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山地城市交通与广场共建的多层钢混框架桥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826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山地城市交通与广场共建的多层钢混框架桥及其施工方法,框架桥包括若干支护桩体系(1)、若干可适应空间变形的支承结构(2)、若干顶层装配式钢混组合梁(3)、若干中层装配式钢混组合梁(4)、若干钢管框架柱(5)、若干梁柱节点区(6)、若干钢筋混凝土灌注桩(7)、若干防落梁(8);施工方法步骤包括现场分层吊装定位并安装顶层纵向分配钢梁(34)和中层顶层纵向分配钢梁(44),安装完成后顶部设顶层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33)和中层顶层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43)。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钢混组合梁,可快速施工,节省建设工期,钢混之间的抗剪连接可保证钢混组合梁体系整体受力。连接可保证钢混组合梁体系整体受力。连接可保证钢混组合梁体系整体受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山地城市交通与广场共建的多层钢混框架桥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结构及岩土工程的综合
,具体是一种用于山地城市交通与广场共建的多层钢混框架桥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公共空间是居民主要户外活动空间,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望加强,工程建设更加注重生态、绿色、环保,以机动车交通通行为主要功能的道路设计向城市慢行系统、宜居的生态环境改善转变已成为共识。传统的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对城市土地空间的利用效率较低,亟需对传统的城市道路平面设计方案向多维立体方向进行优化升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山地城市交通与广场共建的多层钢混框架桥,包括若干支护桩体系、若干可适应空间变形的支承结构、若干顶层装配式钢混组合梁、若干中层装配式钢混组合梁、若干钢管框架柱、若干梁柱节点区、若干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若干防落梁。
[0004]所述可适应空间变形的支承结构浇筑在支护桩体系上。
[0005]所述顶层装配式钢混组合梁通过梁柱节点区与钢管框架柱连接。
[0006]所述中层装配式钢混组合梁通过梁柱节点区与钢管框架柱连接。
[0007]所述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连接相邻钢管框架柱。
[0008]所述防落梁与支护桩体系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支护桩体系包括支护桩桩身、支护桩顶部冠梁、挡土背墙。
[0010]所述支护桩顶部冠梁通过内部钢筋与支护桩桩身连接。
[0011]所述挡土背墙通过内部钢筋与支护桩桩身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可适应空间变形的支承结构包括可适应空间变形的支承底座和橡胶支承。
[0013]所述可适应空间变形的支承底座通过预埋螺栓与支护桩顶部冠梁浇筑在一起。
[0014]所述橡胶支承设置于可适应空间变形的支承底座之上。
[0015]进一步,所述顶层装配式钢混组合梁包括顶层纵向钢梁、顶层横向钢梁、顶层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顶层纵向分配钢梁、顶层三角形刚性腋角板、顶层抗剪连接栓钉。
[0016]所述顶层纵向钢梁与钢管框架柱连接在一起。
[0017]所述顶层横向钢梁与钢管框架柱连接在一起。
[0018]相邻顶层横向钢梁之间设置顶层纵向分配钢梁。
[0019]所述顶层纵向分配钢梁的翼缘板顶面设置顶层抗剪连接栓钉。
[0020]所述顶层三角形刚性腋角板设置在顶层横向钢梁的翼缘板下方,通过焊接与钢管
框架柱连接成整体。
[0021]所述顶层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通过顶层抗剪连接栓钉与顶层纵向钢梁、顶层横向钢梁浇筑在一起,形成顶层钢混组合梁体系。
