设置有开口;开口的形状为圆形。外层半磁环磁体12固定在外屏蔽层11内,外层半磁环磁体12的侧部设置有圆形形凹面13,圆形凹面13位于开口处。两个外层半磁环1的圆形凹面13位置相对。
[0027]内层磁体2位于两个弧形凹面13之间。
[0028]内层磁体2包括:内屏蔽层21以及两个半磁体22,两个半磁体22固定在内屏蔽层21内;两个半磁体22的磁化角度相同(磁场方向相同),半磁体22的形状为半圆形。两个半磁体22的底部相对,底面为平面,外侧面为弧形凸面23。
[0029]内层磁体2、外层半磁环1之间的空隙形成工作气隙3,半磁体22、外层半磁环磁体12的磁化角度0
°
。工作气隙3处安装磁制冷床,利用磁制冷床与工作气隙3的相对旋转产生变化磁场强度。
[0030]本优选实施例中,内层磁体2、外层半磁环1外侧分别连接支架,内层磁体2或者外层半磁环1的支架设置转轴,转轴安装在底座上并连接电机,底座、转轴之间设置有轴承。
[0031]如图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中内层磁体2和外层半磁环1的磁化方向示意图。
[0032]两个外层半磁环1形成的磁场具有多层次、边缘无漏磁的特点,通过调整两个外层
半磁环1之间的间距能够调整工作气隙3的大小以及磁场大小。工作气隙3内磁场较大,外部磁场密闭。
[0033]工作气隙3与磁制冷床相对旋转,当磁制冷床位于工作气隙3励磁,离开工作气隙3退磁,磁场强度从0T

1T范围内连续变化,磁制冷床产生磁热现象。
[0034]如图3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中外屏蔽层11、内屏蔽层2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中外层半磁环磁体12、半磁体22的结构示意图。
[0035]外屏蔽层11、内屏蔽层21的材质为合金,厚度大于3mm,外层半磁环磁体12、半磁体22为NdFeB磁体,NdFeB磁体的工作点Ji≥0.9Br,退磁曲线方形度接近于1。
[0036]内屏蔽层21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半圆形卡槽,按照磁化角度0
°
将两个半磁体22分别固定在半圆形卡槽内。按照磁化角度0
°
将两个外屏蔽层11分别固定在外层半磁环磁体12内。
[0037]屏蔽式半磁环结构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
[0038]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蔽式半磁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磁体和两个外层半磁环;两个外层半磁环的磁场方向相同,外层半磁环包括:外屏蔽层、外层半磁环磁体,外屏蔽层侧部设置有开口;外层半磁环磁体固定在外屏蔽层内,外层半磁环磁体的侧部设置有圆形形凹面,圆形凹面位于开口处,两个外层半磁环的圆形凹面位置相对;内层磁体位于两个弧形凹面之间,内层磁体包括:内屏蔽层以及两个半磁体,两个半磁体固定在内屏蔽层内;两个半磁体的磁场方向相同,半磁体的形状为半圆形,两个半磁体的底部相对,底面为平面,外侧面为弧形凸面;内层磁体、外层半磁环之间的空隙形成工作气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式半磁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外层半磁环的整体形状为长方体,开口的形状为圆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式半磁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外层半磁环磁体、半磁体为NdFeB磁体,NdFeB磁体的工作点Ji≥0.9Br,退磁曲线方形度接近于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式半磁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内屏蔽层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半圆形卡槽,两个半磁体分别固定在半圆形卡槽内。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屏蔽式半磁环结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外层半磁环、内层磁体通过支架分别安装在底座上,内层磁体的支架连接电机转轴,外层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宇李兆杰黄焦宏程娟高磊刘翠兰张英德金培育王强戴默涵郭亚茹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稀土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