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6723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硅碳负极材料包括石墨,以及其表面的含硅的碳包覆层,其中,含硅的碳包覆层中,硅的质量含量为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具体涉及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商业化应用的锂电池负极主要为碳材料,其理论比容量仅为372mAh/g,无法满足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需求。硅基材料具有比容量高(4200mA
·
h
·
g
‑1)、脱嵌锂电压平台低(~0.4V vs Li
+
/Li)低、地壳储量丰富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然而,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体积膨胀,导致电池容量迅速衰减,影响硅基材料在电池中的应用。
[0003]为解决以上问题,现有技术一般通过复合、包覆等手段来改进硅基材料的性能,包覆层的完整性是决定硅碳负极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为提升包覆结构的完整性,科研人员采用球磨混合、喷雾干燥、CVD碳包覆、液相有机碳非原位包覆、化学法原位聚合包覆等方式来制备硅碳负极。
[0004]CN105576210A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纳米硅粉、碳粉及碳源球磨干法混合后进行热处理,破碎、筛分后对材料进行表面包覆,然后进行碳包覆处理,得到相关硅碳复合材料。此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制备过程中不涉及任何有机溶剂,环境友好,但该方法工序繁多,且干法混合包覆的方法难以实现纳米硅颗粒与碳粉的紧密结合,制得的硅碳复合材料容量发挥不佳,首效偏低。
[0005]CN103996834A公开了一种利用硅烷偶联剂修饰硅基底,并于外侧包覆导电聚苯胺,构成双层包覆的硅碳负极材料,大幅度改善了硅负极的循环性能。CN104319367A公开的硅/石墨复合材料,是将单质硅和石墨经球磨后,经过表面羟基化处理和硅烷偶联剂处理,得到硅颗粒表面修饰有机官能团的硅/石墨复合材料,在循环中能够提高SEI膜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材料的电性能。然而,在上述两种方法中,硅烷偶联剂处理需要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水解,且包覆效果受反应时间影响较大,难以稳定控制。因此需要制备包覆层更稳定,操作过程更为简单的硅碳负极材料及制备工艺,以满足大批量制备的工艺和环保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采用本专利技术硅碳负极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中,其循环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0007]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包括石墨,以及其表面的含硅的碳包覆层,其中,含硅的碳包覆层中,硅的质量含量为10%

80%,优选为30%

75%。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含硅的碳包覆层中,硅源于含硅无机物质和聚硅氧烷,其中以Si计,含硅无机物质引入的硅与聚硅氧烷引入的硅的质量比为1:(0.25

1.5)。其中,含硅无机物质包括单质硅和硅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单质硅。其中,所述单质硅可以为单晶硅、多晶硅、或非晶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粒径为30

200nm。所述硅氧化物为纳米氧化硅,粒径为2nm

100nm。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含硅的碳包覆层的厚度为0.2

5μm。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硅碳负极材料的中值粒径为5

20μm。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硅碳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为0.05

8m2/g,优选为1

5.6m2/g。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含硅的碳包覆层中,Si主要以Si

O

Si及Si

O

C结构存在。
[0013]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4](1)将含硅无机物质、石墨以及有机碳源混合;
[0015](2)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与聚硅氧烷混合,成型,干燥,得到硅碳负极前驱体;
[0016](3)步骤(2)所得硅碳负极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下,经热处理,得到所述硅碳负极材料。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所述含硅无机物质包括单质硅和硅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单质硅。其中,所述单质硅可以为单晶硅、多晶硅、或非晶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粒径为30

200nm。所述硅氧化物为纳米氧化硅,粒径为2nm

100nm。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所述石墨为中间相石墨或人造石墨的至少一种,中值粒径为1

30μm。
[0019]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所述有机碳源选自石油沥青、蔗糖、葡萄糖、柠檬酸、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可添加助溶剂,所述助溶剂选自N

甲基吡咯烷酮、N

N

二甲基甲酰胺、正庚烷、丙酮、乙醇、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助溶剂的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0

30%,优选为5%

20%。
[0021]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2)中,所述聚硅氧烷具有

(R1R2Si

O)
n

的结构单元,其中R1、R2为任意官能团,比如包括但不限于C1‑
C6的烷基、C2‑
C6的烯基、苯基、羟基、羧基、氨基、甲氧基、卤基等。所述聚硅氧烷的黏度为500

60000Pa
·
s。优选地,聚硅氧烷选自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衍生物、聚苯基甲基硅氧烷、聚苯基甲基硅氧烷衍生物、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衍生物、聚甲基三氟丙基硅氧烷、聚甲基三氟丙基硅氧烷衍生物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0022]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2)中,所述成型采用混捏挤压成型法,其中混捏时间可以为5min

4h,挤压压力可以为0.5MPa

1.5MPa。
[0023]上述技术方案中,以步骤(1)和步骤(2)所用原料的总质量为基准,所述含硅无机物质的用量占1.5%

30%,所述石墨的用量占45%

75%,所述有机碳源的用量占0.5%

20%,所述聚硅氧烷的用量占1%

20%。
[0024]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以步骤(1)和步骤(2)所用原料的总质量为基准,所述含硅无机物质的用量占4%

25%,所述石墨的用量占45%

65%,所述有机碳源的用量占1%

15%,所述聚硅氧烷的用量占5%

20%。
[0025]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2)中,所述干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包括石墨,以及其表面的含硅的碳包覆层,其中,含硅的碳包覆层中,硅的质量含量为10%

80%,优选为30%

75%。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碳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含硅的碳包覆层中,硅源于含硅无机物质和聚硅氧烷,其中以Si计,含硅无机物质引入的硅与聚硅氧烷引入的硅的质量比为1:(0.25

1.5)。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碳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硅的碳包覆层的厚度为0.2

5μm。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碳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碳负极材料的中值粒径为5

20μm。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碳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碳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为0.05

8m2/g。6.按照权利要求1

5任一所述的硅碳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含硅的碳包覆层中,Si主要以Si

O

Si及Si

O

C结构存在。7.一种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含硅无机物质、石墨以及有机碳源混合;(2)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与聚硅氧烷混合,成型,干燥,得到硅碳负极前驱体;(3)步骤(2)所得硅碳负极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下,经热处理,得到所述硅碳负极材料。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含硅无机物质包括单质硅和硅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单质硅为单晶硅、多晶硅或非晶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粒径为30

200nm;所述硅氧化物为纳米氧化硅,粒径为2nm

100nm;和/或,步骤(1)所述石墨的中值粒径为1

30μm;和/或,步骤(1)所述有机碳源选自石油沥青、蔗糖、葡萄糖、柠檬酸、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添加助溶剂,所述助溶剂选自N

甲基吡咯烷酮、N

N

二甲基甲酰胺、正庚烷、丙酮、乙醇、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助溶剂的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0

30%,优选为5%

20%。10.按照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丝雨董文芊高焕新孙赛张同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