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热电元件的模具温度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7428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过减少对成膜的加热及冷却周期来提高成膜的制造效率的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应用热电元件的模具温度调节装置包括:模具,用于成膜的成型;加热壳体,具备底部墙体和侧墙体,底部墙体与模具的底面结合,且对模具进行支撑,侧墙体沿着底部墙体的周长方向形成,且形成为与模具隔开间隔而包围模具的侧面的形状;发热部,形成在侧墙体和模具之间,且向模具传递热;侧部热交换部,形成在发热部和侧墙体之间,且利用珀耳帖效应来冷却发热部,同时使侧墙体朝向散热;以及热传递流路,对加热空气提供流路,以使加热空气流动至底部墙体的内部空间,加热空气为在侧部热交换部和侧墙体之间的空间被加热的空气。热交换部和侧墙体之间的空间被加热的空气。热交换部和侧墙体之间的空间被加热的空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热电元件的模具温度调节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应用热电元件的模具温度调节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减少针对成膜(forming film)的加热及冷却周期而增大成膜的制造效率的技术。

技术介绍

[0002][支援该专利技术的研发项目][0003][课题固有编号]D202010
[0004][部处名称]京畿道
[0005][研究管理专门机关](财)京畿道经济科学振兴院
[0006][研究项目名称]京畿道技术开发项目
[0007][研究课题名称]用于制造能够实现智能手机触摸玻璃的曲面部位保护和可在显示器上进行指纹识别的3D成膜的自动化的精密生产设备
[0008][贡献率]100%
[0009][主机研究所]韩国利迩乐公司(REALOOK&COMPANY Corp.)
[0010][研究期间]2020.3.1.~2021.5.31.
[0011]就最新的智能机器而言,对前后表面使用了由强化玻璃或多种高分子材质的材料构成的薄膜等。另外,为了对智能机器赋予设计性或功能性要素,对相应材料的整体或一部分执行加工或成型,以使其具备曲率或一定倾斜度。
[0012]另外,由于这种趋势,可预料到会制作如下的智能机器用薄膜:从占据当前智能机器用薄膜设计的大部分的左右或者上下左右相同的曲率形状,发展成按照薄膜的各个部位综合采用多种曲率和形状的薄膜。
[0013]对智能机器用薄膜进行成型的主要原理如下:由于微观布朗运动,在提升薄膜的温度时,各高分子物质通过各自的温度依次达到分子具有活性而开始活动的温度即Tg(玻璃化温度)和Tm(熔融温度),通过利用该现象,能够使薄膜的温度达到各高分子物质的Tg(玻璃化温度)和Tm(熔融温度)之间而成型后再次下降到Tg(玻璃化温度),通过该过程来执行成型。
[0014]在现有技术的智能机器用薄膜成型中所使用的电子加热器根据发热体而分为石英管、碳、卤素、PTC、近红外线、陶瓷等,并且与该电子加热器分开使用空冷、水冷方式等的冷却装置,以提高生产产品的质量并缩短周期。但是,在利用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时,存在如下问题:会在发热和冷却方面耗费时间过长,并且为了进行该冷却需要单独的冷却装置,这导致制造装置的能效降低且成膜制造时间增加。
[0015]在韩国授权专利第10

1266375号(专利技术名称:成型器及利用其的成型方法)中公开了一种成型器,其包括:成型单元,具备用于对薄膜进行热加压而将薄膜成型为规定形状的模具;以及空气单元,用于在成型单元进行加压动作时对所述模具供给空气,所述成型单元包括:薄膜堆叠部,供多个薄膜层叠;薄膜分离部,用于从薄膜堆叠部提取单张的薄膜;薄膜供给部,用于使经过单张分离得到的薄膜移动至成型单元;以及薄膜排出部,用于将成型的
薄膜从成型单元排出至外部,并且该成型器还包括通过压缩机动作的薄膜移送单元,所述空气单元从所述薄膜移送单元的压缩机获得空气的供给。
[0016]现有技术文献
[0017]专利文献
[0018]专利文献0001:韩国授权专利第10

