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无纺布及卫生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798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用于保持使用了卫生材料用无纺布的部件内的舒适性而具有充分的速干性且具有优异的吸水速度的层叠无纺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层叠无纺布为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无纺布层层叠而成的层叠无纺布,在上述无纺布层之中的平均单纤维直径最小的无纺布层(A)中,由下式(1)计算出的纤维间空隙尺寸Ra(μm)为200μm以下。Ra=(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层叠无纺布及卫生材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适合卫生材料用途的层叠无纺布及使用上述层叠无纺布的卫生材料。

技术介绍

[0002]一般对于纸尿布、生理用卫生巾、口罩等卫生材料而言,舒适性的关键在于快速除去尿、汗等水分、保持部件表面干爽。
[0003]因此,在直接接触皮肤的部件中,要求同时实现快速吸收水分的“吸水性”和使吸收到的水分从最表面层转移而使表面成为干爽状态的“速干性”。
[0004]以往,对该表面部件广泛使用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各种无纺布。上述结构虽然能够将水分从最表面层引导至内层的无纺布、吸收体,但水分容易残存于最表面层,“速干性”差。
[0005]针对该课题,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层叠有包含细纤度纤维的纤维层(皮肤面侧)和包含粗纤度纤维的纤维层的、在边界面处一部分交织而得的无纺布。另外,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使因多个纤维的混合率和纤维直径的差异而平均纤维非占有空隙不同的片材层叠、并使接触皮肤的第1层的平均纤维非占有空隙大于第1层以外的层的片材。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

042057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

1781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1]然而,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难以同时获得“速干性”和“吸水性”。
[0012]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记载有通过在层间对纤维以外的空隙体积设置差异,从而利用毛细管效果的差异,能够将由第1层吸收的水分引导至第2层(与皮肤面相反的层)。然而,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速干性”并不充分。
[0013]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保持使用了卫生材料用无纺布的部件内的舒适性而具有充分的速干性、且吸水性优异的层叠无纺布。
[001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5]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发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由于皮肤面侧的包含细纤度纤维的纤维层相对于其以外的层而言呈致密的构造,因此水分容易残存于皮肤面侧的纤维层,难以获得“速干性”,并且,由于皮肤面侧的致密纤维层,透液性降低,无法迅速地吸收水分,难以获得“吸水性”。
[0016]另外,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发现,由于专利文献2公开的平均纤维非占有空隙表示纤维以外所占空间的总体积,因此并不是表示对毛细管力重要的纤维间的空隙尺寸的指标,虽然
层间存在差异,但毛细管力不会产生差异,特别是专利文献2中,由于非皮肤面的层的纤维间空隙的尺寸大,因此无法充分发挥毛细管力,水分从皮肤面转移的效果有限,“速干性”并不充分。
[0017]并且,本申请专利技术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层叠无纺布中,在特定的无纺布层中,通过将除了单位面积重量和厚度之外,还考虑到纤维直径的纤维间空隙尺寸控制在特定范围内,从而能够获得对于用作卫生材料用无纺布而言具有充分的吸水速干性的层叠无纺布。
[0018]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发现而完成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专利技术。
[0019]本专利技术为层叠无纺布,其是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无纺布层层叠而成的层叠无纺布,在上述无纺布层之中的平均单纤维直径最小的无纺布层(A)中,由下式(1)计算出的纤维间空隙尺寸Ra(μm)为200μm以下。
[0020]Ra=(100
×
Ta
×
da)/(Wa
×
Da)

