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3D打印的密封式成型升降台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7532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陶瓷3D打印的密封式成型升降台面,包括平台本体;平台本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第一容置槽内部设置有第一密封件;第二容置槽内部设置有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均与成型缸壁贴合,在高度方向上构成两道密封效果;通过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就可以设置两道密封结构,万一上层密封老化失效后也能够继续提供保护,为检修发现问题争取时间,提升设备运行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3D打印的密封式成型升降台面


[0001]本技术涉及陶瓷3D打印
,尤其是涉及一种陶瓷3D打印的密封式成型升降台面。

技术介绍

[0002]下沉式光固化陶瓷3D打印技术,通常采用成型缸和打印平台升降结构,为了防止打印过程中,陶瓷浆料渗漏到打印台面下方的缸体,该结构所使用的升降打印台面与成型缸需要密封结构。密封一般采用具有弹性的O型或X 型密封圈。因为陶瓷3D打印浆料含有陶瓷粉体,单纯采用O型或X型密封圈密封,浆料中的陶瓷粉体会对O型或X型密封圈进行磨损,磨损后陶瓷浆料会漏到台面以下的缸体部分,还可能导致平台摩擦力过大,导致运动卡死。同时,驱动打印平台升降移动的驱动装置需要与缸体精密配合,从而减少磨损,延长密封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密封效果优良、组装精密度高的陶瓷3D打印的密封式成型升降台面。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陶瓷3D打印的密封式成型升降台面,包括平台本体;所述平台本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内部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二容置槽内部设置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均与成型缸壁贴合,在高度方向上构成两道密封效果。
[0005]优选地,上述的陶瓷3D打印的密封式成型升降台面,其中所述平台本体顶部与陶瓷液体浆料接触;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一圈件和第二圈件;所述第一圈件被夹持设置在第二圈件和成型缸壁之间;所述第二圈件将所述第一圈件压紧在成型缸壁的表面;所述第二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下方。
[0006]优选地,上述的陶瓷3D打印的密封式成型升降台面,其中所述第一圈件为四氟乙烯圈;所述第二圈件为O型橡胶圈或X型橡胶圈。
[0007]优选地,上述的陶瓷3D打印的密封式成型升降台面,其中所述第二密封件为O型橡胶圈或X型橡胶圈。
[0008]优选地,上述的陶瓷3D打印的密封式成型升降台面,其中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转接板和驱动器;所述转接板一侧与所述平台本体底部贴合连接,另一侧与所述驱动器连接。
[0009]优选地,上述的陶瓷3D打印的密封式成型升降台面,其中所述转接板朝向所述平台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填料槽;所述填料槽与所述转接板边缘处之间连通设置有溢流槽。
[0010]优选地,上述的陶瓷3D打印的密封式成型升降台面,其中所述填料槽关于所述转接板中心处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填料槽为弧形结构,槽的中心部位向远离所述转接板中心处的方向拱起。
[0011]优选地,上述的陶瓷3D打印的密封式成型升降台面,其中所述填料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溢流槽的深度。
[0012]优选地,上述的陶瓷3D打印的密封式成型升降台面,其中所述驱动器包括稳定架、丝杠和电机;所述稳定架与所述转接板连接;所述丝杠与所述稳定架传动配合;所述丝杠驱动所述稳定架往复移动。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一种陶瓷3D打印的密封式成型升降台面,包括平台本体;平台本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第一容置槽内部设置有第一密封件;第二容置槽内部设置有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均与成型缸壁贴合,在高度方向上构成两道密封效果;通过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就可以设置两道密封结构,万一上层密封老化失效后也能够继续提供保护,为检修发现问题争取时间,提升设备运行安全性;(2)本技术的一种陶瓷3D打印的密封式成型升降台面,其中还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转接板和驱动器;转接板一侧与平台本体底部贴合连接,另一侧与驱动器连接;转接板的作用则在于充当驱动器和平台本体之间的衔接结构,转接板依靠较大面积的板面可以与平台本体的底部贴合,从而相较于直接与伸缩杆等部件相连而言,拥有更高的连接精度,保证驱动器的推动方向与所需的升降方向吻合;(3)本技术的一种陶瓷3D打印的密封式成型升降台面,转接板朝向平台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填料槽;填料槽与转接板边缘处之间连通设置有溢流槽;填料槽的作用在于可以装盛粘接剂或者钎料,根据平台本体的材质灵活选择;当使用钎料钎焊时,可先将平台本体和转接板夹持或局部胶粘固定,随后一起在加热炉中完成钎焊过程,因为钎焊不会显著损伤母材,所以能够保证连接后的精度;溢流槽是为了在填料分量多时可以部分流出,从而不影响界面的紧密结合。