[0022]所述中层装配式钢混组合梁包括中层纵向钢梁、中层横向钢梁、中层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中层纵向分配钢梁、中层三角形刚性腋角板、中层抗剪连接栓钉。
[0023]所述中层纵向钢梁与钢管框架柱连接在一起。
[0024]所述中层横向钢梁与钢管框架柱连接在一起。
[0025]相邻中层横向钢梁之间设置中层纵向分配钢梁。
[0026]所述中层纵向分配钢梁的翼缘板顶面设置中层抗剪连接栓钉。
[0027]所述中层三角形刚性腋角板设置在中层横向钢梁的翼缘板下方,通过焊接与钢管框架柱连接成整体。
[0028]所述中层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通过中层抗剪连接栓钉与中层纵向钢梁、中层横向钢梁浇筑在一起,形成中层钢混组合梁体系。
[0029]进一步,所述钢管框架柱包括矩形钢管立柱、立柱内隔板、立柱内部灌注混凝土。
[0030]所述钢管立柱的内部设置有柱内隔板。
[0031]所述柱内隔板与矩形钢管立柱焊接。
[0032]所述柱内隔板上开设有钢管框架柱顶盖板上的混凝土灌注孔、混凝土灌注观测孔。
[0033]所述混凝土灌注观测孔用于观测立柱内部灌注混凝土的灌注饱满程度。
[0034]所述立柱内部灌注混凝土通过混凝土灌注孔灌注在矩形钢管立柱内部。
[0035]进一步,所述梁柱节点区包括拼接处腹板高强度螺栓连接区、拼接处顶板焊缝连接区、拼接处底板焊缝连接区、拼接处三角形刚性腋角板。
[0036]所述拼接处腹板高强度螺栓连接区设置在顶层纵向钢梁、中层纵向钢梁的侧壁。
[0037]当拼接处腹板高强度螺栓连接区设置在顶层纵向钢梁时,通过拼接处顶板焊缝连接区与顶层横向钢梁的顶板连接,通过拼接处底板焊缝连接区与顶层横向钢梁的底板连接。
[0038]当拼接处腹板高强度螺栓连接区设置在中层纵向钢梁时,通过拼接处顶板焊缝连接区与中层横向钢梁的顶板连接,通过拼接处底板焊缝连接区与中层横向钢梁的底板连接。
[0039]所述拼接处三角形刚性腋角板设置在顶层横向钢梁、中层横向钢梁的翼缘板下方,且通过焊接与钢管框架柱的矩形钢管立柱连接成整体。
[0040]进一步,所述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包括桩身、桩柱连接件。
[0041]所述桩身包括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0042]所述桩身预埋钢管立柱柱脚和桩柱连接件。
[0043]所述桩身通过钢管立柱柱脚、桩柱连接件与钢管框架柱连接。
[0044]所述桩柱连接件包括抗剪连接钢板、抗剪连接栓钉、抗剪连接钢筋。
[0045]进一步,所述防落梁用于搭载位移观测计。所述位移观测计用于观测支护桩体系变形。
[0046]所述防落梁包括螺栓、刚性加劲板、弹簧垫圈。
[0047]所述刚性加劲板通过螺栓和弹簧垫圈与支护桩体系的支护桩顶部冠梁连接。
[0048]所述刚性加劲板上搭载位移观测计。
[0049]所述螺栓预埋在支护桩顶部冠梁内。
[0050]进一步,还包括若干支护桩间纵向混凝土连接梁。
[0051]所述支护桩间纵向混凝土连接梁包括预埋连接螺栓、植入化学锚栓、纵向混凝土连接梁。
[0052]当支护桩体系之间的间距与顶层装配式钢混组合梁的顶层横向钢梁之间的间距一致时,所述支护桩体系通过植入化学锚栓与顶层横向钢梁连接。
[0053]当支护桩体系之间的间距与顶层装配式钢混组合梁的顶层横向钢梁之间的间距不一致时,所述支护桩体系通过纵向混凝土连接梁、预埋连接螺栓与顶层横向钢梁连接。
[0054]当支护桩体系之间的间距与中层装配式钢混组合梁的中层横向钢梁之间的间距一致时,所述支护桩体系通过植入化学锚栓与中层横向钢梁连接。
[0055]当支护桩体系之间的间距与中层装配式钢混组合梁的中层横向钢梁之间的间距不一致时,所述支护桩体系通过纵向混凝土连接梁、预埋连接螺栓与中层横向钢梁连接。
[0056]一种用于山地城市交通与广场共建的多层钢混框架桥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7]1)施工支护桩桩身,施工支护桩身顶部冠梁、挡土背墙。
[0058]2)加工制造顶层纵向钢梁、中层顶层纵向钢梁、顶层横向钢梁、中层顶层横向钢梁、顶层纵向分配钢梁和中层顶层纵向分配钢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山地城市交通与广场共建的多层钢混框架桥,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所述支护桩体系(1)、若干可适应空间变形的支承结构(2)、若干顶层装配式钢混组合梁(3)、若干中层装配式钢混组合梁(4)、若干钢管框架柱(5)、若干梁柱节点区(6)、若干钢筋混凝土灌注桩(7)、若干防落梁(8)。所述可适应空间变形的支承结构(2)浇筑在支护桩体系(1)上。