Da
···
式(1)
[0021]其中,
[0022]Ta:无纺布层(A)的厚度(μm)
[0023]da:构成无纺布层(A)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纤度(dtex)
[0024]Wa:无纺布层(A)的单位面积重量(g/m2)
[0025]Da:构成无纺布层(A)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单纤维直径(μm)。
[0026]另外,本专利技术为卫生材料,其至少一部分是由本专利技术的层叠无纺布构成而成的。
[0027]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获得对于用作卫生材料用无纺布而言具有充分的速干性、并且具有优异的吸水速度的层叠无纺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本专利技术在不超出其主旨的范围内,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范围。
[0030][热塑性树脂纤维][0031]首先,本专利技术的层叠无纺布是由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无纺布层层叠而成的。
[0032]本专利技术所谓的“热塑性树脂纤维”,是指包含热塑性树脂的纤维。这样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可以为1种,也可以包含多种热塑性树脂纤维。
[0033]作为用于本专利技术中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热塑性树脂的例子,可从以下树脂中选择而使用:
[0034]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醇酯等芳香族聚酯系聚合物及其共聚物,
[0035]聚乳酸、聚丁二酸乙二醇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酯、聚羟基丁酸酯

聚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己内酯等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及其共聚物,
[0036]聚酰胺6、聚酰胺66、聚酰胺610、聚酰胺10、聚酰胺12、聚酰胺6

12等脂肪族聚酰胺系聚合物及其共聚物,
[0037]聚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甲基戊烯等聚烯烃系聚合物及其共聚物,
[0038]含有25摩尔%至70摩尔%乙烯单元的水不溶性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系聚合物,
[0039]聚苯乙烯系、聚二烯系、氯系、聚烯烃系、聚酯系、聚氨酯系、聚酰胺系、氟系的弹性体系聚合物等。
[0040]另外,热塑性树脂中也可以含有二氧化钛、二氧化硅、氧化钡等无机物、炭黑、染料、颜料等着色剂、阻燃剂、荧光增白剂、抗氧化剂或紫外线吸收剂等各种添加剂。
[0041]需要说明的是,在无纺布层间,构成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热塑性树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42]本专利技术中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可以是单成分纤维,也可以是2种以上树脂复合而成的复合纤维。在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为复合纤维的情况下,只要不损害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则没有特别限定,从芯鞘型、海岛型、并列型、偏心芯鞘型等中适当选择即可。另外,也可以是将纤维的一部分或全部从一根纤维分割成多根纤维的割纤型复合纤维。
[0043]本专利技术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截面形状只要不损害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圆截面,也可以为三角、扁平、六边形、中空等异形截面。在将本专利技术的层叠无纺布用于卫生材料的情况下,由于生产率高、且柔软性优异而优选圆截面。
[0044][层叠无纺布的层叠界面][0045]针对用于确定本专利技术的层叠无纺布中的无纺布层的层叠界面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层叠无纺布中的层叠界面通过下述步骤来确定。
[0046](层叠界面的确定步骤)
[0047]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层叠无纺布,其是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无纺布层层叠而成的层叠无纺布,在所述无纺布层之中的平均单纤维直径最小的无纺布层(A)中,由下式(1)计算出的纤维间空隙尺寸Ra(μm)为200μm以下,Ra=(100
×
Ta
×
da)/(Wa
×
Da)

Da
···
式(1)其中,Ta:无纺布层(A)的厚度(μm)da:构成无纺布层(A)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纤度(dtex)Wa:无纺布层(A)的单位面积重量(g/m2)Da:构成无纺布层(A)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单纤维直径(μ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针对与所述无纺布层(A)接触而层叠的无纺布层(B)中的至少一者,由下式(2)计算出的纤维间空隙尺寸Rb(μm)与所述Ra之比Rb/Ra为1.1以上,Rb=(100
×
Tb
×
db)/(Wb
×
Db)

Db
···
式(2)其中,Tb:无纺布层(B)的厚度(μm)db:构成无纺布层(B)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纤度(dtex)Wb:无纺布层(B)的单位面积重量(g/m2)Db:构成无纺布层(B)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单纤维直径(μ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其中,在通过下述步骤分别使所述层叠无纺布的两侧的面吸收了生理盐水时的、吸收了生理盐水的表面即吸收面及其相反侧的表面这4个面之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中,由下式(3)定义的配水比率为40%以下,步骤1:从层叠无纺布切出5cm
×
5cm的试样;步骤2:每一次测定准备2片将依据JIS P3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冈英树梶原健太郎船津义嗣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