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平台本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平台本体上密封部件位置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采用X型橡胶圈的第二圈件装配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的转接板结构细节图。
[00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1]1、平台本体,11、第一密封件,111、第一圈件,112、第二圈件,12、第二密封件,101、第一容置槽,102、第二容置槽,2、成型缸壁,3、升降机构,31、转接板,301、填料槽,302、溢流槽,32、驱动器,321、稳定架,322、丝杠,323、电机,4、陶瓷打印件,5、陶瓷液体浆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3]如图1所示,一种陶瓷3D打印的密封式成型升降台面,包括平台本体1;所述平台本体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容置槽101和第二容置槽102;所述第一容置槽101内部设置有第一密封件11;所述第二容置槽102内部设置有第二密封件12;所述第一密封件11和所述第二密封
件12均与成型缸壁2贴合,在高度方向上构成两道密封效果。
[0024]为了提升平台本体1侧面和成型缸壁2之间的密封可靠性,通过第一容置槽101和第二容置槽102就可以设置两道密封结构,万一上层密封老化失效后也能够继续提供保护,为检修发现问题争取时间,提升设备运行安全性。
[0025]如图2-4所示,所述平台本体1顶部与陶瓷液体浆料接触;所述第一密封件11包括第一圈件111和第二圈件112;所述第一圈件111被夹持设置在第二圈件112和成型缸壁2之间;所述第二圈件112将所述第一圈件111压紧在成型缸壁2的表面;所述第二密封件12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11的下方。
[0026]通过在里侧的第二圈件112的弹性变形,可以最大限度地挤压第一圈件 111,使之紧贴在成型缸壁2的表面,从而与第一圈件111自身对于成型缸壁2的挤压力形成合力,共同达到极佳的密封效果。
[0027]所述第一圈件111为四氟乙烯圈;所述第二圈件112为O型橡胶圈或X 型橡胶圈。
[0028]聚四氟乙烯圈有自润滑作用,可以在保证密封效果的同时减少滑移时的阻力,提升升降平台的运行效率和精度。
[0029]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3D打印的密封式成型升降台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本体(1);所述平台本体(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容置槽(101)和第二容置槽(102);所述第一容置槽(101)内部设置有第一密封件(11);所述第二容置槽(102)内部设置有第二密封件(12);所述第一密封件(11)和所述第二密封件(12)均与成型缸壁(2)贴合,在高度方向上构成两道密封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3D打印的密封式成型升降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本体(1)顶部与陶瓷液体浆料接触;所述第一密封件(11)包括第一圈件(111)和第二圈件(112);所述第一圈件(111)被夹持设置在第二圈件(112)和成型缸壁(2)之间;所述第二圈件(112)将所述第一圈件(111)压紧在成型缸壁(2)的表面;所述第二密封件(12)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11)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陶瓷3D打印的密封式成型升降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圈件(111)为四氟乙烯圈;所述第二圈件(112)为O型橡胶圈或X型橡胶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陶瓷3D打印的密封式成型升降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12)为O型橡胶圈或X型橡胶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3D打印的密封式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志祥孙智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因泰莱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