1266375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19]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20]为解决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减少成膜的加热及冷却周期。
[0021]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构成一种装置,以再次利用对加热成膜的发热部进行冷却后所生成的热。
[0022]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不限于上文中提及的技术问题,未提及的其他技术问题可以根据下文中的描述而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确理解。
[0023]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0024]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包括:模具,用于成膜的成型;加热壳体,具备底部墙体和侧墙体,所述底部墙体与所述模具的底面结合,且对所述模具进行支撑,所述侧墙体沿着所述底部墙体的周长方向形成,且形成为与所述模具隔开间隔而包围所述模具的侧面的形状;发热部,形成在侧墙体和所述模具之间,且向模具传递热;侧部热交换部,形成在发热部和所述侧墙体之间,且利用珀耳帖效应来冷却所述发热部,同时使所述侧墙体朝向散热;以及热传递流路,对加热空气提供流路,以使所述加热空气流动至所述底部墙体的内部空间,所述加热空气为在所述侧部热交换部和所述侧墙体之间的空间被加热的空气。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发热部可以具备LED,所述LED朝向所述模具照射光。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热传递流路可以具备:下部流路,是形成在所述底部墙体的内部的空间;以及侧部流路,作为所述侧部热交换部和所述侧墙体之间的空间,与所述下部流路连结。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底部墙体还可以具备向上排气口,所述向上排气口通过将所述底部墙体的上部穿孔而形成且将所述下部流路和所述底部墙体的上部空间连结。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底部墙体可以具备向下排气口,所述向下排气口通过将所述底部墙体的下部穿孔而形成且将所述下部流路和所述底部墙体的下部空间连结。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下部热交换部,所述下部热交换部与所述底部墙体结合,所述下部热交换部的一部位从所述底部墙体的上部空间露出,所述下部热交换部的另一部位位于所述下部流路内,且所述下部热交换部利用珀耳帖效应加热所述底部墙体的上部空间且对所述底部墙体的下部空间进行冷却。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风扇,所述风扇形成在所述侧部热交换部的上部,且对所述侧部热交换部和所述侧墙体之间的空间的所述加热空气提供流动压力。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壳体还可以具备上部墙体,所述上部墙体与所述侧墙体结合且遮住所述加热壳体中的开放的上部的一部分,并对所述风扇进行支撑。
[0032]为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包括:模具,用于成膜的成型;加热壳体,具备底部墙体和侧墙体,所述底部墙体与所述模具的底面结合,且对所述模具进行支撑,所述侧墙体沿着所述底部墙体的周长方向形成,且形成为与所述模具隔开间隔而包围所述模具的侧面的形状;侧部热交换部,形成在所述模具和所述侧墙体之间,且利用珀耳帖效应朝向所述模具散热;热传递流路,对冷却空气提供流路,以使所述冷却空气流动至所述底部墙体的内部空间,所述冷却空气是在所述侧部热交换部和所述侧墙体之间的空间被冷却的空气。
[0033]专利技术效果
[0034]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为了加热模具而使用LED,因此能够对模具以及成膜实现迅速的发热及冷却,从而缩短成膜的成型时间,由此能够提高成膜的制造效率。
[0035]并且,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通过贴附热电元件而将LED冷却至一定温度并保持,由此能够防止LED的光量下降和波长变化,增加LED的寿命。
[0036]本专利技术的效果不限定于上述效果,应理解为将能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或者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专利技术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热电元件的模具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用于成膜的成型;加热壳体,具备底部墙体和侧墙体,所述底部墙体与所述模具的底面结合,且对所述模具进行支撑,所述侧墙体沿着所述底部墙体的周长方向形成,且形成为与所述模具隔开间隔而包围所述模具的侧面的形状;发热部,形成在侧墙体和所述模具之间,且向模具传递热;侧部热交换部,形成在发热部和所述侧墙体之间,且利用珀耳帖效应来冷却所述发热部,同时使所述侧墙体朝向散热;以及热传递流路,对加热空气提供流路,以使所述加热空气流动至所述底部墙体的内部空间,所述加热空气为在所述侧部热交换部和所述侧墙体之间的空间被加热的空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热电元件的模具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具备LED,所述LED朝向所述模具照射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热电元件的模具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递流路具备:下部流路,是形成在所述底部墙体的内部的空间;以及侧部流路,作为所述侧部热交换部和所述侧墙体之间的空间,与所述下部流路连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热电元件的模具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墙体具备向上排气口,所述向上排气口通过将所述底部墙体的上部穿孔而形成且将所述下部流路和所述底部墙体的上部空间连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热电元件的模具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墙体具备向下排气口,所述向下排气口通过将所述底部墙体的下部穿孔而形成且将所述下部流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楠壹
申请(专利权)人:韩国利迩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