所述顶层装配式钢混组合梁(3)通过梁柱节点区(6)与钢管框架柱(5)连接;所述中层装配式钢混组合梁(4)通过梁柱节点区(6)与钢管框架柱(5)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灌注桩(7)连接相邻钢管框架柱(5);所述防落梁(8)与支护桩体系(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地城市交通与广场共建的多层钢混框架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体系(1)包括支护桩桩身(11)、支护桩顶部冠梁(12)、挡土背墙(13);所述支护桩顶部冠梁(12)通过内部钢筋与支护桩桩身(11)连接;所述挡土背墙(13)通过内部钢筋与支护桩桩身(1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地城市交通与广场共建的多层钢混框架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适应空间变形的支承结构(2)包括可适应空间变形的支承底座(21)和橡胶支承(22);所述可适应空间变形的支承底座(21)通过预埋螺栓与支护桩顶部冠梁(12)浇筑在一起;所述橡胶支承(22)设置于可适应空间变形的支承底座(21)之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地城市交通与广场共建的多层钢混框架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装配式钢混组合梁(3)包括顶层纵向钢梁(31)、顶层横向钢梁(32)、顶层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33)、顶层纵向分配钢梁(34)、顶层三角形刚性腋角板(35)、顶层抗剪连接栓钉(36);所述顶层纵向钢梁(31)与钢管框架柱(5)连接在一起;所述顶层横向钢梁(32)与钢管框架柱(5)连接在一起;相邻顶层横向钢梁(32)之间设置顶层纵向分配钢梁(34);所述顶层纵向分配钢梁(34)的翼缘板顶面设置顶层抗剪连接栓钉(36);所述顶层三角形刚性腋角板(35)设置在顶层横向钢梁(32)的翼缘板下方,通过焊接与钢管框架柱(5)连接成整体;所述顶层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33)通过顶层抗剪连接栓钉(36)与顶层纵向钢梁(31)、顶层横向钢梁(32)浇筑在一起,形成顶层钢混组合梁体系;所述中层装配式钢混组合梁(4)包括中层纵向钢梁(41)、中层横向钢梁(42)、中层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43)、中层纵向分配钢梁(44)、中层三角形刚性腋角板(45)、中层抗剪连接栓钉(46);所述中层纵向钢梁(41)与钢管框架柱(5)连接在一起;所述中层横向钢梁(42)与钢管框架柱(5)连接在一起;相邻中层横向钢梁(42)之间设置中层纵向分配钢梁(44);所述中层纵向分配钢梁(44)的翼缘板顶面设置中层抗剪连接栓钉(46);所述中层三角形刚性腋角板(45)设置在中层横向钢梁(42)的翼缘板下方,通过焊接与
钢管框架柱(5)连接成整体;所述中层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43)通过中层抗剪连接栓钉(46)与中层纵向钢梁(41)、中层横向钢梁(42)浇筑在一起,形成中层钢混组合梁体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地城市交通与广场共建的多层钢混框架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框架柱(5)包括矩形钢管立柱(51)、立柱内隔板(52)、立柱内部灌注混凝土(53);所述钢管立柱(51)的内部设置有柱内隔板(52);所述柱内隔板(52)与矩形钢管立柱(51)焊接;所述柱内隔板(52)上开设有钢管框架柱顶盖板上的混凝土灌注孔(54)、混凝土灌注观测孔(55);所述混凝土灌注观测孔(55)用于观测立柱内部灌注混凝土(53)的灌注饱满程度;所述立柱内部灌注混凝土(53)通过混凝土灌注孔(54)灌注在矩形钢管立柱(51)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地城市交通与广场共建的多层钢混框架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柱节点区(6)包括拼接处腹板高强度螺栓连接区(61)、拼接处顶板焊缝连接区(62)、拼接处底板焊缝连接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桂开周绪红刘界鹏陈翰新鲜李王宣鼎郑袁林杜进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