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流保护电连接器和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8026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气配件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流保护电连接器及电池模组,其中,过流保护电连接器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导电的熔体、第一电极引脚、第二电极引脚以及绝缘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熔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极引脚和第二电极引脚电连接,熔体从第一端到第二端依次高低起伏设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别设置在熔体沿高低起伏方向的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隔板设有第一阻挡部,第一阻挡部设置在熔体的第一侧面的凹陷部内,第二隔板设有第二阻挡部,第二阻挡部设置在熔体的第二侧面的凹陷部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过流保护电连接器可实现过流保护功能,耐高压,且在高压下能可靠分断。且在高压下能可靠分断。且在高压下能可靠分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流保护电连接器和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属于电气配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过流保护电连接器和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兆瓦级大型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往往由多组电池簇(RACK)组成,电池簇又由多组电池包(PACK)串联而成。电池簇的工作电压大多在500V DC以上,在电池簇或电池包之间通常使用电缆线或铜排进行串、并联,从而达到多个电池组的充、放电功能,提高逆变器输入端的电压。采用电缆线或铜排连接各电池组时,当电池组之间出现故障(如短路)导致电流过大时,电缆线或铜排不能进行过流保护,从而导致电池组被损坏甚至被烧毁。而现有的过流保护器虽然可以实现过流保护,但其耐压较低,在高压下不能可靠分断,因此无法应用在电池组之间进行过流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流保护电连接器用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过流保护电连接器,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导电的熔体、第一电极引脚、第二电极引脚以及绝缘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熔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极引脚和第二电极引脚电连接,熔体从第一端到第二端依次高低起伏设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别设置在熔体沿高低起伏方向的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隔板设有第一阻挡部,第一阻挡部设置在熔体的第一侧面的凹陷部内,第二隔板设有第二阻挡部,第二阻挡部设置在熔体的第二侧面的凹陷部内。
[0005]进一步的,所述熔体采用低熔点合金制成。
[0006]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填充有包裹熔体的助熔断剂。
[0007]进一步的,所述熔体的第一侧面的凹陷部和第二侧面的凹陷部的形状为梯形、方形、V字形或U字形。
[0008]进一步的,所述熔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熔体依次间隔并排设置形成并联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板包括平板状本体,第一阻挡部垂直设置在平板状本体的朝向熔体的表面上,第二隔板的形状与熔体的形状相同。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组件镜像对称层叠设置,两个连接组件的第一隔板层叠,两个连接组件的第一电极引脚和第二电极引脚分别电连接。
[0011]更进一步的,还包括壳体,连接组件设置在壳体内,第一电极引脚和第二电极引脚分别伸出壳体外。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外壳为热缩套管,包裹在内壳外表面。
[0013]更进一步的,还包括磁性件,磁性件设置在内壳与外壳之间,或第二隔板和内壳之间。
[0014]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与第二隔板之间还设有灭弧介质。
[001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两个电池及上述的过流保护电连接器,至少两个电池之间通过所述过流保护电连接器进行电连接。
[0016]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设置熔体,可实现过流保护;熔体呈弯曲(高低起伏)状,可以增加电气间隙,提高耐高压的特性;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进行限位,且通过两个隔板的阻挡部错位分布阻挡,使得流经熔体的电流不是直线贯通,从而拉长电弧,提高熔体的分断能力,从而提高高压分断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连接组件的剖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熔体的结构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熔体、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结构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部分结构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熔体的结构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熔体的结构图;
[002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熔体的结构图;
[002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五的剖视图;
[0028]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六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30]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1]实施例一
[0032]如图1

5所示,一种过流保护电连接器,包括连接组件1和壳体2,连接组件1包括导电的熔体11、第一电极引脚12、第二电极引脚13以及绝缘的第一隔板14和第二隔板15。优选的,本具体实施例中,熔体11采用低熔点材料制成,使得该过流保护电连接器还具有热保护功能,当出现过热危险时,熔体11熔断,避免热量通过熔体11进行热传递而导致热扩散。
[0033]更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熔体11采用低熔点合金,如锡

铜合金、锡

铅合金或锡

铋合金等制成,易于实现,熔断效果好,但并不限于,在一些实施例中,熔体11也可以采用低熔点金属,如铅、锡或锌等其它低熔点材料制成。
[0034]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熔体11也可以采用非低熔点的金属或合金,如银、铜、铝、
锌或者其合金等制成,起过流保护保护。
[0035]熔体11的左端(第一端,以图2为方向基准)和右端(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极引脚12和第二电极引脚13电连接,本具体实施例中,熔体11的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焊接与第一电极引脚12和第二电极引脚13电连接,但并不限于此。
[0036]熔体11从左端到右端依次高低起伏设置而呈弯曲状,可以增加电气间隙,提高耐高压的特性,本具体实施例中,熔体11优选为长条状结构,提高其熔断的可靠性,但并不限于此。
[0037]第一隔板14和第二隔板15分别设置在熔体11的下侧面和上侧面(沿高低起伏方向的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也即第一隔板14和第二隔板15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熔体11设置在第一隔板14和第二隔板15之间。
[0038]第一隔板14设有第一阻挡部141,第一阻挡部141的数量与熔体11的下侧面的凹陷部111的数量相同,如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阻挡部141和凹陷部111的数量均为5个;5个第一阻挡部141分别设置在5个凹陷部111内而将凹陷部111的相对两侧壁阻挡开;第二隔板15设有第二阻挡部151,第二阻挡部151的数量与熔体11的上侧面的凹陷部112的数量相同,如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阻挡部151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流保护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导电的熔体、第一电极引脚、第二电极引脚以及绝缘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熔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极引脚和第二电极引脚电连接,熔体从第一端到第二端依次高低起伏设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别设置在熔体沿高低起伏方向的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隔板设有第一阻挡部,第一阻挡部设置在熔体的第一侧面的凹陷部内,第二隔板设有第二阻挡部,第二阻挡部设置在熔体的第二侧面的凹陷部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流保护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熔体采用低熔点合金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流保护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填充有包裹熔体的助熔断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流保护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熔体的第一侧面的凹陷部和第二侧面的凹陷部的形状为梯形、方形、V字形或U字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流保护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熔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熔体依次间隔并排设置形成并联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流保护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包括平板状本体,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尧祥黄荣钦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赛尔特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